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21-11-22 00:31刘福年
名师在线 2021年27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教师应解题

刘福年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小七坝小学,甘肃武威 733000)

引 言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人在社会竞争中获胜的关键所在。创新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培养。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举一反三、不断创新思考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学科魅力,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面临的问题

现如今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仍注重对教材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思维固化,只会照搬课本知识,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1]。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经常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动、爱玩的年纪,在课堂上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听讲,若教师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不仅难以集中注意力,还会逐渐降低学习兴趣,最终导致数学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自身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独立思考意识,尽可能地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机会,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课堂交给学生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师生间缺少互动,学生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减弱,其思维意识的发展也会受到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更无从谈起。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单纯讲解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课堂交给学生。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2]。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制作预习课件,让学生课前先对本章节内容进行预习。课堂上,在完成章节知识点的讲解与梳理后,教师可以将练习题的讲解部分交由“小老师”来完成,让“小老师”根据之前教师对知识点与例题的讲解来教同学们如何解题,给同学们讲解自己的解题步骤与解题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小老师”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题,再让其他学生对“小老师”的讲解做出点评,最后,教师总结归纳解题思路与方法,对“小老师”解题错误的地方进行指正,对其表现优秀的地方进行表扬。这样一来,教师在学生演示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给了学生锻炼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机会;对学生而言,此种教学模式更加有趣,不仅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促使其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理清解题思路,对课堂学习效果进行检验。这种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模式不仅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学习,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很难产生创新的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发挥想象力,激发创新思维。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合理安排”这一章节为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学会在多个策略中寻找最优解,最优化地利用时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周末,小明家里来客人了,妈妈让小明给客人泡茶。已知找茶叶需要1 分钟,洗茶杯需要5 分钟,接水需要1 分钟,烧水需要10 分钟,小明如何合理安排才能让客人尽早喝上茶呢?由于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学生会产生代入感,从而充分激发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不同的时间安排方案。最终,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找到了最优解。教师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如何最优化地分配时间,锻炼了思考能力,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魅力,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质疑和惊奇开始的。”有了质疑,人才会去寻找问题的真相,才会产生新的思想与新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敢表达自己的观念或想法,从而推动创新思维的形成。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积极思考并提出疑问,鼓励他们说出心中困惑,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3]。

例如,在学习完“能被2 与5 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学生会有“能否同样根据个位数字判断能否被3 整除”的疑问。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对疑问进行思考求证,看看3 的倍数在个位数上是否也有一定的规律,让其在质疑求证中找到答案。又如,在教学“求不规则图形面积”时,教师教授给学生利用拆分法将不规则图形分解成多个已知图形求面积和。这时,学生提出“利用割补法将图形分割填补求图形面积更方便”。于是,教师便让学生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学生对比这两个方法后发现割补法求此图形面积确实更快捷。这样的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学生提出的疑惑与新的想法,教师不应直接给出答案或予以否定,而应带着他们一起思考求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独自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在自主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最终实现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更新理念,布置开放式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在不断纠正与巩固的过程中提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课后作业以与课本中的问题相同题型的练习题为主,这样的作业虽然能帮助学生很好地巩固、复习所学知识点,但让学生的思维局限于课本解题思路中,不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面对其他题型的问题时,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致力于培养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人才。在教学完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布置开放式作业,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开放式作业指的是无固定答案、无固定解题思路与方法,需要学生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独立思考和解答的作业。开放式课后作业不仅能让学生摆脱思维定式,改变其模仿课本解题的作业习惯,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开放式作业避免了同学之间互相抄袭的情况出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结 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认识到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同时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教师应解题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谈独立思考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