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颖
(福建省厦门市第九幼儿园 福建 厦门 363000)
1.1 幼儿合作策略的定义。指在合作过程中,幼儿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运用的各种方式、方法。参考喻小琴(2007)[1]笔者将幼儿合作策略列为威胁、命令指挥、协商、主动搭讪、解释说明、请求、利诱、分工协作八种。
1.2 中班幼儿合作策略的表现。中班是幼儿合作发展的转折期和高峰期,合作水平较小班而言有所提高,表现出主动寻求合作的倾向,能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任务相互协调。但受年龄、认知、经验的限制,其使用的策略相对不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合作水平也随之提高,已经能够使用多种不同策略进行合作。
1.3 中班幼儿合作策略的作用。中班幼儿的合作意识正在逐步发展,其使用的合作策略也是不尽相同,为了完成任务会采用一些合作的方法。其使用的策略却不一定是有效的,有效的策略能够达到合作的目的,使之活动进一步深化,而有些合作策略则起到消极效果,即不能促进幼儿之间的有效合作与交往。王晓娟(2006)[2]采用观察法对幼儿合作策略提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时候采用的主要策略有亲社会策略、一般性策略和强制性策略[1]。中班幼儿运用合作策略的情况可直接对同伴关系和良好的互动造成影响,且密切影响到其心理健康,社会化水平及社交能力的发展。
经为期一个月的观察,笔者共收集到38个案例,在对这38个案例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幼儿运用不同策略的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得出中班幼儿合作策略发展的现状。幼儿合作策略使用情况详见如下:
2.1 协商和请求是中班幼儿使用最多的合作策略。协商与请求均占到23.7%。这两种策略成功的次数较多,协商占到75%,请求占到77.8%,这说明中班幼儿善于利用协商与请求进行合作。
案例:
几个男孩蹲在地板上玩玩具车,小宝对小琰说:“借我玩一下吧”!“不行,这是我妈妈昨天给我买的,是新的”,小琰嘟着嘴应道。小宝想了想低声地恳求说:“就玩一下嘛,开到那边就还你。可以吗?”小琰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分析:小宝以诚恳的请求成功地借玩了玩具车,虽然小琰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是,若双方的关系不佳,或请求者不受被请求者喜欢时,则就不一定会成功。
2.2 使用分工协作的成功率较高。使用分工协作的概率占到18.4%,排在第二位。成功的次数也较多,占85.7%。在小组活动中,集体任务的使命感促使着能够相应分工,相互协作,各司其职,较顺利地完成任务。
案例:
老师为小朋友们都准备了圣诞树来装扮,并提醒“这棵圣诞树这么大,如果几个小朋友一起装扮,圣诞树就会被装扮得又快又漂亮!”小红对小强和德栋说“我来挂丝带,小强你去吊苹果,德栋你弄闪闪的那个”于是,他们很快地把圣诞树装扮完了。
分析:教师在活动前的要求无疑暗示了孩子们:要想又快又好地打扮圣诞树就需要积极地与小伙伴们合作。孩子们能够主动分工、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并且提高了活动的效率。
2.3 部分幼儿喜欢主动搭讪。喜欢主动搭讪的幼儿占到了10.5%。利用主动搭讪的幼儿一般是为了参与某个游戏或者试图达到某种目的而主动接近对方。主动友好的态度较易让人接受,成功几率较高。
案例:
君君看见荣荣和宋沁在玩篮筐接球的游戏,笑嘻嘻地对他们说:“你们接得真好!”就在这时,球滚落下来,杨险跑去把球捡了回来递给了荣荣,微笑地对他们说:“咱们可以一起玩吗?”荣荣和宋沁也欣然地接受了。
分析:杨险的做法较有智慧,她能用主动友好的态度介入他人的活动,先用语言赞许同伴,得到同伴的认同,并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渴望获得同伴的认可,从而顺利地加入了合作活动。
2.4 威胁和命令指挥失败较多。使用威胁和命令指挥的策略都占到7.9%,两者大都以失败告终。命令指挥的策略在老师安排的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比较多且成功的几率较大。
案例:
在角色游戏中,雅如是服装店的店长。服装店开张还没一会儿的时间,店员嘉禾就独自离开了服装店,跑去小吃店,其他几名成员也效仿他,雅如急得大声呼喊:“你们怎么都跑啦!快回来!服装店都没人啦!”晨晨说:“他们都可以去,我们怎么就不能去了?我们也饿了呀!”大家谁也不让谁,一直争执不下。
分析:雅如在活动中充当店长的角色,但太过强硬的指挥态度若得不到其他幼儿的认可,则难以达到合作成功的目的。
2.5 解释说明和利诱所占的比率低。解释说明和利诱所占的比率低,分别是5.3%、2.6%,但都是100%的成功率。这两种策略都需要幼儿具备较高的交往和合作水平,由于中班幼儿受限于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水平,只有极少部分的幼儿能够运用此策略。
案例:
奕杉和王奡是好朋友,奕杉拿出一张贴贴纸对王奡说“这个贴贴纸给你”,在一旁的宋沁看见了,她对奕杉说“哇,可不可以也给我一个呢?”她见奕杉有点迟疑,接着说:“明天我把我家里最漂亮的有爱心的一个贴贴纸给你。”奕杉听了马上答应了。
分析:宋沁以“以物换物”的方式成功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种具有诱惑力的条件以及互利互惠的方式容易使合作取得了成功。
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中班幼儿已能运用协商、协同合作、请求等积极的策略与他人进行合作,此类亲社会行为也得到教师的支持和肯定。
(2)威胁和命令指挥的方式属于消极的合作策略,幼儿常对此表示抗拒和不接受,失败的几率比较高,且不利于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3)主动搭讪、解释说明、利诱三种策略,这些合作方式需要幼儿具有比较高的合作水平,成功的几率较高,能取得较好的合作效果,但是需要教师有正确的引导方式。
中班幼儿合作策略可分为积极策略、消极策略和一般策略三种。这三大种策略在总的合作策略次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65.8%、15.8%、18.4%。积极策略——协商、分工协作、请求(这三者在中班幼儿中出现的频率最高,是中班幼儿常用的合作策略,且合作效果较好,有利于其亲社会行为的养成);消极策略——威胁、命令指挥(这两者成功几率低,合作效果差);一般策略——主动搭讪、解释说明、利诱(受身心发展水平所限,会使用这种策略的幼儿较少)。总的来说,中班幼儿使用合作策略已有所发展,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使用消极策略占到总体的25%,说明仍有部分幼儿缺乏合作技巧,只会使用简单的策略。在教师的教育下,大部分幼儿已能意识到应采用友好的方式与人合作交往。其中有一小部分的幼儿已经能够采用利诱和主动搭讪的方法进行合作。
中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合作经验,他们能够尝试运用不同的策略进行合作,但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对于促进幼儿合作策略有效发展提供有效的教育建议。
3.1 在渗透的活动中多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教师应将发展合作能力这一目标渗透到各种活动中,为幼儿的合作创造机会与条件。当发现幼儿使用了正确的策略进行合作时,教师应及时予以鼓励,激发幼儿的友好行为和积极行为。如言语上的肯定——“你们独自就能完成这个任务,但如果有更多的小朋友一起合作装饰圣诞树,一定会更快、更漂亮”。又如在接力跑的活动中,表扬获胜那组——“你们小组的小朋友都能一起配合,齐心协力,才会勇夺冠军!”以此进一步强化幼儿合作意识。幼儿期的孩子“情绪化”作用明显,情绪可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行为,来自教师的积极反馈使幼儿感受到成功合作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合作的内在动力。
3.2 创设合作的环境与条件。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多创设需要幼儿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来引发幼儿的合作行为,从而促使其积极,主动,自主地向同伴发出友好的亲社会信号;当接受到同伴的友好回应时,就使得幼儿的友好行为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感受到合作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功感。陈帼眉著《学前儿童心理学》[3]中的研究证明,在玩具数量不充足或小型玩具少数量不充足的情况下,幼儿之间容易表现出争夺、抢占等消极的交往行为;但若提供较为宽敞的游戏场地或大型活动器械,如大爬网、沙池条件下,则更多表现出合作、分享的倾向。教师应意识到:应有意识地为幼儿友好的合作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和环境;多为幼儿提供有利于其合作的大型玩具。如:想要搭成这个大城堡,就必须要几个小朋友一起合作才能完成。同时,有意识地为幼儿组织一些有集体目标的、有规则、有任务的集体活动来规范儿童的行为表现,促使其亲社会行为的进一步发展。
3.3 引导幼儿积极的合作策略。李艺璇(2019)教师对幼儿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适当干预能够促进学习的顺利进行[4]。当幼儿在合作中出现困难时,可以用引导的方式使其感受问题之所在,或给以移情训练,再加以言语或动作的提醒,启发幼儿合作探究:当遇到困难无法独立解决时,可以主动向同伴或他人寻求帮助;同样的,当小伙伴遭遇困境的时候,也理应主动为同伴排忧解难。使其在探索的道路上,将自身经验在活动情境中的内化,使得正确的合作行为得以巩固。而当幼儿使用的策略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时,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分析其中的原因,帮助幼儿更深入地看待问题,引导其往积极合作的方向发展。如:“你那么大声地让天天帮你拿剪刀,他愿意吗?你想想看能不能用其它什么办法让他帮你?”当幼儿再次尝试合作成功了,教师可以用肯定的眼神,或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与其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3.4 发挥成人的榜样作用。处于幼儿期的孩子有“好模仿”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孩子这一特点,与家长、社区密切合作,协调一致,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共同为儿童做出表率。教师每日与幼儿朝夕相处,搭班老师之间的互敬互爱、默契协作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同时,教师赞赏的行为也会吸引幼儿模仿学习,如活动中某一幼儿出现良好的亲社会行为,教师应及时将这一行为在集体面前提出来,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使其成为幼儿效仿的对象。家庭环境则是幼儿生长的自然空间,起着任何环境都无法替代的作用。幼儿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习,也从家长的教养中习得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家庭中应营造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密切合作的良好家庭氛围,夫妻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服务都是幼儿亲社会行为最好的示范和榜样,如爸爸掌厨,妈妈在旁边洗菜、切菜,做卫生时,妈妈拖地板、擦桌子,爸爸擦窗台、洗被单……教师应树立幼儿园、家庭、社区应做好三位一体的大教育人观,将科学的教育理念传递至家庭、社区,共同为幼儿的合作行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