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化差异背景下红色旅游文本的英译方法探析

2021-11-21 02:08
当代旅游 2021年16期
关键词:译法英译红色旅游

张 佳 李 艳

延安大学,陕西延安 716000

引言

有着“革命圣地”之称的延安,遍布着许多红色旅游景点,为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让外国友人对延安红色文化有一个清晰而又准确的认识,延安红色旅游景点的文本英译就显得至关重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本文尝试借用直译法、意译法、归化法、异化法、增译法等翻译方法来探讨中英文化差异背景下的延安红色旅游文本的英译。

一 延安红色旅游文本英译自身特点

红色旅游文本包括导游词、公示语、旅游指南、行程安排、旅游广告及景点简介等。延安红色旅游文本具有浓厚的红色底蕴,对外国游客了解延安这所城市,提高延安的城市影响力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与此同时对文本英译的翻译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目前景区的文本英译翻译质量并不高,错译、误译的案例屡见不鲜。延安红色旅游文本其特点为:内容方面,多为历史事件的叙述及一些革命故事的重述,具有很强的红色文化背景;语言方面,文本原文用词十分凝练、辞藻朴实无华,广泛运用一些专有名词,在句式上多采用并列句、对偶句、排比句来达到增强语气语势,使文章传达的感情更加饱满有力,而通过采用无主句、主动句和被动句交替使用以此来贴合英文行文的语言习惯[1]。

例1:延长县刘家河公社北京知青王秉坤,偏要自己做一双鞋,没事就在那纳鞋底子,惹得一帮婆姨女子围着看,别说,还真做成了。

例2:炕桌上早已经摆满了油馍馍、炸年糕、炖猪肉、大烩菜、黄米饭,还有一陶碗儿米酒。

例3:在天安门前宣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在基层农村把根扎。从金水桥畔出发,驶向宝塔山下。记住妈妈叮嘱的话,不问归期,只愿将理想的风帆高挂”。

在上述的文本例子中,都是来源于延安红色革命纪念馆。其中1是典型的中文陈述句,句子与句子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关联词,但我们在英译时却要适当添加逻辑词,以此来传达原文的涵义。2是中文里面专有名词较多,英译时要注意转化。3是典型的无主句,对于无主句的处理有很多种,但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还是要取决于一定的语境再做出取舍。在英译时做到在准确传达信息即“信”的同时,也要尽量做到“雅”,即句式对仗工整。

二 英译过程中文化差异的体现

在文化转换中,对语言翻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红色旅游文本的英译,因其传达的是历史事实,内容方面便要更加准确地表达其内在信息。在这一点上,笔者较欣赏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即翻译时不求文字的死板对应,而是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如:“四·八”烈士陵园可以翻译为:1.“April 8th”Revolutionary martyrs’ Mausoleum。2.“Four·Eight”Cemetery of Martyrs。“四·八”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在1946年4月8日因飞机失事遇难烈士而建造的陵园。知道这个文化背景,就不会照字面意思翻译,也就不会犯译文2的错误。

(一)对姓名及称呼用语的差异

我国因儒家思想的影响,宗法礼制的约束,多是姓氏在前,名字在其后,而英语的国家主要是受基督教的影响,名字一般是名字在前,而姓氏在其后。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不熟悉的人在称呼彼此时为同志,改革开放后,不熟的人称呼彼此为先生、女士,而熟人之间通常在姓氏前加“老”或者是“小”来称呼对方来表示亲切,而在英语国家,却不能在姓氏前面加形容词,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在英语国家不熟悉的人彼此之间称呼对方为Madam或Sir。中文习惯在某人的职位前加上姓氏,例如:刘主任,王老师等等,而在英文里要在姓氏前加Mr.或Mrs.或Miss.来称呼对方。

(二)对颜色理解上的差异

以白色和红色为例,在西方人眼中,白色代表纯洁、权力,因此在新婚时新娘要穿白色的婚纱,以此来象征爱情的高贵,而在中国白色的象征意是失败,因此在战争中,失败的一方总是举白旗表示投降,此外在中国白色是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着死亡,凶兆。红色在西方是灾难和血的象征,有时也用来借指黑手党的暴力;而在中国红色是吉祥、好运和热情的代名词,是财富的象征,且具有极浓厚的政治色彩。例:西方:white-collar白领阶层,Red revenge血腥复仇,red alert空袭报警,black tea——红茶。中国:举白旗——表示投降,披麻戴孝——衣服要是白色的,开门红——寓意事情开头好。

(三)对动植物的理解差异

在中国,龙被视为神物,集力量、智慧、威严、权力于一身。封建时代的皇帝常把自己比做“龙”,中华民族也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在英语中,dragon被看作“邪恶”“怪兽”,甚至“战争”的代名词。《圣经》里多次提到的魔鬼撒旦就是一个与上帝作对的诱惑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它被称作the old Dragon。红豆在中国文化中是被人们称作相思子,是爱情的象征。从唐代始,人们就以红豆比喻相思之情,更是留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名篇。但西方文化中红豆是贬义的,因在《圣经·旧约》中,为了一碗红豆汤,以扫(希伯来语音译)把他的孩子卖给了他的兄弟。此后红豆便象征着为了眼前的微小利益牺牲重大利益者。

三 旅游文本英译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与意译法

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只保持原文内容,而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在翻译过程中,应避免两种极端。直译与意译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同时,它们又互相协调、互相渗透,不可分割。

例1:宣誓

在天安门门前宣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在基层农村把根扎。从金水桥畔出发,驶向宝塔山下。记住妈妈叮嘱的话,不问归期,只愿将理想的风帆高挂。

译文:Swear

Swear in front of Tian’anmen Square:Go to the most difficult places in the motherland and take root in the grassroots of countryside. Start from the Jinshui Bridge.Drive to the pagoda.Remember what my mother told me not to ask about the return date.I just want to hang the ideal sail high.(景区译文)

该译文采用了直译法,保持了原文的内容、形式,其中基层农村译为the grassroots of countryside十分生动形象,既不会造成歧义,又便于外国读者理解其中含义。

例2:乡亲们或打发孩子或亲自上门,送油糕的,送油圈的,送米酒的,送白面馍的,送白皮黄心馍馍的,还有送扁食(饺子)的。

译文:Township relatives either send their children or come to their homes, send oil cakes, oil rings, rice wine, plain bread with white flour, pita bread with white skin and yellow heart, and flat food (dumplings).(景区译文)

白面馍和白皮黄面馍馍在英语中找不出完全一样含义的词来与之对应时,我们就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馍馍和英文中的bread都属于面食,且其外观也有相似性,故用bread来翻译馍馍,利于外国读者把握和理解。

(二)归化与异化法

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是要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采取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源语文化为归宿[2]。

例1:宝塔山

译文:Pagoda hill(景区译文)

该景点的翻译采用的是归化翻译法,宝塔山得名于该山上有一宝塔,用pagoda(塔)进行翻译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例2:永宁古寨

译文一:YongNing Fort

译文二:YongNing Village

寨子有两个意思,一是“村落”,二是“军事堡垒”,永宁古寨是天然形成的悬崖古寨,它的主要功能是躲避战乱,因此翻译为fort比village更恰当。译文一使用异化策略的目的在于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

(三)增译与省译法

进行英译时,对于某些词应该有所增减,即有时需要在译文中增加一些原文字面上没有的词语,有时则需要将原文需要而译文显得多余的词省去不译,前者称为增译法,后者称为省译法。

例1: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平建设时期也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译文:In the era of revolutionary war, we need to vigorously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Yan’an, and then peace building, we also need to vigorously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Yan’an.(景区译文)

该句是一个汉语无主句,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存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译时,除了少数可采用无主句外,一般情况下都要补充句子主语,使句子完整。因此在该译文中,增译了主语“We”来保持译文的完整性[3]。

例2:生产队在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采取建房、腾房、打窑洞等办法,为北京知青解决了住房问题。

译文:Under the relatively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he production team solved the housing need for educated youths from Beijing by means of building houses, vacating houses and making kilns.(景区译文)

在该句里,针对“住房问题”中“问题”并没有选择翻译出来,选择了省译法。因为“问题”一词属于中文上位概念词,翻译时可省去不译,既减轻翻译者的工作量,又不会显得译文冗长。

(四)拆句法和合句法

拆句法是把一个长而复杂的句子拆译成若干个较短、较简单的句子,通常用于英译汉;合并法是把若干个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一般用于汉译英[4]。

例1:接到你们的贺函,使我十分愉快和感谢,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从一九三六年到一九四八年,曾经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

I am very happy and grateful to receive your message. From 1936 to 1948, Yan’an and 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 area was the seat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general rear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struggle. (景区译文)

汉语原文被逗号隔开的意群有的可以整合为一句话,而有的不可以。因此在英译时,需采用拆句法,将逗号分开的但是可以整合在一起的意群拆分成多个小句子进行翻译。这样调整语序进行翻译便于减少译文的语法或句式错误,使译文更加准确[5]。

例2:他带领村民战荒山、斗恶水,打淤地营造经济林,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

译文: He led the villagers to harness barren hills and rivers, beat silt to build economic forests, and built the first biogas digester in Shaanxi Province.(景区译文)

在该句中,译文采用连词和并列结构进行翻译。汉语是意合语言,结构较松散,因此简单句较多;英语是形合语言,结构较严密,因此长句较多。所以在汉译英时要根据需要,利用连词、分词、介词、不定式、从句等把汉语短句连成长句。

(五)正译和反译法

正译,是指把句子按照与汉语相同的语序或表达方式译成英语;反译,是指把句子按照与汉语相反的语序或表达方式译成英语。在进行翻译时,往往反译会更加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6]。

例1:在延安,人人都能感受到党无微不至的关怀。

译文一:In Yan'an, everyone can feel the party's meticulous care.(正译)

译文二:In Yan'an, the party's meticulous care is exposed everywhere.(反译)

对于同一文本,上述两个译文分别采用了正译法和反译法。两个译文都传达了原文的信息,但是在进行红色旅游英译时,应根据英文的表达习惯来对上述两种翻译方法进行取舍。往往反译法更符合外国读者阅读习惯,因此译文二比译文一更好一些。

四 结语

延安旅游文本的英译旨在为传播延安红色旅游文化,更好地吸引外国游者,为延安这个红色城市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虽然延安旅游文本英译工作还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通过本文,希望对延安旅游文本的英译工作有所帮助,更好传播优秀的延安红色文化并传承延安革命精神,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猜你喜欢
译法英译红色旅游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
信阳红色旅游带动6.5万人就业
“快”字的不同译法
“好”字译法种种
“小”的英译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