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明
【摘要】我国基础教育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作为一种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小学数学教师常用的教学工具,这主要是由于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维特征,有人也称其为心智导图。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可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逻辑性,更加透彻地理解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思维导图,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使思维导图特性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形成清晰具体的知识脉络,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策略
引言
教育事业是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之基础,是我国各行业不断进步之能动力,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思维导图主要是围绕一个关键词组,向外发散出一个或多个关节知识点,而每一个关节知识点亦可以作为新的关键词组,继续向外发散出多个关节点,使原本复杂的知识脉络变得清晰、直观,因此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与青睐。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与数学应用能力,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使用的优势分析
1.适合学生思维发散的特点,小学生思维发散,跳跃性较大,拥有较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图形、文字、颜色等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在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要领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习惯设计符合自己认知规律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每个学生的思维特点不同,绘制出的思维导图也各不相同。学生在与他人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分析后,头脑中还会迸发出更多新奇的想法,对思维导图的再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符合学生的思维发散特点,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亲身经历的事物和直观、形象的事物具有較深刻的印象。小学数学虽然与生活联系密切,但有些内容过于抽象,如果教师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则不利于小学生学习和掌握。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通过让学生亲手绘制颜色、形状各异的图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和复习时设计并合理使用思维导图,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通过条理清晰、内容连贯的知识关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
2思维导图助力小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策略
2.1在课程学习中,引导学生合理引用思维导图
学生只有具备数学理解能力,才会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深刻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将很难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进而无法取得理想的数学学习效果。有学生对数学完全不感兴趣,甚至产生了放弃数学学习的想法。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来组织教学活动,观察、思考情境中的各要素。思维导图最大的特点就是可视化,通常以各种形式呈现,比如圆圈图、树型图以及气泡图,还包括双气泡图、流程图以及桥图,此外还有括号图和多层流程图,这些都是直观图形,很容易让学生集中思想。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够产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思维导图还能使数学难度得以降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图形”过程中,应紧紧围绕“图形”来开展教学活动,结合教学的具体要求,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教师可要求一组和二组的学生运用所学的“三角形”知识,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三组和四组的同学根据“多边形”知识点,以此绘制思维导图。学生通过构建思维导图,不仅完成了具体任务,而且找到了数学探究的乐趣。同时,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能够根据表象思考知识的本质,这样就能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以便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2借助思维导图,延伸知识脉络
学习数学能够活跃学生的大脑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分析判断能力,而思维导图特有的发散式构架特点,将数学学科中的重要知识点分解细化成多个具体的知识脉络,不仅把一个难于理解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与清晰化,同时也覆盖了与该知识点息息相关的所有分支体系。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快速判断出哪一个关键词组属于重点知识,哪一项分支内容属于难点知识,进而将关注焦点集中在这些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上面,这对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将大有帮助。因此,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所学的知识点绘制成一个宏观的思维导图架构,然后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搭建一个和谐的师生互动平台。例如在学到“三角形”的知识点时,教师首先将三角形的思维导图呈现在学生面前。在画面中,三角形为核心层,由此延伸出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分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的删减功能,将这三个关节点延伸出的知识脉络清除,然后选择学生代表分别回答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分类。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的还原功能,展现出以三角形为关键词组的完整的思维导图,并与学生的答案相对照,找出学生的遗漏点。掌握三角形核心知识点对学好几何知识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学生在创设思维导图时,可以将三角形的每一个关节点转化为相对应的具体图形,使学生能够清晰直观地了解到每一个不同类型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以便在后续学习更加复杂的几何知识时,能节省大量的时间。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紧紧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熟练掌握与三角形相关联的知识点,对三角形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思维导图这种延展式、发散式的知识架构,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工具,也成为提高学生思维拓展能力的坚实保障。
2.3数学问题解答中应用思维导图
数学问题是激活学生数学思考,考查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方式,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答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学生数学问题解答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直观的数学图形有利于学生准确解答。在数学问题解答中,学生首先要准确分析题干内容,从中明确变量关系,将变量关系和涉及的数学知识,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直观展示。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升,但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好,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变为形象的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对不同变量间的关系可以清晰掌握,从而准确写出解题步骤,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2.4使用思维导图展示生成过程,凸显数学教学的思维性
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实际上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数学思维生成过程,通过思维导图,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与之前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知识点相联系,运用不同颜色、形状、文字和图形绘制出有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的思维导图,通过教师给出的主题,各小组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与思考,将之前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周长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周长的单位、运用周长计算所能解决的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计算公式、面积单位、运用面积计算能够解决的问题等相关知识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各组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可能所涵盖的知识并不全面,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借鉴、互相启发,逐步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和完善完整地展示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帮助学生清晰地梳理出数学思维的生成过程。
2.5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不断提高,学生必须要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成全面的数学知识框架。有特别多的小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非常困难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发现,单独讲解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学生掌握的都很好,但是在进行解题巩固环节却出现很多的错误。经研究发现,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把每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不能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因此不能综合运用知识点解决相关题目。借助于思维导图把所有的知识点连接起来,从而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计算圆柱体积的时候,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自己审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思考怎样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这样一来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就大大提高,并且可以更好地解决日常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教师还应该在此基礎上总结这一题型的特点与解题方法,等到学生再次遇到此类问题的时候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对,对于提高解题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将思维导图巧妙地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学生将具备横向思维,且其纵向思维也能得到提升。当然,教师需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提出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并具备问题解决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运算能力,形成空间几何观,增强其应用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进而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蔡爱莲.浅谈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新课程:综合版,2018(10):33.
[2]毛密娟.思维导图:指向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有效路径[J].小学教学参考,2018(2):58-59.
[3]孙平.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才智,2018(3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