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有了新的认知,不再仅限于传授学生知识,而是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是学生系统学习的初始阶段,直接关乎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班主任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不但可以使得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缺失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同时还能推动教学内容的丰富,促进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班主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策略
引言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合理落实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不過要想达成理想的效果,教师需要对其给予充足的重视,并将其贯彻进教学各个环节。如日常教学活动、班集体活动、人际关系的相互渗透等方面,从多层次、全方位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积极干预和正向引导,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小学是学生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不过由于受到年龄限制,在学生心理形成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负责人,其是否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高低等,都会对学生心理是指的最终形成产生直接影响。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并将其渗透到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促使学生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为了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优良的心理,目前我国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基础教育中。对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而言,在具体落实中教师需要加强注重与生活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根本目标,并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需要讲究方法,所以小学班主任需要摒弃以往单纯的理论灌输,而是可以借助合适的手段进行情境创设,给予学生直观感受,使得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这样,能够很好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最终达成理想的效果。
二、小学班主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就当前情况来看,因为各方面因素影响,使得我国专业心理健康教师是非常匮乏的,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也仅局限于个别学科教学中对心理健康教育某些方面的介绍,这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相对较差,难以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则能够为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更多理论支持和便利。
(二)实际意义
在社会飞速发展下,家长愈发的看重子女的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会输在起跑线上。进而在课余时间,家长往往会给孩子报各种班,给小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极易滋生一些心理问题。班主任作为与小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视,明确认识到自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起到的作用,通过对自身教育理念的更新,将心理健康教育贯彻在各个环节,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学习成长。
三、小学班主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班主任工作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新时代下,人们愈发的看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此,我国相关部门还推出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强调在中小学中,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而在严重缺乏专业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的情况下,班主任工作也就成为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了。而小学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的特殊地位,赋予了他们其他学科教师所不具备的权威性与信任度,让他们能够更容易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
(二)班主任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就我国当前情况来看,部分小学学校设置了心理健康辅导师这一岗位,不过一直处于“僧多肉少”的状态,只有少部分心理健康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会从事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工作,要想为小学生全部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明显是不切实际的。而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对于学生各方面了解比较清楚,同时也是学生们最信任的人,就成为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要策划者与实施者,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将自身能力充分的体现出来,合理进行引导,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成长道路上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惑,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班主任是学校、家长和学生沟通交流的纽带
班主任在学校中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对于学生的了解也更为的全面,同时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教师,班主任统筹管理整个班集体,是学校与家庭衔接的桥梁。就这一角度上来说,班主任的工作性质存在显著的协调性。而在此过程中,班主任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对学生的客观评价、恰当鼓励,以便帮助学生树立良好自信,促使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四、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
小学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具体就是得班主任将自己的特殊地位利用起来。因为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不仅得进行班级管理,还会担任某一学科的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会更密切,具体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自己的各项工作中,并在此过程中,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除此之外,小学班主任还得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并明确自身的教学主导地位,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调动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在兼顾文化课程的同时,也能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开展因材施教
在成长过程中,每一位学生所处的环境、遇到的问题不尽相同。所以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使得他们能够敞开心扉,以便于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动态进行及时的了解,并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实际需求,采取相适应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实现因材施教。其次,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身理论充分的发挥出来,进而促进班集体的良性发展。例如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困生学习,积极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模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感染其他学生,进而强化心理教育教育的效果。
(三)营造良好班风
就心理学角度上来说,环境对于个体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班主任应注重良好班风的营造,这样能够很好的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对于班级提升也有着很大的助力,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让集体意识薄弱、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的小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主动配合班主任的各项管理工作。为此,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主动放低自己的姿态,与学生之间和谐相处、平等对话,减少一些威严、增加一些和蔼,尽可能地消除小学生对班主任的抵触心理,让学生在与班主任的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方便班主任真正加深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的全面了解,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提供可乘之机。
(四)拓展渗透途径
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本班学生的教学工作,是联系各学科任课教师以及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与学生朝夕相处,接触最多的人,因此,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是最佳人选。然而,大多数班主任都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并且在日常教学中,还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管理工作需要完成,在时间和精力上分配给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限。鉴于此,为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班主任需要采取有机渗透的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心理品质和素养。而主要的渗透方式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前者借助一定的形式,而后者则是以班主任的人格魅力进行感染。
1.显性渗透
第一,通过教学活动进行渗透。课堂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显性渗透的主要途径。为此,班主任可以将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结合,深入探究两者的衔接点,然后把握住合理进行教学组织设计,促进两者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美好的学习体验和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实现净化心灵的目标。
第二,通过集体活动进行渗透。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可以经常性的组织开展集体性的活动,避免设置过多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凭借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完成教学任务,并积极营造团结、友爱、和谐、愉悦的活动氛围,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建一个适宜的环境。与此同时,小学班主任还得将活动内涵合理的体现出来,挖掘其中有价值的素材,基于学生实际教授他们一些基础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消除烦恼、消除消极心理和负面情绪,让学生始终以健康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学习和社会,真正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
第三,通过周记交流进行渗透。周记记录的一般都是学生感觉难以对父母或朋友开口的问题,基于对班主任的信任,以周记的形式倾诉自己的苦闷心情,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此,在心理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班主任则可以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基础上,通过周记更加具体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情绪变换及心理动态等信息,之后合理进行教学调整,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有效性。
2.隐性渗透
第一,人格渗透。古人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從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对于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班主任作为小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人,自然也就成为了学生模仿的首要对象,其思想品质和人格特征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而,只有当班主任具备健康的心理,才能够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为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
第二,关系渗透。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师生往往处于对立面,这样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所以,班主任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尊重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同时,在平时教学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起榜样,让学生在对自己观察和模仿的过程中,学习到正确的待人接物、处事方式和人际交往的方式,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不仅得注重学业成绩,还得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在此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必须要清楚的意识到这一点,并主动承担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可以借助教学活动、集体活动、学生周记等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健康的心理品质。此外小学班主任还可以通过人格或关系,从隐性的角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积极影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付康琳.小学班主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2):142-144.
[2]杨爱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青春岁月,2017(13):152.
[3]任亮宝.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黑河学刊,2010(06):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