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和“教情”的文本解读策略

2021-11-20 23:39罗思奕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学情教学策略

罗思奕

摘 要 文本解读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文本解读所体现的广度、深度,决定着阅读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找准教学方向,遵循现实教学中所面对的“教情”和“学情”,遵循适度性原则,从教学要求、学生需求以及学科价值观的形成出发。本文围绕文本细节分析、文本整体与局部阅读以及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感悟等教学环节,对高中语文文本解读的教学策略进行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学情;教情;文本解读;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是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剖析、感悟,从而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阅读方法,结合自身已有的阅读认知、思想和情感等,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揣摩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文章内容的中心主旨、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由于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学生可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越来越多,各种零散的、碎片化没有经过加工的信息呈现在了学生的面前。所以片段式、快餐式以及盲目式的阅读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导致学生习惯于直接从这种阅读方式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长期下去学生易养成思维懒惰的学习习惯。这种习惯迁移到高中阅读教学中,表现出的状态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浅尝辄止,对文章的分析和领悟都是非常低效的,写出来的文章也只能是低质量的。笔者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包括学生的阅读兴趣、方法、思考问题的深度、学习活动的投入程度、认识和体验上的收获等等。但是文本解读教学的开展除了要满足教学的要求也就是“教情”以外,还必须要满足“学情”,即契合学生的需求、参与兴趣和价值观。

一、在细微之处展开文本解读教学

在文本解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对文本细微之处的探索,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组成文本的最小单元“字词”入手,展开文本的解读。阅读是学生与教师、文本作者对话交流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会以自身已有的体验和感悟以及储备的阅读知识,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分析揣摩文章的故事情节和思想情感。所以根据教学要求,从“教情”出发,教师的文本解读教学要从细微之处进行深入探索,在文章的细微之处,引导学生获取相应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在细致分析文章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对文本展开细读,往往要求学生从语境入手,语境是文章的语言文字环境,因为细读就是针对文章的最小单元“字词”展开的阅读活动,语言文字环境必然是细读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语言文字环境包括篇章情境、文字情境、文化情境、历史背景等。例如在讲授《小狗包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首先从文章的写作背景展开文本解读。由于时间久远,导致学生对小狗包弟所处的时代,以及在这个时代中小狗包弟所遭遇的一切都不是很理解,也无法理解文革时代的人性扭曲。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詞进行分析揣摩,围绕课文中描写的文革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比如课文第一段,“批他、斗他”,体现了文革时期的残酷环境。例如课文第五自然段出现的“尖声吠叫”,以及作者面对红卫兵时描绘自己心情的词语“胆战心惊”,这两个词语都是围绕文革时期的现象展开的叙述,其中包括描绘小狗包弟的遭遇和作者自己的心情,从侧面上反映了文革的历史背景。这是引导学生从细节之处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文章的主题是小狗包弟,必然会对小狗包弟的形象进行刻画,所以教师也要以小狗包弟的形象分析为切入口,从文本的细微之处展开文本解读教学。作者巴金在领养小狗包弟后,非常喜欢包弟,和包弟相处的日子也非常融洽,比如“又跑又叫”“作揖”“摇头摆尾”等等,这些词语都衬托出小狗包弟和作者一家人相处得非常融洽。作者通过这种细节描写的方式表达了对小狗包弟的喜爱,同时也通过细节刻画了文革的时代特征,体现出作者对小狗包弟在文革时代的遭遇的忏悔和内心的无奈。

二、从局部到整体展开文本解读教学

在小学和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过总分总的写作方法,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写作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要学会在整体上对文章有所了解的前提下,从文章的局部对各个部分展开深入分析,并将各局部串联起来形成具有逻辑结构的整体。学生刚进入高中,语文思维上还保留着初中阶段的那种直观思维,而高中语文教学更侧重于逻辑思维的发展,所以从学情出发,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解读,从直观思维转化为逻辑思维,这也是高中语文教情上的要求。

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教师先要求学生整体阅读文章两遍,说说这篇文章描写了哪些内容。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后,知道本文主要是从五个角度描写故都的秋,包括秋晨、秋槐、秋蝉、秋雨、秋果,突出了故都的秋天清新、宁静和悲凉的特点。这是一篇在语言文字和情感表达上都非常优美的文章,作者不仅表达出了对故都的秋天的喜爱,还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因此,作者不是简单地描写故都的秋景,更是以自己的感受来描写自己心目中故都的秋景。那如何来揣摩郁达夫心中的秋天呢?这就需要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展开对文章的解读。教师可以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从整体到局部的解读。比如,我们可以从郁达夫描写故都的秋的五个角度展开提问,引导学生分别从秋晨、秋槐、秋蝉、秋雨、秋果这五个方面,对故都的秋进行分析,还可以让学生找出文章中所使用的四十二个“秋”字,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分析这四十二个“秋”字分别体现了郁达夫心中的秋天怎样的特点,从而引导学生揣摩秋天的清新、宁静和悲凉。最后再对局部进行细致分析,向学生提问作者所描写的这四十二个“秋”字,分别代表了什么不同特点。这些特点又折射出作者怎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而感受到郁达夫消极的情绪及内心的矛盾和斗争。

三、以学生为本,开展文本解读教学

在开展文本解读教学时,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析学生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等,这也是基于学情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求。

例如在讲授《囚绿记》时,本文作者描写了自己和常春藤绿枝条之间的感情,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常春藤绿枝条的喜爱,但是最后为何要将其囚禁起来呢?这是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该问题可以作为文本解读教学的重点问题。课堂上教师可以开展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达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在讨论中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再如《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以生动优美的语言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感受表现了出来。在文本解读时,学生会展开联想和想象,想象作者字里行间所表现的荷塘月色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景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情境。例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一句描写的是月光照耀在叶子上的情境,非常的生动形象。在解读这一句话的过程中,学生要抓住“泻”这个动词,以及“静静地”这个形容词,从而领悟月光照耀在叶子上的形象。

在高中文本解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的教情和学情出发,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对文本细微之处的分析、从整体到局部的剖析,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展开文本解读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与思想感情,以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通联:东华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学情教学策略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