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斯
摘 要:为了坚持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师需要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密切关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数学思维的发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非常重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驱动型教学方法发现问题,并在此前提下积极分析问题,掌握知识的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学;学习力;培养策略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化教学的积极贯彻落实,促使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能够逐渐从传统的教育思想桎梏中解脱出来,不要再以单一的理论知识传授为本位,要能够强调能力的引导和锻炼,不断寻求教学策略创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在数学层面的学习潜力,在有效问题的引导过程中,带领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实现数学学习力的提升。
一、多维度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还不够成熟,兴趣是学习的原始驱动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一旦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出来了,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问题导学教学还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性,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凸显出来,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缺乏自己的思考和探究,会导致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甚至没有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内涵。而采用问题导学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来自主学习,给学生提供思考和探究的平台,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同时也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促进学生自己知识的建构,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实现深度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二、多维度问题引领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生普遍存在着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保持学习积极性,实现注意力的集中。
比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可以从这样的情境出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奇思到12岁时一共只过了三次生日,而其他小伙伴每年都过生日。通过展示这一内容,学生都会思考并提出疑问:对呀!我们每年都过一次生日,而奇思为什么只过了三个生日?通过从学生的认知与情境出发,在利用矛盾点多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讨与思考欲望。通过分析与解决问题,学生也可以快速掌握这一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二)启动问题活动,提升学生体验品格
数学课堂要实现高质量的构建,就需要让学生学会感知和内化数学习题或教材中的数学信息,通过挖掘数学知识让学生产生个性化见解,在创新的动态思维生发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的系统构建。教师在教学实踐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既有知识储备水平,设计趣味性较强的数学学习活动营造轻松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问。
比如,教师可组织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活动,通过周末组织户外郊游,提出启发性的教学问题:在秋游活动中,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这样的开放性问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小脑瓜中出现了很多自己想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比如,这次秋游一共去多少人,其中男生多少名,女生多少名?这次去是用哪种交通方式出游,大概需要多长时间,需要多少辆车?来回的车票单价多少,总价多少等,整个秋游活动一共花费多少钱等。学生的问题各种各样,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将思维立足点拉到与学生的认知相近水平层面,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三)增加问题留白,丰富学生认知来源
教师除了在数学课堂中给出学生具体的问题让他们去分析和解决,教师还要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课堂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师要能够将学生从数学课堂的被动局面中拉出来,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提问,以此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先将整除的算式罗列出来,在多媒体课件的呈现中,学生很快能够运用乘除法的相应知识将习题快速解答出来,此时,教师再给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让学生计算,当教师没有先讲相应的知识点,而是让班级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合作探究相应的知识,在知识的讨论交流中让学生发现规律,学生预习过相关知识,能很快就能发现规律所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学习新课,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延伸问题训练,形成学科基础学力
为了促使数学课堂得到高效构建,教师往往会在教学备课时将随堂习题练习设计到其中,但这样的教学形式无形中忽略了其他的知识应用和迁移,对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起到一定的消极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部分问题的拓展延展到课堂之外,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带着质疑离开课堂,帮助学生形成学科基础学习能力,实现教学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部分习题布置成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课下积极探究学习相应的知识,在拓展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之间的联系,能有效实现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在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在实施问题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创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实施问题活动,提升学生体验品格,增加问题的差距以丰富学生的认知来源;扩展问题的培训以形成该学科的基本学习能力等方面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冠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区,2018(06):134.
[2]黄志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究[J].华夏教师,2017(09):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