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绒
摘要:家校合作是指学校、家长承担共同的培养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具体指家长在子女成长中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实现双方对于育人教育目标一致性的落实。综合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全方位成长,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利用家校合作教育方式为学生打下良好成才的基础,为后续学习和提高准备必要条件。
关键词:小学教育;家校合作;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0-206
受现代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家长知识基础、教育观念的影响,社会、家庭对于学校责任和角色的划分有不同的界定,但普遍来看,家长习惯于将培育学生的责任全部交给学校,让学校负责学生学习、社会生活的知识讲授、技能培训、素质锻炼,完全忽视了家庭在学生成长的能动性作用,导致家庭教育角色的缺失为学生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学校教育观点在家庭生活中的继续落实和深化。
一、小学家校教育合作的问题
(一)目标不明确
家校双方缺乏合作的积极性。导致一方面家长将责任全部交给教师,一切听从教师的安排和指挥,自己被动的接受学校的教育引导;另一方面学校缺乏向家长释放合作意愿的意识,不了解家长的教育期待和教育困惑,双方在教育学生上的目标方向不明确、不一致。
(二)內容不丰富
家校合作的主体是教师和家长,合作的形式基本以家长被动接受沟通为主;而沟通表达的内容仅为学生的学校行为表现、学习结果,沟通形式也以电话交流、微信群、Q Q群交流为主,并不能做到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关注和立体信息的传达。
(三)形式不新颖
在传统模式中,家校合作基本以家长会形式展开,每一学期、每一学年家长和学校、和教师见面的机会可以以个位数计量,而随着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条件,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又以线上交流为主,以布置作业、学习任务为主要载体、总体来看,鲜少有定期为家长举办的教育培训,家长、学校、学生三方的交流活动,或家校合作游戏等[1]。
(四)效果不理想
由于缺乏对家校合作效果的评价机制,导致对合作结果的判定主观性更强;而家校合作又缺乏一定的制约因素,随机性、偶然性较强,多方面因素导致家校合作教育的结果并不理想。
二、促进小学家校教育合作的对策
(一)以规章制度和规范条例使得合作规范化
一方面,学校应该建立规范的家校合作管理制度,如家长委员会,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保证家校合作能够顺利开展。明确选定加家委会的管理、运营人员,规范相对应的职责和义务,制定清晰化、规范化合作流程;同时,制定监管家委员会工作进展的管理制度,保证委员会内部的公平公正公开,促进家校合作的规范化[2]。
另一方面,建议从国家管理角度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推进落实家校合作,明确家庭、父母在学生成长中必要承担的义务和与学校展开合作交流的责任,以保障小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和家校合作的制度化优势。
(二)对教师和家长进行教育,使得合作目标一体化
首先,教师应该有良好的家校合作教育意识和观点,转变传统的师道为上的上位管理者意识形态,增加服务意识和服务行为,多聆听家长的建议需求,多与家长进行主动交流,就发现的问题客观、公正、理性的进行分析。其次,家长应当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转变传统教育观点,多向专业人士请教,多聆听专业人士的建议和帮助,注重审视自身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多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最后,教师、家长双方都应该提升自己家校合作的主动性。教师设计多样的家校合作活动,家长积极进行参与和配合,二者保持紧密的联系,形成链条式的教育力量和较好的立体教育氛围[3]。
(三)加大教育投入,使得合作多样化
学校应当适当拨付教育经费,用以丰富家校合作的开展形式,如设立校内专业职能部门,落实家校合作项目,跟进项目开展情况,总结项目落地结果,进行分析、整合和完善。或者进行专项的家校合作教研活动研究,为研究拨付专项资金,帮助教师和家长解决学生在成长中所面临的问题,深化家校合作结果。
(四)利用丰富资源,使得合作形式新颖化
在传统家校合作形式的基础之上,多利用家庭资源、社会资源、教育资源进行合作形式的创新。其一,可以举办如主题家长讨论会等,升级家长会的形式,将讨论解决的问题延展至学生的家庭生活范围之中。其二,可以组建学校内部的专业定期家访部门,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为需要帮助的家长提供教育建议和教育方案。其三,可以结合现代科技力量实现在线直播交流、线上专题讲座、生活趣事校园趣事照片视频的实时分享与交流。
(五)落实合作的实践性意义,优化合作效果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指导实践生活,家校合作活动也应该突出实践意义:第一,可以定期举办针对家长的教育培训活动,让家长有良好的家校合作意识,摆脱传统教育观点对个人的影响,提升与学校、与教师的互信与沟通。第二,在教育中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行为问题和精神需求,为其提供专业书籍、专业的线上课程、专业视频等,提高家长的专业教育能力。其三,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既能积极听取家长的建议和意见,又能客观融合建议进行创新和改变,让家长看到学校和教师合作的诚意。
三、结语
小学学校推进和落实家校教育合作新模式,可以为学生接受教育、健康成长提供持续、稳定、良好的环境氛围支持,带动其身心健康发展,也可以不断优化现代教育结果,教师、学校、家长三方都应在合作中释放自己的诚意。
参考文献
[1]王瑞英,李德显. 我国中小学家校合作伦理分析与构建[J]. 基础教育研究,2019,000(001):11-16.
[2]闫淑情,杨院. 在线教学背景下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J]. 教学与管理,2020,No.829(36):49-51.
[3]陈中梅. 家校合作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城区小学家校协同教育实践探索[J].2021(2018-6):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