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患者应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效果

2021-11-16 07:17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9期
关键词:焦虑症负性护理人员

黄 菲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一科,辽宁 沈阳 110168)

焦虑症为临床治疗中常见的神经病类型,患者多伴有焦虑、恐惧等心理特征[1]。焦虑症患者的疾病诱发原因相对较多,且多有盗汗、头晕、心慌及胃部不适等临床症状,对其日常生活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会直接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关系到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性。本研究旨在分析焦虑症患者应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实施诊治的72例焦虑症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以计算机任意编号法划入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男女患者占比为20∶16,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为(35.61±8.51)岁。对照组男女患者占比为19∶17,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为(35.43±8.63)岁。两组一般资料数据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患者均了解项目研究内容。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的药物使用方法,介绍按时按量用药的必要性。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详细措施如下。

1.2.1 语言沟通 ①主动交流:主动与患者交流,保持语气温和,音量适中。温和对待患者,询问患者的感受,多鼓励患者、赞扬患者[3]。②健康指导: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解答问题,指导患者家属、朋友多关心患者。及时回答患者的提问,不能敷衍患者。多使用代用鼓励性质的语言交流,使患者能够树立治疗的信心。③加强陪护:多陪护患者,合理安排患者参与检查项目,减少其等候的时间。检查期间需要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其想法,保持态度热情、耐心,宽容对待患者,为患者介绍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耐心介绍健康知识等。

1.2.2 心理护理 ①心理评估:结合患者的焦虑程度、躯体状态实施心理状态的全面评估,特别是针对于老年患者,合并存在躯体病的患者而言,心理评估十分重要。加强观察记录,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其潜意识状态,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多理解患者,记录患者的语言、行为及表情等。②心理疏导:以支持和疏泄疗法为主,帮助患者缓解焦虑症状,认识疾病发生的原因,允许患者哭泣、释放和发泄。指导患者学习“森田疗法”的内容与方法,必要情况下可以带领患者取体验。比如可以指导患者以成熟的方式面对事情,树立自信心。在患者家属、同事或者好友的协助下,指导其参与松弛训练活动,缓解其焦虑感受。③活动干预:为患者安排各式各样的娱乐活动,比如棋牌活动、歌唱活动及书画活动等等。活动的开展需要简单、轻松且有趣,结合患者的兴趣爱好予以设计,不可千篇一律。④环境干预:保持清洁的病房环境,注意通风开窗,减少外来刺激。指导患者形成规律的作息习惯,睡前不要喝茶、咖啡等,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听轻音乐等,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⑥观察记录:观察患者每日活动参与的情况,活动量及活动持续时间,针对于有进步的患者给与口头赞扬或者物质奖励,结合患者的病情制定下一步活动内容、护理目标及方法。

1.3 评价标准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分数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负性情绪越强,患者的状态越差[4]。使用SF-36简明健康状况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包含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认知能力和社会功能,分数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优[5]。组织患者自主评价护理质量满意度,包含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3个等级,总满意度=(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满意7例,不满6例,比较满意23例;试验组患者满意27例,不满1例,比较满意8例。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22%)高于对照组患者(83.33%)(P<0.05)。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认知能力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焦虑症为临床治疗中常见的精神类疾病,患者多具有情绪焦躁的特征。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可划分为急性焦虑症和慢性焦虑症[7]。急性焦虑症患者具有气急、喉咙堵塞的特征。慢性焦虑症患者则有头晕、心慌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植物神经系统障碍[8]。焦虑症的诱发原因尚不清晰,多认为与患者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及自身疾病密切相关[9]。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压力增加,焦虑症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且具有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其作为心理性疾病,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心理护理在患者治疗期间也能够发挥重要影响。

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能够缓解焦虑症患者的负性心理,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面对疾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学会自我疏解情绪的方法,对患者症状的快速恢复能够产生积极影响[10]。在具体的临床护理中,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更好的发挥护理干预作用。①协助患者建立信心:焦虑症患者在护理期间,患者个人的治疗信心、认知状态会直接影响其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需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帮助患者建立疾病治疗的信心[11]。如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语言沟通的方式,为患者介绍药物使用的必要性、常见的不良反应及治疗的价值等。适当列举成功的治疗案例,发挥心理干预的作用,消除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建立临床治疗的信心。②引导亲人朋友陪伴:家人、朋友的支持与陪伴,能够使患者感受到温暖,对其疾病的治疗能够产生积极影响。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指导患者亲友陪伴在患者身边,为患者讲解一些生活中的趣事,增加患者与亲朋好友的沟通频率,缓解其心理压力。③创设温馨舒适环境: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注意保持日常通风,避免阳光直射患者[12]。注意病房中温度与湿度适宜,减少噪声。在病房中适当放置绿植,注意定时消毒与清洁,使患者能够处于良好的休息环境中。④注重心理行为控制:护理人员需要用心与患者交流,使患者能够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很多患者存在明显的猜测、悲观心理,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多鼓励患者。行为控制为消除患者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的有效路径,主要包括开展放松训练、分散注意力、示范等。放松训练的重点是通过指导患者深呼吸、听音乐或者散步等方式开展;分散注意力则主要是由护理人员或者亲友等,通过聊一些患者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分散其注意力;示范是指组织治疗成功的患者分享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反应的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认知能力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证实了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的价值,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能够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

综合上述,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能够改善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耐心且专业化的语言沟通能够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在人性化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模式下,提升焦虑症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使其更加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对其症状的恢复有益。

猜你喜欢
焦虑症负性护理人员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现代人当警惕知识焦虑症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抑郁症焦虑症相关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