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伐沙班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2021-11-16 07:16沈晓宇刘明越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9期
关键词:利伐沙班腺肌病双下肢

沈晓宇 刘明越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妇科,辽宁 鞍山 114000)

子宫腺肌病是医学领域当中的一种常见妇科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子宫肌层内的内膜位置产生异位或偏移,常常出现经期延长、出血量增多,并伴随比较严重的经期疼痛,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大多数患者会存在痛经史,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并发慢性缺铁性贫血[2]。同时下肢深静脉血栓也是子宫腺肌瘤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患者糖类抗原125出现增加状况,在贫血的双重作用下,血栓凝结风险大大增加[3]。血栓会提高患者血小板水平,加大患者血液黏稠度,使患者血液出现高凝状态,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栓塞症状,在卵巢动脉、膀胱上动脉等血管出现血栓,引发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对患者心理、生理造成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子宫腺肌病并发双下肢深静脉血栓,会加重患者病情,使患者出现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加大患者患肢周径,严重时皮肤出现青紫色花斑样,需采用合理治疗方案,控制病情发展[4]。临床治疗当中主要采用抗凝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基于此,本研究对子宫腺肌病并发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实施瑞舒伐他汀用药治疗,为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子宫腺肌病并发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肝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利伐沙班进行治疗,每组60例。观察组中,年龄35~49岁,平均年龄(43.54±3.42)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病程(2.54±0.42)年。对照组中,年龄35~47岁,平均年龄(42.95±3.98)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病程(2.34±0.6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行病灶剔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②意识清晰、沟通正常。③患者家属知悉本研究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血液性疾病。②对他汀类药物过敏者。③3个月内接受过抗凝治疗者。④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⑤孕期以及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1.3.1 术后训练 所有患者术后进行双下肢踝关节主动性活动,实施康复训练,进行高抬腿股四头肌收缩扩张等运动。

1.3.2 对照组 给予低分子肝素类药物进行注射,采用皮下注射方式,注射量为2 mL,注射点位于脐周上下5 cm,左右10 cm范围,药物注射完毕之后,持续按压3~5 min,并叮嘱患者,注射结束之后2 h内禁止喝热水,禁止热敷。

1.3.3 观察组 给予利伐沙班治疗,每日晨起空腹时,口服利伐沙班15 mg,每日1次,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①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出血、疼痛。②HB、CA125、D-二聚体:采集患者静脉血5 mL,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3项指标。③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项目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生活状态,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计量资料(HB、CA125、D-二聚体水平及生活质量)采用()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CA125、D-二聚体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HB、CA125、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A125低于对照组,D-二聚体、HB水平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CA125、D-二聚体水平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CA125、D-二聚体水平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观察组比较,b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估指标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子宫腺肌病患者由于慢性贫血,可能会造成自身凝血机制的失衡,尤其是引起全身小性细胞贫血,显著增加了患者并发双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5]。从目前的临床医学研究以及病理研究可以看出,造成患者并发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主要包括:缺铁性贫血、循环血液动力学改变、内皮屏障损伤等[6]。患者手术治疗之后,血清铁存储不足,携带氧量下降,血液出现高凝集风险[7]。同时,血液的黏稠度也会显著的增加,贫血使得红细胞的状态发生改变,使血液在血管当中流速下降,影响患者血液流通性,导致内源性刺激,使得氧化反应加强,存在血管壁损伤风险[8]。如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会影响患者的下肢功能,还会造成肺栓塞等严重后果,如治疗不及时,很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只有提高血液通畅程度,对栓塞部位进行溶栓治疗,改善血流动力学相关因素,才能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避免手术治疗造成不良反应[9]。因而在临床当中,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时,需要从缺铁性贫血症状改善、提高血液浓稠度等方面综合入手。

肝素类药物是传统的抗凝药物之一,可以在体内体外共同使用,具有良好的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优势[10]。但是,由于子宫腺肌病术后患者具有比较明显的出血倾向,因而如对患者脐周进行注射,很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淤血、瘀斑等情况,患者的疼痛等级会明显增加,这也会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以及实际的治疗效果[11]。

利伐沙班主要是通过抑制凝血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共同途径,从而降低患者的抗糖原水平,发挥凝血酶的作用机制,预防血栓形成[12]。这种药物对于血小板无明确影响,尤其适合应用于手术后患者的治疗当中。利伐沙班作新型的口服的直接Xa因子抑制剂,可以选择性地阻断Xa因子的活性位点,且不需要辅因子(如抗凝血酶Ⅲ)发挥活性,生物利用率可达到95%[13]。相比于肝素类药物来说,抗凝效果更佳,患者服用1周之后可能出现明显治疗效果。应用这种药物进行相关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抗凝作用的可预测性,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不需要对患者的凝血机制进行相应的监测,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方法相比,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出血的风险[14]。此外,这种药物主要是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来提高患者的血液流通性,不会导致患者并发其他血液疾病,增加出血风险,这对于手术后患者的感染预防具有良好的效果,利伐沙班采用口服方法,治疗比较简单,不会加重患者的疼痛,因而对于患者的治疗不良风险发生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15]。同时,在患者下肢血脉改善过程当中,可以保障患者抗凝系统正常运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恢复平衡[16]。

从本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利伐沙班治疗子宫腺肌病并发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较高,利伐沙班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发挥作用,能够使患者体内各项系统正常运行,不会对血液、胃肠道造成刺激,可避免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保障患者用药安全[17]。应用利伐沙班对子宫腺肌病并发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CA125水平显著提高,HB、D-二聚体水平显著下降,这就大大降低了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对于患者的症状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可避免患者血液形成高凝状态[18]。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利伐沙班治疗子宫腺肌病并发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通过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减轻患者下肢肿胀和疼痛,使患者患肢周径恢复正常,避免各项临床症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提高患者生活体验和生活质量[19-21]。有研究指出,利伐沙班对于患者的CA125和HB,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降低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水平,通过治疗,患者的HB可平均上升10%~25%,CA125可平均下降40%~50%。相对于其他治疗方式,治疗有效率可提高10%~1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降低10%~25%,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2-25]。

综上所述,利伐沙班对于子宫腺肌病并发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有效,可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血栓发生风险,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利于患者预后,值得借鉴与推广。

猜你喜欢
利伐沙班腺肌病双下肢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对房颤合并冠心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的疗效观察
利伐沙班用于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猕猴子宫腺肌病动物模型建立初探
中成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活络骨康丸联合利伐沙班对髋关节置换术后35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研究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对比观察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10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