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反馈教学法对提高护士异常心电图识别能力的影响

2021-11-16 07:17叶美曲杨美吴谢彬彬赵玉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9期
关键词:心电图病情教学法

叶美曲 杨 琴 杨美吴 谢彬彬 赵玉明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心脏科/综合科,福建 厦门 361006)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病症类型,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多为胸闷、胸痛、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具有起病较急、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是导致患者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1]。小儿心脏科是我院成立的一个重要科室,心电监护仪是常用设备,可动态反映心脏的电生理变化。由于该科室患者病情多危重,对临床护理工作有着较高要求,不仅要求护士能熟练使用心电监护仪器,还需准确识别心电图,以及时、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但医院护士特别是刚入院或轮转护士,多缺乏心电图知识,或认为心电图识别知识应由医师掌握,进而忽视了对心电图知识的积累,导致其无法识别异常心电图,甚至有的护士无法识别正常心电图,导致临床护理质量降低[3]。因此,需采取有效教学方法,指导护士正确识别心电图。本研究旨在探讨目标反馈法对护士异常心电图识别能力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小儿心脏科护士20名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护士的资料,将其中2019年6—12月期间未实施心电图识别教学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1—6月以目标反馈教学法实施心电图识别教学者作为观察组。入组护士中,均为女性,年龄24~39岁,平均(28.25±1.06)岁;护龄1~18年,平均(6.87±2.16)年;学历水平:专科10例,本科10例;层级:N0层级2例,N1层级12例,N2层级4例,N3层级2例。纳入标准:所有护士均知情,且自愿参与本研究;近2年未有工作调动。排除标准:中途退出者;研究期间至医院任职者。

1.2 方法 对照组不实施教学。观察组实施目标反馈教学法:①第1周成立心电小组,每周进行识图活动,明确学习目标,列出需学习和讨论的主要内容;由带教教师统一示范规范使用心电图机的操作,强调有效互动,指导护士及时记录困惑之处,学习心电图知识视频学习(网易公开课4学时);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中国专家共识,要求全员学习后做学习笔记(采用方格笔记及思维导图的形式);并于授课结束后单独咨询,或于讨论会上统一交流;最后由带教教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统一讲解。②第2~3周请心内科主治医师授课——心电图识图实践,教学心脏科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配合操作和病情观察,熟悉常见心电图特征,掌握各种异常心电图识别能力,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以每日记忆3个异常心电图特征为学习目标;由带教教师讲解如何快速识别异常心电图方法,并对识别方法进行总结、归纳。③第4周随机抽取不同心电图,让护士进行识别,对护士不解之处,由带教教师组织讨论,最后做好记录,并总结;评选优秀笔记进行分享,予优秀笔记、听课、积极回答导师问题者、资料整理人员授予学分,每个月评比学习积极分子,并与绩效挂钩;每季度进行采用抢答器进行知识竞赛,评选优胜者。在教学期间,每周进行钉钉线上知识导读,要求参与率高于80%,回答正确率达80%。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心电图识别情况、心电图识别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心电图识别成绩。

①心电图识别情况:出具100例心电图让护士识别,包括正常心电图50例、异常心电图识别50例,异常心电图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室扑动、心房扑动、心室颤动、心房颤动、心肌缺血、心肌梗死、传导阻滞等常见心电图异常波形。②患者满意度:向小儿心脏科患者家属发放满意度问卷100份,了解患者家属对护士心电图识别能力满意度,全卷共10个问题,采用6级评分法,总分50分,评分>39分为非常满意,评分25~39分为基本满意,评分<25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③心电图识别成绩:组织护士进行心电图识别能力考核,包括案例分析和心电图理论考核,如将临床常见心电图制成问答题和选择题,总分100分,评分高低与心电图识别能力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电图识别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正常心电图、异常心电图正确识别率均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电图识别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91.00%),观察组(99.00%)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心电图识别成绩及时间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电图识别成绩更高,心电图识别时间更短(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电图识别成绩及时间比较()

表3 两组心电图识别成绩及时间比较()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均发生了重大改变,心脏疾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人群呈现年轻化的发展趋势[4]。心脏科是医院极为重要的临床科室,主要接收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心脏科疾病患者病情复杂、且病情发展速度较快,为确保患者可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或治疗,临床对心脏科护士的监护能力具有较高要求[5]。心电图是识别心律失常的常用工具,可快速、准确获取心脏状况,为及时救治患者提供机会[6]。在心脏科中,护士常常是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医务人员,若护士无法正确识别心电图,就可能对病情判断准确性造成影响,进而延误患者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7]。有研究显示,护士正确识别异常心电图,可避免机械性执行医嘱,及时发现患者异常心脏情况,以免延误抢救时机[8-10]。同时,护士正确识别心电图,有利于护士有计划性、预见性开展护理工作,以提高护理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正常心电图、异常心电图正确识别率、患者满意度和心电图识别成绩均更高,且心电图识别时间更短,提示目标反馈教学法应用于心脏科护士心电图知识教学,可有效提高护士正确识别心电图能力,缩短护士心电图识别时间,进而提高临床满意度。究其原因,心脏科承担着急危重症的诊疗和救治工作,特别是急性胸痛危重者,护士能否快速、准确识别心电图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心电监护仪可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临床通过目标反馈教学法加强护士专业学习和培训,可提高护士识别心电图的能力,帮助护士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心电征象,以指导护士为急救和治疗做好充足准备,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出准确判断,最大限度的降低护理风险[11-13]。目标反馈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强调师生有效互动,通过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反馈,以评价为动力,达到反馈矫正的目的,以提高护士识别心电图的能力[14]。在目标反馈教学法中,针对不理解或不熟练的知识,先由护士自行思考,并制定学习目标,由专科医师进行解答,帮助护士掌握不同心电图的波形特征,从而缩短护士正确识别心电图的时间,有效提高心脏科医疗水平。

综上所述,目标反馈教学法应用于心脏科护士心电图教学,可有效提高护士正确识别心电图能力,缩短正确识别心电图时间。

猜你喜欢
心电图病情教学法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