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

2021-11-16 07:17孙大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9期
关键词:胃肠道手术室切口

孙大萍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市妇产医院)手术室,辽宁 阜新 123000)

临床治疗胃肠道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腹部手术,然而手术治疗常常会诱发并发症,如切口感染,一旦发生切口感染,患者体温就会上升,浑身发热,产生疼痛感,切口出现红肿等,这样就会很大程度上妨碍机体康复,如果没及时有效对切口感染进行处置,就会导致极为严重的不良结局[1-2]。因此,需要重视手术室护理服务,采取科学的护理方法以预防或减少胃肠道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概率,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本次研究针对胃肠手术中运用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进行讨论,现将整个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行胃肠道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入选条件: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确诊;满足手术指征;患者知情。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者;肝肾或凝血功能障碍者。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6~62岁,平均(44.30±2.90)岁;疾病种类:17例急性腹膜炎,12例急性阑尾炎,8例肠梗阻,5例结直肠癌,3例胃癌。对照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28~66岁,平均(47.50±3.20)岁;疾病种类:19例急性腹膜炎,11例急性阑尾炎,6例肠梗阻,7例结直肠癌,2例胃癌。此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依据手术室传统要求开展护理,定时进行清洁消毒,手术前引导患者参与各类辅助检查,手术当中积极配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①手术前护理。在接到手术通知单后,护理人员就要仔细查阅患者病历,全方位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提前做好各种手术准备工作。手术前1 d,护理人员到病房探望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与心理状况,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方式、手术安全度、麻醉方法、注意事宜,以利于患者充分了解情况,做好手术心理准备,主动配合治疗。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成功治愈案例,增强患者应对疾病的信心,以乐观心态面对疾病。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当向患者讲明引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手术切口感染所导致的不良后果,促使患者重视预防手术切口出现感染。手术前,护理人员可以遵医嘱使用预防性抗生素,针对机体营养较差的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②重视无菌护理。在手术前,手术室责任护士要仔细检查参加手术人员的手部卫生情况,嘱咐已穿上手术衣的人员不可呆在手术室无菌区域以外的地方,若手术当中,刮破或撕裂了手套,要立即更换。③强化管理手术室。合理安排非急诊手术,保证连台手术分隔40 min以上,在此阶段,手术室责任护士要消毒手术室内空气、环境,确保手术室正压通气,保持手术室通风。同时还要对各类设备机械、物品进行消毒,如手术床、工作台、无影灯、放置器械的台面等。设定手术室内温度与湿度至最佳水平,并控制进出手术室人员数量。④手术过程中护理。手术当中,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指标变化,包括心率、脉搏,对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行监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尽最大程度提升操作的娴熟度,减少手术时长,从而防止发生切口感染。注意给患者保暖,防止温度太低引发切口感染,⑤处置切口。手术之前,细致消毒预切口部位的局部皮肤,在切口上贴上3M皮肤保护贴。手术时,当患者腹腔被打开后,使用全层保护器及时保护切口,避免切口被消化液、细菌、粪便等所污染。放置保护垫于切口四周后,方能切开胃肠道,手术完成后,缝合切口,并敷贴吸附性强的敷料于切口位置,防止切口渗液。缝合完腹膜后,分别使用适量的聚维酮、生理盐水冲洗切口部位的皮肤与皮下组织,冲洗完后擦拭干净,再分层缝合切口。⑥手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恢复意识后,则可以把患者送到病房。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适时给患者换药,注意敷料要保证清洁干燥。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尽快恢复正常饮食,建议患者多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从而提升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 两组手术后,对两组患者切口恢复情况进行比较:手术后切口位置没有产生不良反应,切口恢复良好,评定为甲级恢复;手术后切口恢复不太理想,切口位置出现些许血肿或积液,尚未出现化脓,评定为乙级恢复;切口发生化脓,并要实施方切口引流,呈现为切口感染,评定为丙级恢复[3]。对两组术后各指标变化情况展开比对,包括切口恢复耗时、住院长短、运用抗生素时长[4]。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试验确定由SPSS21.0对所有数据加以分析处理,对于计量资料明确通过()的形式呈现,实施t检验,而计数资料以率(%)来反映,行χ2检验,在P<0.05的条件下,说明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切口恢复情况 分析两组术后切口恢复状况,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切口恢复情况[n(%)]

2.2 两组术后各指标变化情况 对比两组术后各指标水平,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与切口恢复耗时都较对照组短,并且使用抗生素时长也更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各指标变化情况()

表2 两组术后各指标变化情况()

3 讨论

近些年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日益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很大改变,饮食习惯也发生较大变化,如此情况下,患胃肠道疾病的患者数量也不断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随着医疗技术的更新,更多患者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疾病的方法,虽然手术可以有效治疗疾病,然而手术也会引发并发症,比如胃肠道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切口感染,这已成研究人士一直面对的难题。

临床实践发现,在外科手术当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有10%,分析原因在于:手术当中或术后,切口位置被病毒、病菌等病原体侵袭,引发切口局部产生炎性反应,严重影响切口的恢复[5]。而实施良好、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则可以较好预防或降低胃肠道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并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同时,也利于构建和谐护医患关系。

一般来说,胃肠道手术的切口都是Ⅱ类或Ⅲ类,如此就加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6]。胃肠道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就会拉长切口恢复时间,还可能诱发诸多全身性反应,如多组织器官功能衰竭、切口部位产生疼痛等。所以,临床极为有必要采取措施防止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7]。手术室护理干预则有可以有效预防胃肠道手术后切口感染,使切口感染发生风险大幅下降。

据调查统计,行胃肠手术的患者,有超过20%的患者会发生切口感染,在临床中比较常见[8]。引发胃肠道手术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重要诱因在于人身体中的胃肠道,包含许多种类菌群,而行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同时切口恢复时间长就加大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概率[9]。所以,行胃肠道手术当中,就极为有必要高度重视护理的手术切口。相关文献指出,手术室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严格防止细菌污染,则可以明显减少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10]。

本次研究中,向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实施手术当中,严格落实无菌操作,保持手术室环境良好,认真细致消毒各类器械设备与切口,从而较好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强化患者抵御能力,减少手术耗时,防止滋生细菌,更好降低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此次试验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与切口恢复耗时都较对照组短,并且使用抗生素时长也更短(P<0.05)。

总结以上讨论,对比常规护理模式,向行胃肠道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可以大大降低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为后续治疗打下良好基础,压缩患者的治疗进程,加快患者尽早康复。

猜你喜欢
胃肠道手术室切口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3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