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模式对降低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疝气发生率的影响

2021-11-16 07:16李秋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9期
关键词:疝气外科手术例数

李秋兰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疝气也称为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多发于外科手术术后,常出现在腹部、胸部等位置,可分为腹壁疝、脑疝、隔疝等,其中腹壁疝最为常见[1]。据统计,每年全球有>2 000万例腹股沟疝手术,其发病率约为3.5‰[2],老年腹股沟疝的发病率更是高达11.3‰[3]。发病病因与手术切口、腹腔积液、颅内肿瘤、腹腔病变等有关,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呼吸骤停、呼吸困难、血压高、头疼等症状。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方法或措施,则会造成生命危险,最终导致死亡[4-5]。

尽管外科手术及其应用器械不断更新、迭代,如电刀、激光刀、超声波刀等应用于临床;部分手术如经导管用气囊扩张动脉、经各种内镜取出结石等可通过电子计算机定位进行,不需要破坏组织,但是大部分手术还是依赖于医师的操作[6-7]。据统计,多数患者在外科手术后,会出现腹内压增加现象,进而形成疝气,不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还引起一定疼痛感,这就迫切需要有效护理措施,在外科手术后进行干预[8]。文献报道,适宜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升患者依从性,减少感染等不良症状的发生,从而提升治疗效果[7-8]。本文针对外科手术后患者,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术后恢复干预、降低疝气发生率的效果。

1 资料与研究

1.1 临床资料 资料收集时间: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选取120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女例数分别为33例、27例,年龄29~70岁,平均(59.64±6.77)岁;观察组男女例数分别为34例、26例,年龄28~72岁,平均(59.78±6.82)岁;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临床基本资料齐全。②可正常沟通、意识清晰,无精神障碍或疾病。③符合外科手术指征[9]。④对麻醉药物未出现过敏。⑤自愿参与本研究。

1.2.2 排除标准 ①基本临床资料不完善。②无法正常沟通,或意识不清晰,或认知、语言障碍。③不符合手术指征。④患有手术禁忌证。⑤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⑥中途退出者。

1.3 研究方法

1.3.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具体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备好手术所需物品,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指标水平,术后给予饮食管理等常规措施,监测体征指标,发现异常及时报给医师处理。

1.3.2 观察组 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具体包括:建立个性化护理小组,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或护士长,担任本组的组长;组长为小组成员开展培训,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疗法和具体流程、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以及应对措施、护理计划和注意事项等;强化护理人员实操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建立考核制度,提升护理水平和质量,保障患者健康。个性化护理的重点环节和内容如下。

1.3.2.1 强化术前宣教心理护理 部分患者对于疝气了解不多,因而会出现烦躁、焦虑、害怕等心理,引起紧张和不安感,从而影响治疗进展。对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讲解疝气发病原因、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内容,提高患者对疝气的认知程度,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在术前加强对患者的宣教的同时,积极做好手术前物品准备工作,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真实想法,给予鼓励和支持,并将治疗成功案例告知给患者,减缓直至消除其忧虑。

1.3.2.2 强化手术护理专业保障 术前帮助患者完成手术相关检查项目,如心电图、肝功能、血尿常规、凝血时间等;做好患者手术部位的清洁和消毒工作,避免穿刺后出现感染情况;在手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积极配合医师完成手术,控制手术温度,不定时检查手术所需物品情况,发现缺失立即通知室外人员传送进行,进行消毒后即可使用。全程操作都需遵循无菌原则进行,避免引起严重感染现象。手术结束后,待患者清醒后,询问有无不适感;加强巡视,监测生命体征。

1.3.2.3 强化术后疏导、鼓励预防 术后对患者进行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注意讲解并发症危害性和可能出现的情况,确保患者掌握相关知识;依据各种并发症类型,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疼痛感,消除担忧感;鼓励患者通过戒烟酒、加强肌肉锻炼等方式,有效预防疝气症状,保障生活质量。由于患者年龄阶段不同,对并发症了解程度不一,所以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担心、害怕等不安情绪,此时护理人员要采取一对一模式,进行心理疏导和鼓励,树立患者治疗自信心与依从性,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掌握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和情绪。特别是对老年患者可以通过聊天、播放电视剧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缓解情绪,提升患者配合度,从而保证治疗和护理效果。

1.3.2.4 强化恢复期巡视康复指导 术后加强巡视,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和喜好,制订相应的饮食计划,保持患者营养均衡,多食用水果蔬菜、低脂低盐类食物,禁食刺激类食物,以防加重病情,造成切口感染情况发生。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为其讲解患者病情治疗程度,给予安抚和疏导,嘱咐其加强陪护,多与患者交流,降低焦虑抑郁发生概率,促进患者积极乐观心态面对治疗;还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订康复训练计划,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促进早日恢复健康。

1.4 观察指标

1.4.1 对比焦虑(采取SAS评估量表)、抑郁(采取SDS评估量表)评分情况,评分越高越严重[10]。

1.4.2 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内容有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时间越短恢复越快[11]。

1.4.3 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包含疝气、切口感染、尿潴留[12];总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4 评价生活质量,包括认知功能、情绪状态、生理功能、躯体功能,采用SF-36评估量表,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13]。

1.4.5 统计护理满意率;总满意率=[(一般满意例数+很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对本文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心理状态好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情况比较(分,)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情况比较(分,)

2.2 术后恢复 两组相比,观察组各项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min,)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min,)

2.3 并发症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发生率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4 生活质量 干预前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相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5 护理满意度 两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n(%)]

3 讨论

虽然手术效果主要取决于医师的操作技术,但在术前、术中及术后,正确的护理工作也尤为重要。在预防术后并发症的积极措施中,常规护理有一定效果,但不够全面[14-19]。个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模式的区别在于,措施全面且精细,是依据所制订的针对性方案为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服务。它以患者为中心,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实施贴心服务,在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全程的护理过程中,都体现出关怀、理解、尊重等护理理念,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不仅能改善患者预后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还提升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20-25]。本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时间短(P<0.05),生活质量优(P<0.05)。由此可见,个性化护理措施的应用,能有效降低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预防和改善疝气的发生率,降低术后焦虑抑郁情绪,缩短恢复时间,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该护理模式通过专业且细致的护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猜你喜欢
疝气外科手术例数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更正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老年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体会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