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11-16 07:16郭金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9期
关键词:血压情绪护理人员

郭金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重症医学科,辽宁 大连 116600)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超出正常区间,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会逐渐退化。因此,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同时伴随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长期处于血压不稳定波动、昼夜节律异常的状态下,容易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增加疾病的危险程度[1-3]。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接受诊治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加强并发症的防治,需要以血压的稳定控制作为基础。在实施血压控制治疗期间,一般采用药物降压方法,同时考虑到引起血压异常波动的各类因素,评估并发症以及靶器官损害的发生风险,有针对性的实施生活方式干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4-6]。本研究通过10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情况的观察,探讨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0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优质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52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范围60~84岁,平均年龄(67.15±4.28)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范围61~86岁,平均年龄(67.64±5.0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头晕、头痛、耳鸣、后颈部不适、记忆力下降、疲倦不安、心律失常等症状,经动态血压检测、血液生化检查、尿液分析、眼底检查、心电图等检测,确诊为高血压[非单日3次血压检测,收缩压均超过120 mm Hg,和(或)舒张压超过80 mm Hg]的患者。③意识清晰、沟通正常。④患者家属知悉本研究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其他重症心脑血管疾病、中晚期恶性肿瘤疾病者。②合并精神障碍类疾病(如躁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智力障碍等)。③依从性及差。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以平稳降压为目标,进行用药指导,介绍各类降压药物,说明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同时监测血压变化,并予以记录。

1.3.2 观察组 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情绪波动是诱发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为了减少负面情绪对于高血压治疗的干扰和妨碍,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实施心理护理。结合患者对于高血压疾病的认知情况,开展健康宣教,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了解心理因素对于血压变化的影响。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患者能够学习和掌握情绪调节方法,自觉加强情绪控制。护理人员还应该寻求患者亲友的协助,让患者获得亲情、友情的支持,可以更加自信、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鼓励患者参与人际交往、社会活动,从中放松心情。②饮食管理: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说明饮食中的注意事项,告知其不良饮食习惯对于血压控制的负面影响,引导患者自觉纠正其不良饮食习惯。制定科学、健康的食谱,建议选择高钾、高镁、低钠的食物,如豆类、马铃薯、香菇、菠菜等,限制脂肪、钠盐的摄入,避免食用高热能、温补类食物。此外,很多老年人都有吸烟、饮酒的习惯。而研究表明,大量饮酒会激活人体内的交感神经,使之处于兴奋状态,因此导致血压升高。不仅如此,大量乙醇摄入人体后,会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会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而老年患者若是少量饮酒史,有可能产生一过性的低血压,长期来看,此种现象也会对患者造成损害,故必须予以重视(即医护人员必须叮嘱患者严格戒烟戒酒、少喝咖啡和浓茶等)。③运动锻炼:建议患者多参与运动锻炼,根据患者体质情况,制订个体的运动方案。根据理想体质量标准,明确目标。选择运动强度较低的有氧运动(跑步、健身操、骑车等)、伸展运动,根据患者运动中的自觉感受,控制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在运动过程中,患者能够锻炼其肌力、放松其心情,但需要避免产生疲累感。运动过程中,患者可以佩戴心率监测设备,根据心率变化,调整运动量。另外,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运动锻炼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能够陪护在身边,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④延续性护理:延续性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持续关注老年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的治疗恢复情况。护患之间保持畅通的联系,护理人员能够通过电话、微信等途径,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询问患者的家庭治疗和护理情况。而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向护理人员咨询有关降压用药、血压自测以及生活管理的问题,获的专业化指导。定期上门随访,可以更加客观、真实的了解患者的家庭生活,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利用QQ、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向患者发送有关高血压防治的遵循,让患者有了更多学习的途径,帮助其掌握疾病知识,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1.4 观察指标 ①测量并比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情况。②生活质量、情绪状态、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后向两组患者发放SF-36生活质量评估量表以及HAMD情绪状态评估量表及本院自拟的护理满意度量表。③并发症:随访1年,记录1年时间内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性肾损伤、高血压眼底损害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采用(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计量资料(SBP、DBP及SF-36评分、HAMD评分、满意度评分)采用()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比较 根据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BP、DBP变化,评价其血压控制效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更好(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绪状态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绪状态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SF-36评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绪状态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绪状态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1年时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23.08%(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1年时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主要以控制机体血压稳定为目标,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血压的长效、稳定控制,能够减少高血压对于患者身体健康的危害,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和靶器官损害的发生风险[7-9]。药物降压和生活方式干预是控制血压的有效途径,针对老年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使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作为降压药物,采用联合用药方法,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控制药用剂量。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减少血压升高的内在影响因素(动脉粥样硬化、肾脏排钠能力减退等)[10-12]。在此基础上,采取生活方式干预方法,用于预防诱发血压异常波动的外在因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13-15]。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既要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还要改善其生活质量。情绪波动、不良饮食习惯、肥胖均是诱发血压异常升高的危险因素,应该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纠正其不良饮食习惯,有效控制体质量,进而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16-18]。其中,心理护理的有效开展,需要从患者的心理特征出发,关注其心理变化,了解负面情绪的产生原因[19-21]。而认知干预能帮助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减少其焦虑、紧张感,同时在人际交往、社会活动中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8]。在饮食方面,则需要坚持合理膳食,明确饮食宜忌,在摄入充足营养和热量的同时,有效控制体质量,维持机体血压水平的稳定。鼓励患者参与运动锻炼,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同时达到愉悦身心、控制体质量的目的,能够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增强机体代谢机能,产生减缓心率的效果,有助于提升血压控制效果[22-24]。可见延续性护理的开展,实现了院内治疗和家庭护理的有效衔接,让患者持续获得优质的护理服务,并指导其进行自我管理,掌握药物治疗、血压自测方法,自觉遵循护理人员在生活管理方面的指导,进而提高血压的控制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5-29]。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维持机体血压水平的稳定,减少疾病对于日常生活的困扰,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血压情绪护理人员
稳住血压过好冬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