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艺闻
摘 要: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价值巨大。在沂蒙精神视域下创新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是对思政课改革的一种有益探索。本文通过论述在沂蒙精神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现状,分析沂蒙精神在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的价值体现,探讨沂蒙精神融入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的新路径,提出强阵地、强载体、强队伍、强反馈的举措。
关键词:沂蒙精神 高校思政课 混合式教学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 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使线上教育技术日渐成熟,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更趋于个性化、多样化。云班课、慕课、对分易课堂、智慧树课堂、雨课堂等一连串新的教学平 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 “停课不停学”让云端之上的课堂开始走近学生的生活。沂蒙红色文化有丰富的资源,作为红色教育的基地和革命精神 的摇篮,培育出的沂蒙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 要内容。如何运用沂蒙精神创新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深入挖 掘思政教学资源,盘活和转化优势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成为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一、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概况
(一)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内涵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首次明确提出混合式教学这一概念,强调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的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2] 通俗来讲,混合式教学是把传统线下教学与互联网线上教学进行有机组合的新兴教学理念和模式。两者实现了优势的融合和缺陷的互补,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更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路上的指南针。
线上教学在线下学习的基础上,会进行有针对性的答疑和巩固性的提高[3],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混合式教学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综合运用专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在实践中寻找答案,以获得深层次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二)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现状
教学资源不深不近
思政课教学资源偏重理论,教材承载的是书本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贴近不够,容易造成知行脱节的形式主义。混合式教学虽然采用线上和线下的形式,但是教授的内容仍然是教材知识,教学资源的结构单一,拓展的深度广度不够,难以真正找准大学生的需求点。例如,目前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运用的云班课、雨课堂等形式,没有很好地贴近大学生的生活。现在大学生的关注点往往是引领时尚潮流的文化,大学生经常使用的微博、抖音等软件在思政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类似沂蒙精神这样丰富的资源、案例也没有得到充分的传播和共享。只有充实丰富教学资源,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缺少情感共鸣
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教师讲课的语言郑重而严谨,很难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由于没有校规的束缚和老师的监督,线上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未知的。面对冷冰冰的屏幕,云端两头的人都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尽管可以通过语言文字进行线上互动,但是师生之间缺少真实思维碰撞的火花。老师不易了解学生心中的所想所需,学生在屏幕前,时间一长,注意力难以集中,无法全面获取老师要传达的信息。只有加强师生间的真实互动,将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衔接,融入情感才能引起学习共鸣。
师生教学压力增加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铺天盖地展开。但是在一些边远地区,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在线网络学习, 教师缺乏基本的操作技能。从前期的设计备课到录课教学再到课后讨论,时间紧、任务重,导致教师在课程时间的编排、教学方法等很多方面都不适应,部分教师还出现了畏难情绪,无形中给教师和学生都增添了许多压力。
工作任务量的增多使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教师为了录课而录课,完全忘记了混合式教学的初衷是让学习变得更有质量和效率。例如,教师在讲授中国精神的内容时, 可能只是复现教材内容,对于学生身边鲜活的沂蒙精神只有提及而没有深入地探究和迁移,无法增强吸引力和时代感。
考评反馈有待健全
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非常重要。线上教学的考评反馈主要是通过在线软件对学生的到课率、在线学习时间、课堂弹幕互动、课后作业等进行记录。学生的学习痕迹、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方向等数据未能通过云计算等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整合,教师无法进行精准施教。而且教师分配给所有学生的资源任务是统一的,对于不同成绩、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的学生无法做到逐一评估。网络考评有待完善,学生网络学习的环境和线上课堂纪律需要制度规范。
二、沂蒙精神在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神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4]在新媒体新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将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學中,对武装大学生头脑、锻造品格、立德铸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沂蒙精神的价值意蕴
2013 年11 月25 日,习近平同志来临沂考察时高屋建瓴地指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5]作为一种宝贵的民族精神力量,它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孕育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发展于战天斗地的建设时期,传承于天翻地覆的盛世华年,在筑牢大学生的远大理想信念、唤醒他们的情感需求、指引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二)沂蒙精神对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丰富混合式育人内涵,提高思政课感染力
对于高校思政课,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反复强调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将沂蒙精神融入教学内容中,可以进一步丰富线上线下教学,使思政课堂“活起来”。一方面,沂蒙精神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一致的。在思政课线上教育平台增添沂蒙精神的内容,能够帮助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沂蒙精神的物质活动载体会极大地充实思政课内容。深入挖掘沂蒙精神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线上+线下”思政课相融通,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感染力,确保红色基因的广泛传播和深度传承。
创新课程形式方法,加大思政课辐射力
随着各种慕课、微课等教学工具的应用更新,思政课教学可以进一步创新课程形式,利用各种微型平台传播沂蒙精神,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地回应学生关切的问题。尤其是在多元化价值观盛行的当下,大学生作为先锋群体容易受到影响。沂蒙精神线上教学的深入展开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引导学生坚定信念, 加大思政课的辐射力度。
促进教学资源转化,增强思政课亲和力
沂蒙精神的融入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转化,加强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地方优秀文化、高校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实现从理论情境向现实情境的无差别转换。原本的思政课教学大多是文本用语,艰涩难懂,充满疏离感。要让思政课充满温度和趣味,就需要用鲜活事例的思想啟迪。沂蒙精神是突破理论与现实的一个很好的媒介,使思政课堂更形象生动、有亲和力,会催生更多课程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传承沂蒙精神,建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新路径
沂蒙精神的传播和弘扬,需要历经三个过程:首先是对沂蒙精神历史的初步了解,然后是对沂蒙精神内涵和价值的学习,最后是在具体的生活实际中践行沂蒙精神。[6]在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传承沂蒙精神,要让沂蒙精神与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互融、内涵贯通、价值共鸣,坚持将沂蒙精神融入线上教育、线下教育的各个环节,做足做实各种实践教育活动。
(一)强阵地,打造线上教学平台
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是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若想通过沂蒙精神的学习提高线上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就应当全力打造沂蒙精神的线上教学平台,利用新环境新工具,使网络教学成为思政课堂的辅助和延伸。平台的打造不仅要结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分解重构沂蒙精神的相关知识, 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还要参考一些知名的MOOC 平台、思政课互联教学平台,依托校园广播站、网站等平台,设立沂蒙精神教育专栏,将其与“智慧校园”相结合,将各种红色小故事、沂蒙文化常识、影音作品呈现在专栏里,让广大学生凭借阅读、点赞、评论、转发等方式学习相关内容,传播沂蒙精神。除此之外,沂蒙精神的线上教学平台还应兼具学习和娱乐的功能,提高课堂的感染力和学生的参与度。
(二)强载体,拓展线下实践应用
线下真实的课堂教学往往更注重知识的教授,部分教师为了教学进度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你说我听”的传统教育形式。融媒体时代,部分大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症”,清华大学近几年探索的“雨课堂”大大缓解了这一问题,让手机成为课堂教学的好帮手。沂蒙精神的培育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新兴科技载体,依托“两微一端”加“一抖”,活用手机、用好手机,发挥手机资源的优势,充分利用知识类短视频的科普教育功能,建立立体化、多层次的沂蒙精神融媒体网络,创造指尖上的“红色移动课堂”。还可以和线下的实践活动遥相呼应,通过成立高校沂蒙精神教育基地与实践基地,开展访红学红、重走革命路等活动,在重要纪念日举办沂蒙精神演讲、暑期实习——沂蒙精神进万家等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拓展延伸沂蒙红色资源,达到创新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目的。
(三)强队伍,创建生本高效课堂
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政课混合式教学,需要加强教师人才队伍的培养。首先可以充分利用沂蒙红色资源优势,组建一支由老革命、老教师组成的红色文化教育队伍,增加沂蒙精神的育人力量。其次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促进业务理论和线上技术的协同发展。灵活处理好线下显性课堂与线上隐性课堂之间的关系,在各科课程教学中嵌入沂蒙红色烙印,实现从思政课堂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最后是制定思政课教师实践调研制度,结合优秀的沂蒙文化资源,收集第一手课堂教学的资料,实现生活实践与课堂教学、身边素材与理论知识的契合,创建以学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四)强反馈,完善激励评价机制
在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要结合沂蒙精神的理解学习情况,加强对学生认知思考的反馈。教师可以运用线上微课堂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给予具有新思想和建设性意见的学生鼓励。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估,为后续有针对性地教学提供指引。要建立大学生沂蒙精神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将实践成果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衡量指标,提高学生对沂蒙精神和思政课的重视程度。由于线上学习平台的开发和维护需要众多老师的参与,因此对思政课教师的评价激励不能单单在课堂教学层面,还要和教师的绩效奖金与职称评定相联系。
总之,推动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发展,是当前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也是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传统美德的现实需要。因此,新时代高校可将沂蒙精神与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有效融合,用沂蒙精神创新思政课,不断发挥红色文
化的价值引领作用,激励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 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何克抗. 从Blending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 中国电化教育,2004(3).
[3]刘伟,林宜飞,向晓君. 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进依据与实践要旨[J]. 高教学刊,2020(4).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 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5]中共山东省委.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贵在知行合一[J]. 求是,2014(10).
[6]岳峰. 论沂蒙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 临沂大学学报,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