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凌虹
摘要:马克思曾经说过:“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别音乐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具有辨别音乐的耳朵,学生将受益终身。而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能让学生更注重在音乐课中聆听习惯的培养和自身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低段音乐;教学评价;聆听习惯
美国教育家科普兰所言:“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聆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反映。一名学生要对音乐课感兴趣进而成为优秀的音乐欣赏者,就必须培养良好的音乐听觉习惯,从而提高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有些音乐老师说:“低段的孩子纪律都控制不好,怎么让他们认真听呀?”“现在的孩子们不喜欢音乐课的歌曲,看着很安静地坐着,其实都不太能听进去。”其实追根溯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好完善的评价系统。
在浙江省评价改革的引领下,评价成了引导课堂的风向标,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能让学生更注重在音乐课中的体验、聆听和自身核心素养的提高。
评价系统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评价手段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动力。由此,笔者通过长期教学经验积累为低段孩子量身定做了“星星”系列评价系统。它依靠“之江汇教育广场”中“学生点评”功能,把课堂中记录的各种“优秀星星”变成“信息化星星”,有迹可循。星星不仅准确记录了对每位孩子的评价,也成了唤醒孩子音乐小耳朵的最好助力。
一、促进课堂有效组织的“课堂星星”
1、巧对糊涂虫的“工具星星”
自从学校开设“器乐进课堂”以来,每节课都有孩子不带乐器。老师课堂上如复读一样地播放“下节音乐课需要带乐器哦!”有些学生就是充耳不闻,闻而又忘。设置了“星星”评价后,以鼓励为主,每次带乐器的人得一颗“星星”。孩子们的“听力”明显加强了。
2、专治小捣蛋的“自律星星”
总有那么几位孩子,每节课任凭你批评也好,责备也罢,他都无动于衷,那么如何让学生有一定的自律性呢?无数实践证明:当孩子们得到认可时,他的自律性是最高的,往往会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自律星星”是以奖励为主的纪律星。
如:在排路队去音乐教室的途中,为了让排队行走不那么枯燥,我创编了简单易学的《行进曲》,并且根据需要变换歌词。歌谱如下:
1=D4/4
3333|3.3-|3335|3.2-|
上课铃儿就响起,小朋友们快快哩。
22|2.2-|5323|1.1-||
排好队伍唱起歌。高高兴兴上课去。
教师引导说:“有些小朋友的乐感可好了,边走着有节奏的步伐边唱着好听的歌,还能把队伍走得很整齐。”这样,更多地培养了孩子们的乐感、协调能力和合唱中的聆听能力。
而在上课过程中,凡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不讲话、不做小动作,注意聆听的同学,即可获得一个星星,如因违反课堂常规而遭到批评则不予发放。这样一来,上课的效率大大提高,孩子们认真聆听,课堂教学就能事半功倍。
二、围绕音乐元素的“音乐星星”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评价改革”秉着“以测促教”的理念,提倡在课堂上培养孩子们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而且是高级能力。现如今,音乐课不仅仅是唱好、听好一首歌曲,而是通过歌曲教学、音乐欣赏让学生去掌握一些核心素养能力。
1、快乐书写的“金拍子星星”
音乐节奏需要感受、体验、书写,才能培养孩子关注歌曲中的节奏,聆听其节奏特点,进行深层次的音乐创作活动。
“书写节奏不仅锻炼孩子的书写能力,培养孩子的聆听习惯,对强化孩子的内心听觉更是有一个深层次的提高。内心听觉是体验和表现音乐最重要的音乐能力之一,正像达尔克罗兹所说:通过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新的运动体系,打开大脑、耳朵和喉头之间所必须的通道,形成一个完整的组织结构,即所谓内心听觉。发展内心听觉首先需要集中注意和记忆。
2、唱出美妙的“金嗓子星星”
音乐的课堂是愉快的课堂,是和谐和美的课堂。我着重培养孩子在演唱中注意聆听整体和谐、注意音准等习惯,设置了“金嗓子星星”。此星星的获取方法有:清唱或模唱教师所给柯达伊手势的音高、简单旋律。
如:在练声环节,教师并不呆板地边弹奏练声曲边让学生跟唱,而是弹唱一次练声曲后就说:“看看哪位小朋友是‘金嗓子’,能准确地模仿出老师唱的旋律?”
2/4|6-||
“他唱得怎么样?”我和孩子们约定,凭着自己的感觉,觉得好的就给予鼓掌。音高是否准确,音色是否优美,孩子基本能准确评价。这时,老师相机用正确的术语点评:“他的声音真好听,就是音高稍微差了一点点哦!”
久而久之,孩子们通过聆听和分辨正确的演唱方法,自身的演唱水平也大大提高。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金嗓子”,在歌唱过程中非常注意聆听自己的音高、音色、音量。班级整体演唱水平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大声喊唱的现象没有了,基本上能做到按要求轻声歌唱。在每一节课上,认真练唱的人多了,力求音唱准,字唱清的人多了,参与积极演唱的学生达95%以上。
3、音乐欣赏中的“金耳朵星星”
音乐是一种以表现为主的艺术,是一种时间的艺术。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它必须调动起每一个人所把握的全部音乐知识及音乐技能。
“金耳朵星星”主要以回答教师的导向性问题和集体律动获得。如:在《牧童短笛》教学中,教师提问:乐曲的第三段和前面哪一段比较相似?孩子们就会要求把前两段多听几次,教师相机提问两段的不同点:速度不一样,音区不一样等。在细心聆听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得到许多“金耳朵星星”,还得出了结论:第三段和第一段比较相似。我再借此告知ABA的曲式结构。“金耳朵星星”让音乐欣赏更具有魅力和活动。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一批热爱音乐、懂得欣赏音乐的人的教育。”这种以肯定为主的评价机制让孩子们的情绪高涨,促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孩子聆听习惯的基石。是孩子们快乐成长地摇篮!
參考文献:
[1]雍敦全.律动音乐教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
[2]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11
[3]吴瑶香.音乐课例与专家评析[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