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启蒙思潮影响下的意大利喜歌剧
——以《费加罗的婚礼》为例

2021-11-14 08:53
戏剧之家 2021年15期
关键词: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伯爵夫人

(哈尔滨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一、意大利喜歌剧——欧洲启蒙思潮的产物

在“喜歌剧”产生之前,被封建王公贵族所追捧的“正歌剧”曾经红极一时,在欧洲歌剧舞台中独树一帜。正歌剧以古代神话和贵族爱情生活为题材,追求高难度、华丽的演唱技巧而忽视音乐情感的表达,使歌剧艺术渐渐背离脚本与音乐之完美结合的初衷,发展受到限制。至此,宣叙调失去意义,重唱、合唱也被抛弃,而炫技的咏叹调、绚丽的舞蹈、精美的服饰开始占据重要地位。18 世纪初,反封建、反教会的启蒙运动在欧洲兴起,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光明”。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受欧洲启蒙运动“以人为本、注重人性、追求自然”思潮的影响,内容严肃、毫无新意、形式僵化的正歌剧与“回归自然”的美学原则不符,停滞发展。取而代之的是由其幕间剧演变发展而来的“喜歌剧”,一反正歌剧的矫揉造作,迅速登上欧洲歌剧的舞台,深受广大新兴市民阶级的喜爱。1733 年意大利的第一部喜歌剧《管家女仆》诞生于正歌剧《傲慢的囚徒》的幕间剧,由意大利作曲家佩格莱西创作。喜歌剧《管家女仆》的旋律活泼、剧情生动,只有三个角色出演,人物关系非常简洁。《管家女仆》的创作与首演标志着意大利喜歌剧的产生。喜歌剧受到启蒙思潮的影响而产生,其内容诙谐风趣且贴近市民生活,取材于平民生活,以社会中下层民众的人物形象为主角,体现平凡生活的有趣片段,充满喜剧元素,通常以团圆和胜利收尾。喜歌剧的音乐旋律体现了古典时期音乐的特征,追求自然朴实、清晰的主调风格,没有繁复的对位及浓重的和声,旋律更加生动且不再脱离剧情而存在。古典时期喜歌剧从剧情到音乐,处处闪耀着启蒙主义理性思想的光辉。

二、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反封建的创新之作

18 世纪后半叶的古典主义时期,涌现众多杰出的作曲家和剧作家,将喜歌剧的创作推向巅峰,多部经典的喜歌剧作品问世,风靡欧洲各国。在古典主义时期的喜歌剧创作领域中,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和意大利剧作家洛伦佐·达·彭特在四年的时间内合作完成了三部经典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女人皆如此》。其中《费加罗的婚礼》是二人合作创作中最著名的一部作品。莫扎特继承了格鲁克歌剧改革的思想,但又与其不同,主张“诗必须服从音乐”的音乐至上原则。在《费加罗的婚礼》中,莫扎特通过咏叹调和唱段刻画不同的人物特性,极大地发挥了音乐的表达性。故事中的费加罗即将迎娶伯爵夫人的侍女苏珊娜为妻,他得知伯爵觊觎苏珊娜的初夜权,进而采取一系列的计策对抗伯爵,顺利与苏珊娜完婚。在此期间,遭到来自马切琳娜、巴西利奥和巴尔托洛等多方的干涉和阻挠。在费加罗和伯爵夫人罗西娜的协助下,苏珊娜运用智慧和谋略与伯爵机智周旋,最终迫使伯爵当众出丑,羞愧地跪在伯爵夫人面前祈求原谅。由于敏感的题材以及对上层社会阶级充满讽刺性的剧情,《费加罗的婚礼》曾经遭到封建贵族的强烈反对。然而当时的奥地利国王约瑟夫二世是一位相对开明的君主,批准改编后的版本可以上演,最终《费加罗的婚礼》于1786 年5 月1 日在维也纳首演。虽然几经修改,然而完整地保留了原作的核心思想,整部歌剧的剧情仍然是一部以智慧善良的第三阶级平民对抗放荡腐朽的贵族阶级,并最终取得胜利为主题的喜剧故事。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从创作到首演,历经挫折磨难。它的首演开启了古典主义时期喜歌剧反封建、反君权的新篇章,预示着第三阶级平民自我意识的萌发,是一部具有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的创新之作。

三、《费加罗的婚礼》的人物形象——新兴市民阶层主力军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和《有罪的母亲》的原著皆由法国启蒙主义喜剧作家加隆·德·博马舍创作,被称为博马舍的“费加罗三部曲”。“三部曲”的剧情衔接人物串连,《费加罗的婚礼》是其中的第二部,故事发生在《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之后,地点在西班牙塞维利亚阿尔马维瓦伯爵堡邸。男主角费加罗曾经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帮助伯爵追求伯爵夫人罗西娜,如今是伯爵的贴身男仆;女主角苏珊娜是第二部出现的新人物,是伯爵夫人的贴身女仆、费加罗的爱人;伯爵夫人曾经是美丽的贵族小姐罗西娜,如今却遭伯爵背叛,心灰意冷;阿尔马维瓦伯爵曾经是热情追求伯爵夫人罗西娜的年轻小伙,如今对自己的夫人失去兴趣,企图对苏珊娜预谋不轨;巴尔托洛是塞维利亚的医生,曾经是罗西娜的监护人,由于记恨费加罗帮助阿尔马维瓦伯爵追求罗西娜,处处与费加罗作对;马切琳娜是第二部出现的新人物,企图逼迫费加罗娶她为妻;巴西利奥曾经是罗西娜的音乐老师,是爱说闲话的小人,与巴尔托洛和马切琳娜合谋阻止费加罗和苏珊娜的婚礼。然而费加罗的身世在歌剧的第三幕公开,律师宣布巴尔托洛和马切琳娜是费加罗的亲生父母,双方化干戈为玉帛。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塑造了具有明显反差甚至互为对立面的人物形象,即机智勇敢的平民阶级和愚蠢腐朽的贵族阶级。在整部歌剧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平民阶级人物当属两位男女主角苏珊娜和费加罗。其中苏珊娜是莫扎特的歌剧作品中所塑造的最具有特色的人物形象之一。传统上,喜歌剧中仆人的形象是狡猾的,全部生活围绕着他们的主人。然而苏珊娜并非如此,她知书达理并且通晓乐器,这一特征在苏珊娜和伯爵夫人的二重唱《今宵微风轻拂》中得以体现,在这一幕,伯爵夫人和苏珊娜正在作一封信,伯爵夫人读、苏珊娜写,气氛和谐融洽。此时的旋律也能反映出二人的关系:合唱或者伯爵夫人唱、苏珊娜回应,声音相互交织融合。莫扎特所塑造的苏珊娜人物形象的特殊性在《美妙时刻即将来临》中亦有所体现,即苏珊娜“勾引”伯爵所演唱的情歌。然而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女士为男士演唱情歌是很大的创新,这精彩的一幕被苏珊娜演绎并成为整部歌剧的经典片段。纵观意大利歌剧中的女性人物,苏珊娜是一个具备男性特质的“现代”女性形象,在传统意大利歌剧中,通常来说,女性角色是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而苏珊娜能够从自身汲取力量与权势作斗争并且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权益,这些独有的特征使苏珊娜的人物形象得以升华,成为整部歌剧的亮点。与苏珊娜这一新出场的人物不同,费加罗的人物形象贯穿了博马舍的三部作品。作曲家罗西尼笔下《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费加罗呈现的是乐观向上的平民形象,他是拥有自由职业的理发师,与贵族阶级并无明显的矛盾冲突,因此早期的费加罗只是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并没有强烈的反叛意识。相比之下,莫扎特笔下《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的人物形象更为复杂。此时的费加罗不再是自由人,而是伯爵的男仆,属于贵族府邸的受压迫阶级。而伯爵觊觎费加罗的未婚妻苏珊娜,企图获得她的“初夜权”,激发了费加罗的反抗精神。第一幕中的第二场景费加罗的咏叹调《如果你想跳舞,我的小伯爵》,怒火中烧的费加罗表明自己的立场,他将做好周密的计划,密谋与伯爵周旋到底。此时的费加罗并没有因为愤怒而失去理智,并且能够冷静地分析和谋划,可见费加罗沉着稳重的人物形象。费加罗的高情商在他的另外一首咏叹调《你不要再去做情郎》中得以体现,他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喜怒不形于色并且灵活变通,懂得如何将事态的优势巧妙地转移到自己一方。在《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个性也更加突出,反叛意识更加强烈,但性格却成熟稳重了。从三部曲的第一部《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帮助罗西娜获得幸福到第二部《费加罗的婚礼》争取自己的幸福,费加罗始终是一个勇敢机智的正面人物形象。从两部歌剧的创作背景上看,《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创作完成初期,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并未达到高潮,因此当时的费加罗并不完全是一个热衷于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到了《费加罗的婚礼》创作完成时期,正值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启蒙思想空前发展,费加罗的人物形象具有更强的革命性和斗争性。总而言之,博马舍笔下苏珊娜和费加罗这两位“不起眼的小人物”代表了整个第三阶级平民的形象特征,即启蒙思潮下的“人性”被唤醒。在理性和人道主义新思想、新观念影响下的新青年在与封建特权作斗争中呈现出优秀品格,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取得最终胜利。

四、《费加罗的婚礼》的戏剧冲突——从矛盾走向和解

戏剧冲突是一种体现人物个体内心矛盾或者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的艺术形式。在歌剧中,人物个体内心的矛盾冲突通常通过宣叙调—咏叹调形式来体现,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则通常通过重唱形式体现,重唱既可抒发不同人物在同一时刻的共同感情,也可以揭示人物相互之间的感情冲突。《费加罗的婚礼》中,莫扎特非常善于运用重唱形式体现跌宕起伏的剧情和错综复杂的人物情感,众多经典且富有戏剧冲突的重唱片段将整部歌剧推向一个又一个小高潮,将喜歌剧诙谐滑稽的剧情及人物间的个性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第一幕是戏剧冲突的集中呈现:费加罗和苏珊娜心生嫌隙(二重唱,两性冲突)、费加罗谋划对抗伯爵(宣叙调—咏叹调,人物内心冲突)、巴尔托洛的复仇(宣叙调—咏叹调,人物内心冲突)、马切琳娜和苏珊娜互相嘲讽(二重唱,同性冲突)、凯鲁比诺焦虑的坦白(咏叹调,人物内心冲突)、苏珊娜与伯爵和巴西利奥的机智周旋(三重唱)、费加罗送情敌凯鲁比诺参军(咏叹调,同性冲突及人物内心冲突)。相比第一幕的轰轰烈烈,第二幕的戏剧冲突更加深沉。随着大幕拉开,呈现在舞台上的是一个昏暗精致的房间,伯爵夫人站在房间里为逝去的爱情独自悲伤,祈求爱神的垂怜。莫扎特在第二幕的开场运用小广板(Larghetto)的速度营造悲凉的气氛,与第一幕热情的快板(Allegro)形成强烈的反差。正是由于伯爵夫人这一悲情人物的出现,在音乐表达上得以有明暗对比,观众不至于在持续的快板音乐和紧凑的剧情中感到疲惫和乏味。脱离了第一幕接踵而来的戏剧冲突,第二幕的开场将观众的思绪引至更深层次的境界。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直抒胸臆,深入伯爵夫人内心的矛盾冲突,即面对爱人的背叛虽然悲愤却渴望复合,独白简短却字字泣血。随后,苏珊娜和费加罗与伯爵夫人商议对付伯爵的计策以及苏珊娜和伯爵夫人帮助凯鲁比诺逃走,在第二幕中减少了重唱的比重,增加了清宣叙调与合唱。虽然表面看不出强烈的戏剧冲突,然而密谋对抗伯爵的计划正在进行,暗潮涌动的矛盾不断升级,一触即发。从第三幕开始,人物间的关系从冲突逐渐走向融合。费加罗的身世出现了转折,马切琳娜和巴尔托洛是费加罗的亲生父母,双方关系和解。苏珊娜和伯爵夫人写信,气氛十分融洽。仿佛来自各个阶级的能力和智慧融合在一起拧成一股劲,共同对抗伯爵,为第四幕的剧情发展做好铺垫。在第四幕的结尾,对抗伯爵的计划成功,伯爵当众出丑,羞愧难当地祈求夫人原谅。不同阶级和性别的矛盾冲突最终得到完美的解决,以欢快的合唱结束整部歌剧,展现了喜歌剧大团圆的结局。

五、结语

《费加罗的婚礼》从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到轰轰烈烈的戏剧冲突,从简洁清晰的织体到贴合剧情的旋律,无一不体现欧洲启蒙思潮对古典时期喜歌剧的影响。意大利喜歌剧是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的产物,启蒙思想家卢梭倡导的“以人为本”和“理性精神”对古典时期剧本和音乐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国评论家圣勃夫说过:“没有一个作家像卢梭这样善于把穷人表现得卓越不凡。”喜歌剧便是歌颂小人物的大力量,充分体现了真实的平民生活。虽然故事的主人公是平凡人,然而机智勇敢、勤劳善良等诸多优秀的品质成为他们身上闪光点,使平凡的形象熠熠生辉。意大利喜歌剧由此真正地走进大众并逐渐影响整个欧洲歌剧的发展进程。

猜你喜欢
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伯爵夫人
浅析法国喜歌剧
喜歌剧《拉克美》音乐中的“异域主义”研究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演唱风格探析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伯爵咏叹调《你赢得了诉讼》的音乐分析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咏叹调分析
《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雪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