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新移
摘要:国家的发展往往离不开教育理念的进步,中国梦的实现更需要强大的教育基础作为支撑。小学教育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德育教育需要占据一定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引导者,更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学习榜样,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影响重大。幸福教育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是一种培养创造幸福、享有幸福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当充分发挥幸福教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上进心。
关键词:幸福教育;小学德育;小学语文
小学教育中的语文德育工作主要从学生的自律意识、进取意识、品德意识出发,而幸福教育的开展则可以从学生的家庭、学校、自身三个方面出发。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可以通过开展幸福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对学习更有动力。对于家庭而言,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孕育学生的责任心。对于学校而言,可以培养学生的进取意识,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上进心。
一、有关幸福教育的概述
(一)幸福教育概念解释
当前,尽管幸福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相关研究已然普及,但是对于幸福教育的权威解释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在某个研究上,研究者将“幸福教育”的概念归纳了两种理解“一是把幸福作为一种有待于教、有待于学的情感内容,这样“幸福教育”就是“教幸福、學幸福”;二是把幸福当作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这样“幸福教育”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学”。结合上述对“幸福教育”的阐释以及我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幸福教育”是教育中的主角在教育过程中体验到幸福的一种活动。“教育”是一种活动形式,能够体会到“幸福”的不是教育本身,而是教育中的人,也就是教师和学生。只有教师在从教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功,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愉悦与获得,那样的教育才是一种“幸福教育”。
(二)幸福教育的实践意义
1.有助于师生在教学相长中感悟幸福
教育是以人为主,是为了让人在教育中获得幸福,它不仅关系到教师,更关系到学生,是师生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要想让学生得到幸福,那么教师自身也需要幸福,要让教师在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幸福。教师的教育实践不单单是服务于学生,这也是教师的重要生活形式。生活幸福属于潜在感受,具有独特性,不过可以利用外部表情进行表现,并分享给他人。教师基于学生的表情来提升自身的幸福感,而学生也会因此而更加幸福。通过师生情感及体验的互动与融合实现德育教育的幸福体验。教师的教学不仅是在讲台上,更是在学生之间,以激情的方式让课堂教学充满幸福感,从而实现教学的幸福体验。
2.改进教学管理方式实现幸福教育目标
学生年复一年地进行常规性管理,这样的管理尽管重要,却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发展,这样只会让他们变成学习机器,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个性,难以提升创造能力。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培养儿童的时候,若拘束太多,则儿童容易枯萎;如果让他跑,让他跳,让他玩耍,他就长的活泼精神。”人都有高品位的生活追求,只有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利益、学生的角度出发,教育就能达到其预期目的。管理评价的导向变了,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快乐,组织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原来呆板、僵化、沉闷的班级生活就会成为学生的学校生活的幸福乐园。
3.助力学生提升情商幸福成长
在学校教育在中,不仅只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是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培养。在现代社会,情商的培养越受到重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们是否能够体验到幸福以及体验幸福的程度,取决于情商而不是智商。良好的情商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更有利于人们走向成功并感受幸福。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注重对学生情商的培养,将是达到幸福教育这一教育目的的一个途径。
二、小学语文幸福教育措施
(一)通过幸福教育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刚开始接受校园生活,对于学习往往会出现恐惧、厌烦等负面情绪,在与教师的学习交流中也表达出强烈的不自信,如“不敢举手、不敢提问、怕同学笑话等”,而对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可以通过幸福教育的方式开展。
在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一名小学教师曾经做过一种研究[1],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学生自信的完美体现,她故意让学生单独回答问题,并且首先不看学生回答正确与否,将学生的回答方式分为三级:第一级昂首挺胸,回答问题时与老师有充分的眼神交流;第二级,与老师没有充分的延伸交流,但能流利正确的叙述自己的语言;第三级,左顾右盼、极度紧张,双手无处安放,语言断断续续。并且将所有学生按照等级分类,在之后的课程中,教师在第三级的学生提问后给予“你很棒、好样的”等鼓励性话语,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进入到第二级状态,很长一段时间后会进入第三级状态,学生进入第三级状态后及时更换了教师也不会恢复原状。这种教学方法其实就是幸福教学的雏形,对学生的赞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与幸福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二)通过幸福教育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学生的上进心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懈怠学习、逃避学习的学生而言,在幸福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充分了解班级内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组织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以往语文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个弊端,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一般只有表现较为优异的几名学生,最后收到表扬的也只有那几名学生。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是必要的,但是也不能在学习中过分的宠溺,二来会让学生产生盲目自大的心理,二来对于中下游学生的忽视会对其自尊心造成伤害。如在教学任务布置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刻意的将学习成绩不同等级的学生分配成一组,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担任组长,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可以担任指导,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负责总结,想象力较好的学生可以担任教学任务完成方式的构思,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在学习中体现自身价值,自然而言会激发其上进心,让其体会到实现自身价值的幸福感。
(三)通过幸福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学生责任心的培养最好的方式是与学生的家庭进行结合,让学生明白幸福生活的来源,从中感受到自己学习的动力。笔者曾经做过这样一种试验,在担任语文教师的第一天就将所有学生的学习状况、家庭状况了解清楚。然后专门挑选班级中的“问题学生”进行针对性试验,在某一天突然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去了解父母的辛勤工作,让他们体会父母的不易,从而获得心灵的幸福体会,珍惜当前的生活,好好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虽然思想不成熟,但是看到自己最亲近的人工作上的辛苦,肯定会为之动容。这种幸福教育是一种反向教育方式,但是同时也是触及学生灵魂最深处的教育方式,学生的责任心需要从小培养[2]。
(四)按照时代需要提升德育教学质量
现阶段,大多家庭内都即独生子女。较快的生活步调产生的负担,加之缺少交谈,使得很多学生不太敢于表达自身,与旁人交谈期间会产生惧怕。对这类状况,语文教师就应对学生实施“自信型教学”,让学生全方位感受到自信能够激起自己的潜力,让自己不惧怕面对挑战及困难,极具信心地迈向成功。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早读这一时间段,使所有学生到讲台内借助简单的语句以凸显出自身的特性及特征,但是应给旁人一个较深的印象。学生会自刚开始的惧怕进展至能够借助较为诙谐的语句凸显出自身的优点及特征。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派一位学生诵读报刊内的某个关键要闻,每天开展一次模仿型记者招待会,这一学生即发言者,其余学生即新闻采访一类记者,给出各类问题。班主任可以从旁给这一学生相应的辅助,最终选取一个星期内的一位最优发言者。在开展活动期间对所有学生发表的言论均要尊重,并给其相应的激励。借助实施这类活动,能够辅助学生形成更为自信的心态。现阶段,很多学生被社会所干扰,会养成一些花钱没有节制的不良习惯,且这类不良习惯愈加普遍。为此,教师应在班级中实施理财技能有关的比赛,规定所有学生配备相应的记账薄,记下每天零花钱的收支状况,月末选取理财技能最优者,并让学生彼此互换自己的理财方式,使其感受到交谈带来的愉悦,认识到节约即优良的美德之一。
三、结语
总之,幸福教育不僅仅是让学生产生幸福感,更重要的是从幸福感当中让学生树立出对探索的自信心,对学习的上进心,对自己的责任心。小学学生虽然思想观念不成熟,但是仍然有着自身独立的思维,同时也有着人性最为单纯的一面,因此无论是问题学生还是优秀学生,心灵上的教育永远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郭丽.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246-246,247.
[2]周宣.基于幸福教育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新校园(中旬刊),201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