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学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现今,音乐的疗愈作用渗透到了各个层面之中,对人的情绪疏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此启示下,本文结合自身教育工作实践,在音乐教育具有情绪疏导功能的理论基础上,阐述“情绪疏导”主题指引下针对燕山大学学生的音乐教学实验设计方案及实施流程,最终以实验结果的统计检测来论证音乐对大学生的正向情绪疏导、调节作用。
1.实验对象
本次以“情绪疏导”为指向的音乐教学实验针对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的两个教学班级共计57 名学生展开。其中,实验班A 共有学生28 人,控制班B 共有学生29 人。其具体实验设计思路是:在开学伊始,首先由A、B 两班学生填写SCL-90 症状自评量表,得出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前测成绩,接着运用IBM SPSS19.0 软件对两班前测成绩进行单样本T 检验,以测查两班平均成绩是否在同一水准上;而后,开展为时一个学期的以“情绪疏导”为主题的音乐教学实验;在音乐教学实验结束后的期末阶段,再次要求A、B 两班学生填写SCL-90 症状自评量表,得出后测成绩;最后,运用IBM SPSS19.0 软件分别对A、B 两班前、后测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 检验,以测查两班后测成绩相较于前测成绩是否发生了正向的显著变化。
2.测查工具
本次教学实验的测查工具为SCL-90 症状自评量表和IBM SPSS19.0 软件。其中,SCL-90 症状自评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Derogatis 于20 世纪70 年代编订成功。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推广应用和实践检验,目前已成为国际通用的心理状况测试量表。它将90 种心理症状归类为十种因子,分别是:“强迫症状”“恐怖”“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偏执”“躯体化”“抑郁”“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在每一因子项下,该量表都根据里克特五点量表的模式设置从轻到重的五个选项并据此计算分值。IBM SPSS19.0 软件则是IBM 公司推出的统计软件,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统计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教学内容
本次音乐教学实验以“情绪疏导”为指向,故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严格筛选和优化。本次实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种类型的音乐品种:
(1)轻音乐。轻音乐是心理疏导与治疗的常用乐种,故本次音乐教学实验选择了大量的轻音乐曲目,如萨顶顶《万物生》等歌曲,《望春风》等器乐曲,《绿袖子》等外国民歌以及恩雅、雅尼、姬神等人的new age 音乐及电子轻音乐。(2)通俗音乐。除选择《荷塘月色》《万水千山总是情》《朋友的酒》等一批内容健康、情感态度积极的华语通俗歌曲之外,本次教学还引入了像《Scarborough Fair》《yesterday once more》《Que sera,sera》等优秀的外国通俗歌曲和电影歌曲。不仅如此,还引入了一批具有“治愈”作用的少数民族通俗歌曲新作,如《夏牧场彩虹》(蒙古族)、《凉山的蓝月亮》(彝族),这也是本次教学实验在内容选择方面的一大特色。(3)民族音乐。民族音乐能够凭借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唤起学子心中基于民族审美共同心理的心音共鸣,所以也跻身于本次实验的教学内容选项之列。我们所选择的民族音乐主要包括《茉莉花》《绣荷包》等优秀传统民歌以及《云门夜雨》《渔舟唱晚》《踏古》等优秀民族器乐曲。(4)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人类宝贵的艺术遗产,对特定听众能够发挥陶冶情操、荡涤心灵的正向功效。因此,本次教学实验也选择了一定数量的古典音乐,主要包括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柴可夫斯基等著名音乐家的钢琴奏鸣曲、协奏曲,小提琴奏鸣曲、协奏曲,以及四重奏,另外还包括一些诸如《野玫瑰》等经典的艺术歌曲以及中世纪歌曲。
2.教学实施过程及主要教学方法
(1)教学过程
本次以“情绪疏导”为指向的音乐教学实验,从2019 年9 月4 日起至次年1 月4 日结束,贯穿一个学期共计四个月、十六周。在第1-6 周,主要开展轻音乐的欣赏教学活动;第7-12 周,主要开展通俗音乐的欣赏教学活动;第13-14 周,主要开展民族音乐的欣赏教学活动;第15-16 周,主要开展古典音乐的欣赏教学活动。
(2)教学方法
除传统意义上的讲解、演示等教学方法之外,本次以“情绪疏导”为指向的音乐教学实验还引入了一系列新型的教学方法。比如,模拟新媒体直播举办音乐沙龙。当前,抖音、快手等新媒体端的音乐直播与欣赏,已成为公众文娱的主流取向。有鉴于此,本次教学实验在广泛运用各种视频素材的基础上,邀请学生分别扮演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的直播者与粉丝听众,共同组建情境化、互动式的微型音乐欣赏沙龙。这样,就非常自然地把此前课堂教学中“一本正经”的音乐鉴赏活动转变为氛围轻松、互动自然的音乐欣赏交流活动,从而得以最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感,为发挥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情绪的疏导作用创设了适宜的条件。又如,本次教学实验还引入了体态律动教学法,要求学生跟随曲目旋律、节奏分别做出节律化的踢腿、弹指、拍手、跳跃等各种形式的体态律动动作。这也在相当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课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界限,提高了学生心理情绪的兴奋度,激发了其参与音乐教学的兴趣和能动性,帮助本次音乐教学实验收获了良好的效果。
A 班学生SCL-90 症状自评量表中“强迫症状”“恐怖”“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偏执”“躯体化”“抑郁”“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各项的前测成绩平均值分别为:1.62;1.89;1.65;2.23;2.65;1.56;2.04;1.73;1.02;1.08。B 班学生SCL-90 症状自评量表中“强迫症状”“恐怖”“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偏执”“躯体化”“抑郁”“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各项的前测成绩平均值分别为:1.65;1.86;1.68;2.20;2.54;1.58;2.08;1.72;1.04;1.06。将A、B 两班上述各项前测成绩数值输入IBM SPSS19.0 软件进行单样本T 检验,所得sig 值为0.04,小于统计学意义上的临界值0.05。这可以证明A、B 两班前测成绩平均值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换言之,两班前测成绩平均值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适于分别选定为实验班和控制班来展开同步对比的教学实验。
A 班学生SCL-90 症状自评量表中“强迫症状”“恐怖”“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偏执”“躯体化”“抑郁”“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各项的后测成绩平均值分别为:1.16;1.32;1.25;1.48;1.54;1.10;1.32;1.18;0.82;0.78。将A 班前测成绩值与上述的后测成绩值分别输入IBM SPSS19.0 软件进行配对样本T 检验,所得sig 值为0.02,小于统计学意义上的临界值0.05。这说明,实验班A 班的学生填写SCL-90 症状自评量表的前、后测成绩发生了显著变化。换言之,即音乐教学实验结束后,实验班A 班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较实验开始前出现了显著的正向改善。
B 班学生SCL-90 症状自评量表中“强迫症状”“恐怖”“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偏执”“躯体化”“抑郁”“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各项的后测成绩平均值分别为:1.64;1.86;1.70;2.22;2.52;1.56;2.10;1.70;1.06;1.04。将B 班前测成绩值与上述的后测成绩值分别输入IBM SPSS19.0 软件进行配对样本T 检验,所得sig 值为0.06,大于统计学意义上的临界值0.05。这说明,控制班B 班的学生填写SCL-90 症状自评量表的前、后测成绩并未发生显著变化。换言之,即音乐教学实验结束后,控制班B 班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实验开始前并未出现显著的正向改善。
综上所述,通过对燕山大学音乐教学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可知A、B 两班前测成绩水准基本相当,而后测成绩方面,控制班B 较前测成绩未发生较大变化,实验班A 较前测成绩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正向变化。那么也就说明实验班A 后测成绩较之控制班B 后测成绩产生了明显的正向变化。这也就通过实践证明了:通过科学选择音乐教学内容、合理设计音乐教学流程,并融入适宜的音乐教学方法,确实能够发挥出音乐教学对于当代高校学子心理情绪的正向疏导和调控作用,这突出了音乐教育的多元价值。有鉴于此,本文也呼吁各地区高校秉持音乐教育以情绪疏导和疗愈为主的方针,从而推进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向纵深维度创新与发展,对学生的情绪疏导产生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