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祥登
摘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水平和意志品质,需要从小学阶段就重视德育教育工作,实现德育教育与各学科的渗透式融合和发展。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包含大量人文题材和教学内容的学科,是实现德育与专业文化课知识进行结合的最佳阵地;而德育教育工作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又有着非常深远的积极影响,可以不断的优化整体教育效果,实现对教学目标的准确落实。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9-248
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国近年来对于现代教育体系提出的最新要求和指导纲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大量故事性文字让学生了解文字背后承载的文化信息,与作者达成思想上的交流和共鸣,是实现德育教育最好的途径;而德育工作的育人指标和要求又可以反过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人文性相统一,让学生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德育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可以补充语文教学的内容
德育教育工作是让学生对于外界的事物有正确的看法、自己的看法,有积极的心态,有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引入此类德育教学素材,可以丰富语文教学中的文本材料、思想材料,积极扩展如作者生平、历史背景、国家发展态势等一系列德育内容,使得教学更加丰富、立体、饱满,学生学到的知识更有实际引导意义和教育价值。
(二)可以提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涵养
在一段时间以来,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逐渐开始向文字性内容或规律性内容侧重,如文体、行文结构、表达技巧、词句的选择方法等,忽略了其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历史信息等人文涵养内容,而引入德育教育工作可以督促教师帮助学生挖掘文字背后所传递的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通过解读文本材料培养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国家自豪感等内容,深化教育成果[1] 。
二、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在课堂上进行渗透教育
基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小学语文的教学基本由教师带动学生进行课文的拆解、分析、研读,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进行渗透式的德育教育工作,如講解课文时剖析其中饱含的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或道德情感,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的同时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或在进行识字教学时通过象形文字的引入让学生认知到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渊源,树立文化自信。
例如,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时,通过分析文章中描写校园环境的词句等,让学生仔细观察或回忆自己的校园生活、校园环境、学习生活趣事,带动学生观察生活美,感悟生活美,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活和稳定生活的情绪,让学生在分析文章、拆解其中恰当的字句时与作者达成情感上的交流,激活自己正向的情感体验[2]。
(二)开展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实践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所设计的活动要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实现由具象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层层过渡,学生在兴趣中、在体会中逐渐提高了自己的道德素养或道德涵养。
例如,利用课后服务时间邀请学生共同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在观影之后让学生就自己的观影感想谈一谈自己的想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影片作者、人物传达的爱国主义思想。再结合学习过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对比感受我国的革命信念传承和为国家奋斗的理想传承。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学生走入革命基地或革命博物馆,了解更加生动鲜活的革命事迹,更真切的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奉献精神。再逐步的利用时间让学生收集当地的革命资源或拜访革命前辈、革命遗属。实现饱满的爱国主义情绪层层递进、逐渐过渡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类似课文知识时也能够有更好的情绪带入和体验感。
(三)拓展多样的课外阅读内容
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也是双减政策的要求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主题,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基础阅读量和知识存储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空间。另一方面,带动学生坚持记录自己的读后感或阅读笔记,让其在阅读中既收获知识又激活自己的学习思维,有条理的、科学的完成课外阅读。教师不要为学生明确需要阅读的题目,只需要指导学生根据本课或本单元的教学主题选择自认为与之相近的阅读题材,也可定期举办阅读分享会或阅读交流主题班会,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德育教育[3]。
例如,在学习过《纳米科技就在我们身边》之后,请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技类课外读物进行补充阅读和学习,可以是科幻故事、小说、科研报道、新闻素材等多种形式,记录下来自己认为描写叙述较好或情感表达较为饱满的句子,在主题交流会上进行分享和讨论,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思维,让学生在收集资料中感悟我国在科技发展中的进步和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提高,锻炼知识、技能和人文涵养;德育教育工作又可以带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活动形式的丰富,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目标。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将二者进行融合和渗透,实现积极的转换作用和影响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晓霞.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路及意义探究[J]. 学周刊A版, 2020, 000(018):79-80.
[2] 吴英兰.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路及意义探究[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20):228.
[3] 江萍萍.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路及意义探究[J]. 读写算, 2019, 000(2019年12期):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