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11-07 03:34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0期
关键词:目标性肢体脑梗死

宁 敏

(沈阳市于洪区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141)

随着老龄化发展,我国居民老年性疾病发病率也持续提升。脑梗死主要为血液内栓子进入脑动脉后所引发的脑血管拥堵,继而引发脑部分缺血,缺血初期常出现人体细胞代谢障碍,细胞膜上各种营养元素活性降低,促使细胞呈现高渗状态,水分子于高渗状况下则会大量进入细胞,使得细胞出现水肿,对细胞功能产生毒性作用。多数脑梗死患者通过抢救会出现后遗症,主要表现为损伤神经系统,偏瘫、失语,也可能提升致残率,或严重心理疾病,影响康复效果。常规性治疗时多辅助性配合护理,主要为用药叮嘱和知识讲解。但由于疾病治疗长期性,常规性护理时患者心理状况和预后效果较差。有学者提出早期目标性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预后效果,控制常见并发症[1]。此种护理方式更为重视早期护理,同时将护理分为不同阶段,为患者制定不同阶段康复目标,通过此种方式激励患者康复,提升整体干预效果[1]。为提升患者预后效果,现选取我院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基础护理和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的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普外科相关手术操作指证。②患者年龄均在80岁之下。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无法进行脑梗死护理操作患者。②治疗中断患者。③合并精神疾病患者。④沟通障碍患者。采用随机单双数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7.64±2.14)岁;影像学检查:枕叶区病变14例、小脑病变10例、颞叶病变16例、基地节结区病变8例,其他6例。观察组54例,男33例,女21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7.72±2.28)岁;影像学检查:枕叶区病变15例、小脑病变9例、颞叶病变15例、基地节结区病变10例,其他5例,患者基础性数据无较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基础干预,临床主要干预方式为观察病情,用药指导和心理护理。观察组为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主要将患者分为两个阶段,恢复阶段和后遗症阶段。早期主要护理目标为整体状况恢复,并尽早进入后遗症护理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恢复阶段首先进行心理护理:多和患者交流,耐心倾听患者需求,帮助其消除治疗疑虑提升信心。对表达困难患者则鼓励其采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建立共鸣。

第二,饮食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和其家属讲解饮食注意事项,鼓励其多摄入低盐、低脂食物,多摄入维生素和水分蛋白食物,尽可能减少膨化食物和油炸食物摄入。定点进食、少食多餐。当患者生命状况稳定可正常饮食和用药后即进入第二阶段进行恢复训练。

第三,语言训练:对语言障碍患者由于无法表达需求因此会出现焦虑和沮丧等情绪。此时和鼓励其通过纸、笔表达自身想法,继而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也需帮助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训练,每天播放熟悉歌曲和文章,也可鼓励患者辅助以手势进行知识讲解。对严重语言障碍患者可先进行简单发音之后逐步连字成词、句。患者病情稳定后则将其转移至正常病房,鼓励其多和其他人员交流,加速身体恢复。

第四,功能训练:制订锻炼计划,帮助瘫痪和肢体不便患者进行被动训练,定期按摩肌肉、活动关节,通过此种方式起到强化肌肉功能、提升敏捷度的效果。正常训练时逐步增加被动锻炼、主动锻炼。指导患者由床上坐起至直立、行走逐步过渡至正常行动。训练过程中需逐步调整方案,使得患者对锻炼充满热情。

第五,康复状况。患者出院后进行出院指导,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生活规律、习惯,保持舒畅心情和饮食。叮嘱患者定期锻炼身体,活动肌肉关节,定期复查、按时用药。出现头晕和肢体麻木症状时立即就诊。鼓励患者家属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监督其锻炼身体、按时用药。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患者肢体功能、语言功能恢复效果。肢体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分析;语言功能由护理人员判定,主要从语言清晰状况、语速、表达清晰等方面分析。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恢复效果越好。②对比患者并发症率,主要分析:压疮、偏瘫、便秘、感染等并发症。③对比患者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生活能力恢复,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肢体、语言功能正常;有效:生活能力一般,肢体和语言交流一般;无效:生活能力和运动、语言等能力并未得到恢复。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3.0处理108例患者数据,χ2检验患者并发症和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n),t检验患者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等计量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肢体和语言功能恢复效果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语言和肢体功能和对照组无较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肢体和语言功能恢复效果()

表1 对比两组患者肢体和语言功能恢复效果()

2.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患者并发症率[n(%)]

2.3 分析患者临床总有效率 对照组:显效31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5.19%;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30%。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7,P<0.05)。

3 讨 论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神经内科疾病,主要由风湿性心瓣膜病、心房黏液瘤以及二尖瓣脱垂等心源性疾病所引发。虽然多数患者可得到抢救,但依然会在较大程度上留下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能力。大脑神经细胞为不可再生细胞,受损之后无法再生,但患者机体受到较大损伤后部分神经干细胞会转化为新神经细胞,继而重新构建神经系统。因此通过外界持续刺激,便于神经系统完善、重建便十分重要。

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前3个月为功能恢复最快时期,常规护理更为重视患者基础性用药护理和知识讲解,但对患者心理和康复护理关注不够。早期目标性护理时将患者分为两个阶段,不同阶段订立不同目标,通过此种方式降低康复难度[3-5]。在早期护理上也更为重视基础性护理干预,进行用药和知识讲解。通过和患者交流有效提升患者护理信心,有效缓解不良情绪,正确表达自身需求。饮食护理时不仅重视饮食健康,同时也重视营养均衡,有效满足患者营养需求。患者生命状况平稳后则进入康复护理阶段,在此阶段也分为初步恢复和持续恢复等不同阶段[6-8]。对早期恢复患者则以听说话、床上坐起等为主,主要原因不仅为自身恢复条件限制也可同过设置合理目标提升患者恢复自信。由简单至复杂,最终恢复正常运动。对比两种护理方式下患者语言和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时发现,通过分阶段早期康复护理,患者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提升(P<0.05)。此种情况和依据患者自身状况,分阶段干预有重要关系。对比患者并发症时发现,通过护理,观察组各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此种情况和观察组护理方式下患者更早进行运动和康复有重要关系。对比患者干预总有效率时发现,为观察组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后,患者不仅语音功能得到恢复,同时神经功能也变得更好,因此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整体干预效果更优。对比其他学者研究结果可知,多数分析认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总有效率,研究结果和本次研究一致[9-11]。

综上所述,为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时可有效提升护理总有效率,提升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降低并发症,有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目标性肢体脑梗死
目标性社区护理对预防冠心病发生心肌梗死的价值
某三甲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论前置作业的目标性和实践性——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为例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目标性教学策略的应用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