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顺
摘 要:学习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境中,学生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信息技术就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相当紧密的学科。在情境教育中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自主探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力求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情境创设;目标性;多样性;辅助性;情感性;迁移性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任务驱动法。即提出教学的任务目标,教师先演示,然后让学生去完成。对层次较好的学生则多一些任务。这种教学方法,一般能有效的完成教学要求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然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只是教师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做什么学什么,而不是学生自己想做什么学什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而教学情境是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体验知识,而创设的一个基于现实体验的微观教学环境。通过情境的创设,促使学生结合现实、理解知识、融会贯通,并能主动将知识延伸到课外,结合到生活实践当中。情境教学来源于情境学习理论,它对信息技术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教学十讲》一书中对教学情境有一段十分精妙的阐述: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就是情境的价值,可以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动脑筋、探索知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创设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的有效性也就不容置疑。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呢?笔者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多年,总结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 情境创设的目标性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从而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创设的情境必须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清晰的信息,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或认知冲突,要求我们创设的情境在情感上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方法上能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正迁移,在知识上能促进知识的同化。引发的思考或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在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的学习,并和老师积极的配合。比如在教《申请自己的电子邮箱》时,我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假如你有篇作文急需语文老师的修改和指导,而周末语文教师却不在本地,那么你有哪些办法可以让老师及时看到作文指导呢?”如此创设情境,使学生学习的目标非常明确,该任务使学生了解了信息传播的途径,同时培养了学生根据实际的需要,在考虑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准确性、安全性以及传播成本的同时,选择合适的传播途径进行有效传播的能力。
二、 情境创设的多样性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教学情境应该是多种多样且丰富多彩的,可分为故事背景情境、活动情境、实物操作情境、问题情境等。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密切联系生活,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或从知识本身的要求出发,不能为情境的创设而创设情境。比如在教《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竞争情境:让学生分组做竞赛题目,不仅给学生创造竞争与合作的机会,还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能力。生活中,我们可利用的情境是非常多的,比如:网上购物、IP电话、网络聊天、网络信息安全等 。丰富多彩的情境,为我们的教学过程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具有灵活性。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要灵活机动,情境创设更应如此。比如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是教师提出来,也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困惑提出来。问题情境设置后,可以灵活地采用各种灵活的形式。如“小组竞赛”、“自己当老师”、“演讲比赛”、“辩论赛”等等,真正做到“师教生,生教师,生教生”,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单调、呆板的弊端,让学生在各种情境的活动中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
三、 情境创设的辅助性
情景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具有辅助性。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所以情景的长短要适度,要留有思考空间,不能喧宾夺主,主次倒置。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在课堂上进行,而且蕴含着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情境的创设时要统筹安排,不宜过长,要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保证学生“进得去,出得来”。
目前课堂教学中有一种现象。教师创设了三、四种情境,引入有引入情境,教学过程中每解决一个问题都有一个情境,最后练习还有练习情境。一节课学生的兴奋点全部在情境之中,没有考虑思维、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理解和掌握。情境的泛滥,让学生“应接不暇”。情境的多与少,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四、 情境创设的情感性
情境的创设应是为提高教学实效而服务的,任何情境如果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因素,就都会失去其教学功能,就会像一位教学论专家说的那样:“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去学习”。所以我们的情境创设应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课堂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且一定要切实为课堂教学服务。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组成了一个群体;同时教师和学生又是一个群体中有着不同个性的两个个体。教师要想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必须对自己和学生的性格特征作充分的了解,并在了解的基础上,找到共同的语言和兴趣,以便达到的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对学生是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效果也是显著的。
五、 情境创设的迁移性
老师如能在教学中创设适当的迁移情境,则可以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自觉地运用已有的认知,不断地去同化新知识,从而达到调整、扩充和优化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目的。心理学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决定学习迁移的根本条件,情境在认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有意义的情境中获得的课堂知识,比较容易成为可迁移的知识,因为情境为这些知识的运用提供了支撑。
比如:引入一个需要对文件加密的情境。对信息进行加密,学生是很感兴趣的,但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要运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只须让学生理解加密是一个简单而重复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交给计算机做是非常合适的。对情境进行一下迁移,就把枯燥的程序设计变成了快乐的学习活动。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率,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情境创设是非常有效的方式。而学校教育环境下,能为教学服务的情景才是有效的情境。我们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上的情境,而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创设出最适合当前教学的情境。恰当的情境设计,会给教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学的过程也会更加生动,更具吸引力,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有了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师范教育司.技术课程标准研修(信息技术)[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贺中元.情境学习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4(11).
[3]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4]J.莱夫著,王文静译.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余文森.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什么样[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