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

2021-11-03 06:05:02王兵
医学概论 2021年14期
关键词:诊断价值

王兵

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9年5月-2021年9月在我院诊断颅内动脉夹层诊断的患者中任意选择2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均实施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研究颅内动脉夹层的影像征象。结果:20例颅内动脉夹层诊断患者中,大多数患者均呈现出非特异性局限性狭窄,其中16例患者检测出典型夹层征象,4例患者为检测出特殊征象。20例颅内动脉夹层诊断患者中存在壁内血肿患者有7例、内膜征患者5例、影像表现共存患者4例。结论:将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应用于颅内动脉夹层诊断过程中,可有效发现患者具体的夹层表现,具有图像清晰的特点,可为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提高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关键词: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颅内动脉夹层;诊断价值

当前还未研发出颅内动脉夹层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上经常采用常规磁共振进行检查,但是作用效果具有一定局限性,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1]。为此,本次研究将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应用于颅内动脉夹层的诊断过程中,这种诊断技术可以有效避免介质、内部弹性层的影响,准确监测患者夹层动脉瘤形成情况以及血管闭塞情况[2]。本次研究择取了20例颅内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9年5月-2021年9月在我院诊断颅内动脉夹层诊断的患者中任意选择20例作为研究对象。20例患者中,年龄最小者29岁、年龄最大者77岁,平均年龄(53.3±2.2)岁,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

纳入标准:(1)本次研究入选患者经过各项检查结合临床病史确诊为颅内动脉夹层患者;(2)所有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相关协议加入;(3)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3]。

排除标准:(1)存在既往头颈部肿瘤史患者排除;(2)妊娠期、哺乳期患者排除;(3)存在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患者排除;(3)创伤性颅内动脉夹层患者排除;(4)临床资料不完善患者排除。

20例颅内动脉夹层患者的其他临床信息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给予20例颅内动脉夹层患者均实施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检查,设备选用GE 3.0TMR检查仪,选择“32”通道头线圈。调整参数:序列选TR 21ms,层厚0.6mm、层数150、TE3.45ms,FOV240*240mm。3DCUBE序列参数:TR900ms、层厚0.5mm、层数224、层间距0mm、TE14ms,FOV230*230mm。检测过程中,先为患者进行平扫,然后静脉注射扎喷酸葡胺,使用剂量为0.1mmol/kg,注射后等待4-5min,然后进行3D-CUBE增强扫描[4]。

1.3效果观察

由影像科专业医生对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结果进行检查,详细分析影像学特征,并选择其中1位典型病例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全部纳入SPSS22.0统计软件作为数据处理工具,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x±s),计算资料采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具体影像征象

根据医护人员数据统计结果上看,20例颅内动脉夹层诊断患者中,大多数患者均成像出非特异性局限性狭窄,其中16例患者检测出典型夹层征象,占80%,4例患者为检测出特殊征象,占20%。20例颅内动脉夹层诊断患者中存在壁内血肿患者有5例,占25%、内膜征患者7例,占35%、症状共存患者4例,占20%。

2.2典型病例分析

患者男,53岁,发作性头晕3d。A:MRA,示右侧椎动脉颅内段旁囊状高信号;B:HRMRI T1WI横断面,右侧椎动脉颅内段局部梭形膨大,信号不均;C:HRMRI T2WI横断面,右侧椎动脉颅内段局部梭形膨大,信号不均;D:HRMRI增强冠状位,右侧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可见破口、壁及内膜强化。详细见下图:

从目前已有研究上看,在临床上对于颅内动脉夹层病例的研究比较少,该疾病是引起缺血性中风、颅内出血主要的原因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在中青年人群中更为常见。通过本次研究结果上看,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可有效将血管壁病变情况呈现出来,近些年来在各种累及血管壁颅内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比如说血管炎、动脉粥样硬化、烟雾病等[5]。通过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可有效观察到壁内水肿、双腔、内膜瓣、血管壁强化的具体情况,随着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增加,壁内血肿型号强度和血管壁强化程度也会正逐渐增高。通过本次研究结果上看,颅内动脉夹层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动脉管壁内膜呈出现损伤或者破裂,进而导致动脉壁膨出瘤样凸起,进而形成夹层动脉瘤[6]。

3、讨论

综上所述,将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应用于颅内动脉夹层诊断过程中,可有效发现患者具体的夹层表现,具有图像清晰的特点,可为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提高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泽兰,霍梦娟,刘国清. 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夹层中的应用进展[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1,38(6):567-569.

[2] 朱华. 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技术在头颈动脉夹层诊斷中的应用意义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1):150.

[3] 段祥攻,武晔,吴芳,等. 高分辨力MR血管壁成像技术在头颈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7,40(5):516-519.

[4] 朱元博,刘鹏飞. 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夹层中的应用[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9,16(11):613-616,封3.

[5] 李俊彤,苗丰,王效春. 高分辨MR颅内血管壁成像技术研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J]. 磁共振成像,2018,9(5):376-380.

[6] 尚英杰,张斯佳,陈勇,等. 颅内动脉夹层的临床和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表现并文献复习[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20,36(7):1031-1034.

猜你喜欢
诊断价值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研究
探讨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骨转移瘤X线和CT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超声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腹部超声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在肋骨骨折中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2:35:50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上海医药(2016年15期)2016-09-26 15: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