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康复护理总体发展综述

2021-11-03 09:10:51王乙惠崔佳辛莹莹
医学概论 2021年14期
关键词:护理人员康复专业

王乙惠 崔佳 辛莹莹

摘要:康复是结合多方面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改善残疾人的机体功能障碍,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最终能够重返家庭和社会。随着各种原因导致的残疾患者基数不断扩大,康复护理作为康复医学下的一个新兴专业,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为慢性病及老年病等患者提供健康指导,降低疾病致残率,其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

关键字:康复护理;教育;临床;发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慢性病发病快速上升,因功能衰退而导致的残疾越来越多,外加自然灾害、道路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事件的增多,以及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残疾的风险不断升高。社会上的残疾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致使医务人员的使命更加艰巨,不仅要满足残疾患者疾病的治疗,还要追求其机体功能可以得到一定的保存和恢复,使其病后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我国康复医学虽在80年代后才得到发展,但我国将中医传统康复技术如针灸、推拿治疗等,与现代康复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凭借特有的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积极与国外开展学术交流,使其发展较迅速,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也不断被我们引进和采用。随着各地康复中心、医院等建设,大量需要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各医学院校也陆续开展康复医学教育计划,而康复护理作为康复医学的所属分支,两者发展速度和水平处于不平等状态。本文就我国康复护理学的总体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归纳。

1.康复护理概论

康复医学在我国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随着人们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康复护理开始被人们所认识。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服务的实施过程中,护士紧密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等专业人员,除对康复对象进行基础护理内容外,还可实施各种康复护理专门技术,参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训练,以帮助残疾者进行残余机能的恢复,预防继发性功能障碍,减轻残疾的影响,达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改善,帮助残疾者重返家庭和社会[1]。

2.康复护理教育现状

2.1 康复护理专业课程未得到全面普及

目前,無论是在高等医学院校还是中等卫生学校,对于护理专业开设康复护理课程没有给予一定重视,只是部分医学院校将康复护理课程作为选修课开设,并没有得到全面普及学习,导致康复护理专业教育与康复医学教育相比较而言明显滞后。

2.2 缺乏统一的康复护理教材和专科技术操作规范

首先,我国关于康复护理出版的教材不是很多,且没有统一指定的教材,这便导致康复护理无法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其次,大部分教材介绍康复治疗技术居多,有部分教材也只是讲目前临床上正在实践的一些相关技术,缺少明确的技术操作规范,这严重影响着护理学子康复护理技能的提升,使其对康复护理技术了解甚少。总而言之,无论从理论还是技术方面康复护理均与康复医学教学内容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没有从根本上挣脱束缚,因缺少统一的教材及操作指导规范,使康复护理教育水平发展缓慢。

2.3 专业教师的授课与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康复护理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目前我国对于教授康复护理学的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供小于需,各开设护理专业的院校缺少专业的康复护理教师团队,现在在校教授《康复护理学》的教师大部分是康复医师或治疗师,或是在护理专业教师中选拔出部分参加短期的康复专业方向的培训和进修,没有真正在临床上进行实践,缺乏教学案例与康复护理经验,致使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偏低,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并得不到重视。

2.4 缺乏康复护理实训室建设

若想我国康复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就要尽快地让护理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康复护理技术,这便需要具有设施完善的康复实训室来练习,但由于康复护理在我国发展较晚,再加上《康复护理学》课程只有少数院校开设,没有得到全面普及,对于康复实训室的建设更是少之又少。

3.临床康复护理现状

3.1在职康复及临床护理人员接受康复护理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综合医院及时落实卫生部《综合医院管理标准》开设了康复医学科,对医务人员进行短期的培训,每个医院根据自身需求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致使各地康复护理发展不平衡。究其原因,其一,因各院校护理专业没有全面普及开设《康复护理学》课程,使得在职护理人员从一开始就没有接触康复护理方向;其二,在职护士为患者提供康复护理时并不明确其最终目的,从根本上缺乏应有的康复护理意识,依旧停留在一般基础护理如打针、发药、生命体征检测等;其三,目前各医院康复医学科的护理人员大部分是从其他科室调岗而来,只是经过短期的培训,对于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并不彻底;最后,临床很多科室如神经科、老年科、ICU等都需要康复护理技术的参与,但由于观念落后和认识缺乏,制约了康复专科护理在临床的发展。

3.2 康复护士缺乏科学的工作程序

团队协作是康复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康复治疗工作是依靠医生、治疗师、护士“三位一体”协同合作共同完成的,康复护理人员参与患者康复的全过程,及时为患者提供正确的康复指导,在康复过程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临床康复护理人员并没有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没有脱离“遵医嘱执行”阶段。康复护理人员应具备哪些能力、为患者提供哪些服务、如何与团队人员配合等,都需要一个科学的工作程序,使其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及所发挥的作用。

4.学校教学相关对策

4.1  统一教材

在《康复护理学》教材的编写上,可集合各岗位护理学专家将国内外现有的与康复护理有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并结合一些临床上实用的康复护理技术,制定编写出具体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注重其理论性和实用性,既可拿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又能作为在校学生和康复护理人员技能考核标准[2]。将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规范统一编写入教材里,使教材更侧重于护理方面,为康复护理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

4.2  开设课程

为了加强康复护理人才的培养,尽快在各院校护理专业开设《康复护理学》课程,使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触康复护理知识,为他们在以后临床工作打下基础,能更好的开展康复护理治疗,使康复护理在临床工作中发挥作用,以促进康复护理的整体发展。

4.3  师资团队

培养专业的康复方向护理教师,并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从医学院校选拔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康复护理知识的培训学习,并在教授过程中继续开展相关知识学习,如定期到国内外高校或临床医院进行进修与学习、参加相关方面的学术交流会等,及时获取最新专业动态,从多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了保证专业师资团队能得到延续,及时发展和培养青年教师,除了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和进修,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能力,也可以安排资深教师指导其日常教学工作并传授教学经验。定期开展教学讨论如遇到的难点、新知识等,以此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既能及时解决现有问题,又能使新知识及时得到传播,使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

4.4  建立实训室

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不能忘记实践的重要性。在每节关于技术理论知识学习后,及时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尽快掌握和熟悉康复护理治疗技术。

5.临床护理培训相关对策

康复医学已经开始向临床各科开始渗透,并伴随着“整体护理”模式在医院的普及,康复护理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它不单单局限于为残疾人提供治疗服务,也正在向各种老年病、慢性病等方面扩展。由于国内康复医学科的护士许多是从其他科室调岗而来,只进行了短期的培训,其对于康复知识及技术知之甚少,因此对于在职护理人员开展康复专科护理知识的培训非常重要。为了更好的开展培训,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各医院根据自身所需,并结合各临床科室的需求,制定出各自的康复护理人员或临床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

(2)建立完善的岗前培训:确定出符合康复专科护士的条件,并建立一套康复专科护士的培养体系如应掌握哪些理论基础与技能等,并确定出统一的培训时间。

(3)建立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将临床实用的康复护理技术进行总结归纳,制定出统一的各康复技术的操作规范,并建立康复技能考核标准。

(4)建立康复护士教育体系资格认证和职业晋升制度:培训合格并通过最终资格考试,可获得康复专科护理证书,并借鉴临床护理的职称晋升程序,建立康复专科护理人员职称晋升程序。

(5)建立合理的工作程序: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除完成基础护理内容以外,还要评估患者残疾程度、随时观察患者康复训练后的结果变化等,及时做好记录。与团队其他人员分工协作、紧密配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

6.康复护理展望

6.1中国发展康复护理的理由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21世纪的医学任务从“防病治病”逐渐向“增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发展。这促使着康复医学不断发展,康复护理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发展康复护理,首先,是为了适应社会对健康的需求增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残疾人口不断增加,以及将来服务对象将扩展到亚健康人群,这便需要更多具有康复知识的有关人员参与其中;其次,是为了适应康复医学迅速发展的需要,建立完整的康复医学团队工作模式,提高康复专科护理水平,推动护理向专业化发展。

6.2 康复护理学的发展方向

从最初期的重点在于改善躯体功能向强调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的改变,再到21世纪重点关注生存质量,人们对康复护理的需求和要求逐渐提高。目前,已经有很多护士从临床治疗走向家庭预防,从医院走向家庭和社会。而对于康复专业护士依旧存在很大的缺口,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1)机构康复:一般是指综合性或专科性康复中心,具有先进的设备和康复专业技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设有病床及配套的医院设施。

(2)社区康复:一般是指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融为一体的社区医院或乡镇卫生院,为基层有康复需求的患者就近提供便利,其中除了为残疾者提供康复训练服务,还可以为具有心脑血管、慢性病、老年病等患者提供生活指导、健康教育等服务,做好残疾预防,降低疾病的致残率,现在也有很多地区发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为社区康复医疗新的发展趋势。

(3)上门服务:是指医疗、康复机构或社区医院选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康复人员,定期为行动不便、重病卧床等患者提供上门康复训练和服务,以满足其康复服务的需求,并做好随诊记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已跨入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现在已经有医院出现“网上下单,护士上门提供服务”,在以后,针对于需要上门服务的康复患者设计的APP也会涌现,这将给既需要康复又无法出门的患者带来更大的便利。

(4)疗养院:一般在选建在山区、海滨等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处,把疗养因素与康复服务相结合,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5)准康复型机构:是指一些助残、养老机构及特教学校,为孤寡老人、残疾者和先天性缺陷儿童提供生活护理和康复治疗。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长期留治中心:收容一些永久性残疾患者,他们在身体上已无康复潜力,故只给予支持性康复护理和治疗。

②医养结合养老院:医养结合模式实现了传统的养老服务与现代医疗服务的结合,主要收治體弱多病,有功能障碍或残疾的老人,在为其提供养老服务的基础上,为其提供专业化医疗同时满足其康复服务的需求。

③儿童福利院:如孤儿院、育婴院等,社会上存在一些因先天性缺陷如弱智、脑瘫、盲聋哑等,或其他社会原因被遗弃的孤儿、弃婴,由政府收容,开展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服务。

④特殊教育学校:是由各社会团体或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义务教育机构,专门为社会上特殊的先天性缺陷、残疾儿童及青少年提供义务教育[3],让其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具有学习的机会。

随着我国对康复医疗发展的重视,第一所“康复大学”已经在积极建设,预计在2021年基本竣工,这预示着康复方向的教育与建设正在慢慢步入正轨,也表明了我国致力于培养高水平康复专业人才的决心。康复护理无论是相比于基础护理还是康复医学来说,都是一个新兴的专业,我国关于康复护理方面也正处于初步探索与积累的阶段,其中免不了会走一些弯路,面临一些艰巨挑战,但这并不能阻挡其发展脚步,未来我们一定会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培养康复专科护士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杨华,郭芳.无缝衔接的护理,全方位的康复照顾[J].健康养生,2019(18):86

[2]李红.康复护理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略[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102-104

[3]曹婕滢.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7(4):14

猜你喜欢
护理人员康复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