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铃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的教学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的基础,更是帮助学生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应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上,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强烈的好奇心,在概念教学中变“灌”为“探”,讲究大众化、有效性、新奇感和创新性,让学生在深度探究中认识概念和理解概念,继而应用概念,达到激活课堂、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目的,以实现数学概念课堂的优质与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问题;概念教学
在数学概念课堂上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深度探究中认识概念和理解概念,可以激活我们的概念教学,以达到优质高效的目标。
一、小学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小学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通常有定义式和描述式等。在数学中,数学概念的含义要给出精确的规定,因而数学概念比一般概念更准确。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这些概念构成了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学生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通过学习是能初步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的,但很多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对概念的认识不深,导致头脑中的数学模型较为模糊。所以,数学概念的教学需要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深度互动,方能建立足够清晰的知识架构。
二、探究性问题
所有的問题都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载体,探究性问题则是思维活动逐步达到深度活跃的激素。巧妙地设计探究性问题,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进行系统的、连续的思维活动,促进思维层次一步步提升。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探究性问题,围绕探究目标,按照数学思维的逻辑关系、学生的思维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它能提供认知支架,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找到知识关联的切点,继而驱动学生学习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性教学就是指教师针对教学的某个内容,精心设计能引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教学过程。它是把认识概念的过程变为探究认知的过程,把学生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互动互助以及推理归纳等能力融合在一起。
教师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众化
我们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要以本节数学概念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依据,设计“接地气”的问题。这些问题不需要高大上,需要的是大众化、大家都熟悉,只是我们美化了它们,让它们多了一些光环。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他们大部分人好奇心强,内心世界丰富,具有很明显的个性,喜欢新鲜事物,喜欢探索未知事物等,因此,如果能以他们共同喜欢、关注的事物为媒介,提出既具有趣味又有一定难度的探究性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效性
我们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还要根据概念教学的三维目标来提出有效的探索性问题。问题不需要多,需要的是能达到目标,那就是实效。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当外部的教育因素触及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时,才能使受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从而产生良性的内化过程。设计有效的探索性问题就是让学生找到目标,有了正确的目标就等于让学生行驶在正确的方向上。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设计探索性问题,在课堂中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教学。
(三)新鲜感
我们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要根据教学的需求,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新鲜感。我们都知道,要保证课堂教学有序、顺利地进行,需要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如果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巧妙地设计具有新奇感的探索性问题,不断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解决问题,相信整节课孩子们的思维会碰撞出绚丽的火花。
(四)创新性
我们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来设计,体现它的“特”。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根据教学主题,结合时事新闻,努力寻求新的教学形式及活动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另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不同的特性,在各种创新的教学中,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满足内心的要求。
三、探索性问题的应用与启示
一堂优质的数学课,应该重视基本概念、核心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数学素养。如何尽力达到这些目标?我认为应用探究性问题开启数学课堂,效果会很好。下面,我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为例,从以下四大板块谈谈自己是如何实践的。
(一)问题情境
“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形,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这时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很快辨认出平行四边形,从而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提供了铺垫。
“你能说说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吗?”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联系旧知、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使原有的认识得到巩固,在说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的理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共同探究
在经过前面平行四边形的认知之后,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那如何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呢?“请大家猜测一下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此时提出一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对于本节课来说很有必要。“猜想”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喜欢做的事,待他们开动大脑、尽情猜想之后,再抛出问题:“你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自己的想法吗?”从猜想到验证,简洁但又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打开了孩子们的思维。
(三)构建概念
引导学生构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猜想和验证之后,心中大概已经清楚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此时要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那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是平行四边形呢?”“有四条边!”“对边平行!”……教师引导学生组织语言,他们就能很快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学生会把自己发现的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一一总结出来。头脑风暴后,学生对知识的印象逐步清晰,并深刻地建立了概念的模型,这种效果要比教师直接告诉他好得多。
(四)概念应用
教师应在学生学习了新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在强化的同时,利用习题让学生很直观、形象地理解并记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与此同时,回顾在获得概念的艰苦曲折的过程中所用的认知思想,概括方法,通过猜想、验证,最后组织语言总结出对概念的认知过程。
总之,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能够启迪、发展、培养人的思维。数学课堂要重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在数学课堂中,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强烈的好奇心,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上,巧妙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在概念教学中变“灌”为“探”,利用探究性问题减少教师对知识的直接讲解,鼓励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减少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活课堂,培育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还能大大提高数学概念课堂的实效。
参考文献:
[1]章建跃.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 为学生谋取长期利益[J].数学通报,2013(02).
[2]黄蓉华.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探究[J].数学之友,2014(03).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