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俊霞
摘要:初中数学兼具知识性、系统性、实用性、趣味性,是初中理科中的母学科,初中数学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学习。但是,农村学校教学条件较差,再加上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孩子自制力较差,还有很多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兴趣不浓厚,畏难情绪严重,教学效果不佳。为此,以农村初中学生为例,就如何培养其数学学习兴趣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农村初中学生而言,同样如此。新课程改革要求中明确指出,课程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因此,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了广大数学教师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认为,要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约翰·杜威曾指出:“教育即生活,即成长,即经验改造。”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并建议将教育和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农村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不等式的相关知识时,数学方程模型中就涉及很多生活化的场景,教师应加以运用。教师可把旅客排队检票这一常见的生活现象设计成例题,实现课堂教学中例题的生活化,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注意力。比如,车站内的旅客在候车室等待检票,排队的旅客人数也依据一定速度不断增加,检票速度则保持不变,如果车站只把一个检票口开放,就要花费半小时才能让所有待检旅客检票进站;如果同时将两个检票口开放,只需花费十分钟就可以让所有待检旅客检票进站。此时有一班增开列车等待载客,要求必须在五分钟时间内让所有旅客检票进站,问:需要车站最少同时开放几个检票口?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把该例题涉及的量理顺,包括原来排队检票的人数、旅客按照一定速度增加的人数、每一个检票口的检票速度等,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思考生活里的排队现象涉及哪些数学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大量的教学实践证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联系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跟教学内容相关的启发性问题,将学生带入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借助教学情境,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合并同类项”的相关知识时,笔者提前准备好一袋硬币。在课堂教学时,笔者布置任务:哪位同学可以上来帮忙数一下这里总共多少钱?学生均积极举手参与,笔者从中抽取3名学生。第一名学生将硬币逐个从袋子里拿出来,1角、5角、1元……共9.5元;学生2则是将5角的硬币以5个一组的形式拿出来,把1元的硬币按2个一组的拿出来,共9.5元;学生3则是将硬币全部倒出来,分为三堆,一堆为1角的,一堆为5角的,一堆为1元的,分别数出每堆的金额,再相加,共9.5元。其余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提出问题:上述3位同学采用的方法中,哪种更加快捷?学生经过积极思考后,大多数赞同第三个同学的做法。然后,笔者指出,“第三种数钱的方式其实就是合并同类项”,从而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适当应用游戏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相比于语文、英语等学科,数学主要以枯燥的纯理论知识为主,由于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再加上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手段,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适当在教学中应用小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理解、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加法运算律”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教师可以适当运用游戏教学,从全班抽取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并告诉其他学生,张明代表a,李兰代表b,张明和李兰站在一起其实就是a+b,张明+李兰=两人,然后在黑板上写出该公式,引入等量交换:张明+李兰=李兰+张明,由此便可以推断出a+b=b+a。采用上述小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顺利掌握了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四、应用信息化技术,培养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借助于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农村初中而言,教学基础条件差,缺乏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设备,但是绝大部分学校具备投影仪,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线段、射线与直线”这部分知识时,传统的灌输式讲解法让很多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为增进他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选择投影仪来给学生模拟手电筒射出的光和车灯射出的光,借助于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理解“射线是直线上一点与它的一旁的一部分,有一个顶点且只有一边能够无限延长”。在演示过程中,教师通过动画把直线进行无线延伸,使学生认识到“直线不存在顶点且能够向两边无限延伸”;再给学生呈现地图上两点的距离,让学生了解到“线段为直线中两点之间的一部分,有两个顶点且无法延伸”。如此进行讲解,让数学课堂充满了乐趣,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进行举例,给学生直观地呈现出来,符合初中生从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的科学认知过程。
五、设置探究问题,培养学习兴趣
相比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较差。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入一些具有较强探究性的问题,对农村学生进行引导,让其以探究性问题为基础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既能对农村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还能使其合作学习意识得到培养,让学生借助小组讨论及时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例如,在教学“弧长和扇形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90°的圆弧为例,对对应的弧长进行计算,并让各小组成员思考:如果圆心角为n°,那么该怎样计算它所对应的弧长?请将半径为r,圆心角分别为45°、90°、180°、n°所对应的弧长计算出来。借助这种探究性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弧长的计算公式,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要结合农村学校教学设备、学生基础状况及心理需求等,多角度、多方法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实现的,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坚持,不断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志杰.探析农村初中数学教學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J].吉林教育,2017(25).
[2]李国诚.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原因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03).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