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至 雷成耀
摘 要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主要阐述了先秦时期的学校体系、教育管理、教育原则以及教学考校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思想。其中的“教学考校制”包涵了先秦时期学校教学的考核体系、考核内容、考核目的等方面的内容。借鉴《学记》中的“教学考校制”并赋予新含义,能为当代中学思政课教学评价提供更多借鉴和思路。
关键词 《学记》;中学思政课;教学评价;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1)06-0026-03
《学记》“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部成体系的‘微教育学,系统地总结了先秦时期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1],主要包含教育目的、教育管理、教育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考校等内容。其中的“教学考校制”对考核时间、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和考核目的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知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謂之大成”[2]。在当代中学思政教育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为了克服“教育教学的评价更多地、甚至完全以考试分数、成绩为标准,忽略了其他如道德的、情感的、社会性等方面培育的评价”[3]的弊端,本文通过详细论述《学记》中的“教学考校制”思想,以便为教师构建与时俱进的中学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及内容提供更多元的思路。
一、中学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渐进发展
《学记》中的“教学考校制”阐述了不同年级的教学评价标准,要求在不同的学段设定相对应的考核内容,从“离经辨志”到“敬业乐群”到“博习亲师”再到“论学取友”为“小成”阶段,“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为“大成”阶段,该评价体系环环相扣,揭示了认知目标和非认知目标渐进发展的规律。“离经”“敬业”“博习”“论学”和“知类通达”是需要学生逐步达到的认知性目标,“辨志”“乐群”“亲师”“取友”和“强立而不反”是需要学生逐步达到的非认知性目标。具体考核体系为:每隔一年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分析注解经书的能力,是否树立学习志趣。第三年考查学生能否专注于学业,能否与同学和睦相处。第五年考查学生知识是否广博,能否与教师亲密无间。第七年考查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研究学问,能否慧眼识人,择良友而交。七年的考核都合格则为“小成”。第九年考核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以及政治立场和做事原则,达到考核标准则为“大成”。由此可知,先秦时期学校对教学成效的考核是渐进发展的。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颁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坚持统筹兼顾,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类设计、稳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4]2020年12月,中宣部、教育部要求学校思政课的课程目标体系要“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立足于思政课的政治性属性,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5]。这就要求我们构建体现中学生学业渐进发展的评价体系。首先,要注重对学生各阶段认知性目标的评价。思政课教师应由易到难地评价学生理解和把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能力,以及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其次,要注重对学生各阶段非认知性目标的评价。第一,注重学生志趣的评价。在中学阶段,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传道授业”的突破点,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志向的评价,“《学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6]立志是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产生学习动机的前提,“立志,可谓我们人生的起步和方向,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一个没有志向的人就像无根的水草,随波逐流”[7]。只有让学生树立良好志向,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要注重学生专注力和合作能力的评价。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学目标,思政课教师应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能提升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思政课内容的专注力。为避免“独学无友”的弊端,思政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第三,注重对学生“亲师”“取友”“强力不反”等非认知目标的评价。学生只有自觉尊敬师长,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在中学生朋辈群体交往中,学生必须学会辨别善恶,不可走向“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8]的“教之不刑”道路,所以教会学生“取友”是思政课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重视对学生“强力不反”的政治认同感的培育和评价,促进中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国家意识,养成爱国情怀。
二、中学思政课教学评价内容:有机融合
先秦时期,学校教育以“离经”到“知类通达”的阶段顺序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以“乐群”到“强立而不反”的阶段顺序培养学生德行和政治立场,对二者的教学是并重的,对二者的考核也是融会贯通的。从《学记》的“教学考校制”体系看,一方面注重考核学生的“离经”“敬业”“博习”“论学”“知类通达”等认知方面的发展成效,另一方面也注重考核学生“辨志”“乐群”“亲师”“取友”和“强立而不反”等非认知方面的发展成效。对学生的考核是将认知目标与非认知目标的评价融合进行的,从“离经辨志”到“强立而不反”既是认知性目标评价的过程,也是非认知性目标评价的过程。在这一评价过程中,“德成而上,艺成而下”[9],道德教化的考核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这是先秦时期教育评价的一大特点。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学习的进展和变化的评价,它应该包括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思想品德、个性的评价等方面。”[10]学业成绩评定属于认知性评价,思想品德和个性等的评价属于非认知性评价,认知性目标和非认知性目标都是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须将二者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增强综合素质。”[11]中学阶段是学生认知发展最为迅速和显著的时期,也是他们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学生的各门课程学业成就是重要的评价指标,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认知性知识学习成果的评价,但又不能将之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而应将学生政治素养、情感交往以及尊师重道等思想与品德的非认知性实习成果进行融合评价。第一,政治素养的评价。中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中学思政课教师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觉悟。《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就指出:“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第二,情感交往的评价。中学思政课教师要“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3]除了处理好与父母、与师长的关系,处理好同学关系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养,这也是《学记》中提到的“相关而善之为摩”的意义。第三,尊师重道的评价。“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14]只有尊敬教师才能学会重视学习,只有重视学习,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15]在先秦时期,君王带头尊敬教师,倡导全社会尊师重道。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16]。学生只有自觉尊敬师长,才能更有效地做到“亲师信道”。因此,尊师重道也要纳入中学思政课教学的评价体系。
三、中学思政课教学评价指向:立德树人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7]古代君王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首先必须要解决好教育问题,通过教育对民众进行礼制教化,形成良风美俗,以达到治国安民的目的。“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18]学校教育是形成良风美俗的重要路径。先秦时期的统治者分别以“家、党、术、国”为单位设立“塾、庠、序、学”的教育体系来对民众实施教化,提升民众德行,以化民成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先秦时期学校教育的目的首先是立德,通过“小成”和“大成”二个阶段的学校教化活动,培养学生具有高尚德行、“知类通达”的广博知识和“强立不反”的政治立场。《学记》的教育主张,为我国当下“立德树人”的理念在中学思政课教学中的具体落实和教学评价指向的确定提供了借鉴。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9]。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又强调,“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20]。“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学教育的方向和目标,中学思政课作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一环,是培养中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重要使命。中学阶段是学生道德习惯、思维意识、个人品质和知识素养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引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坚持“立德树人”的方向性和民族使命的时代性,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自主发展能力。同时,“立德树人”也为我们指明了当代中学思政课教学评价的指向。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的根本标准。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在解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时说:[DK1]“‘立德树人至少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即有德行、有才学、有根基、有格局。”[21]时代不同,学校教育的内涵虽然会有所变化,但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与《学记》中培养大德、大道、大信以及大时的人才培养目的仍然是相通的,当代教育需要培养德才兼备、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有丰富的科学素养和长远理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是时代的需要。中学思想政治课具有引领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在教育评价上突出立德树人,旨在引导教育回归根本”[22],这提示我们在中学思政课教学评价过程中,要与其他课程相关德育工作紧密配合,注重对中学生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行、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发展进行全面评价,推进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周冬至 雷成耀,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贵阳 550025)
参考文献:
[1] 韦莹,雷成耀.《礼记·学记》“教之大伦”对中小学管理的镜鉴[J].教育评论,2020(8):155-159.
[2][6][8][14][15][17][18] 高时良.学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73,82,126,155,155,53,47.
[3][4][11] 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2020-10-13.
[5][12]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1/01/content_5576046.htm,2020-12-18.
[7] 雷成耀,张丽丰,罗筱霖.王阳明教化思想管见[J].教育评论,2018(11):149-152.
[9] [清]朱彬.礼记训纂[M].北京:中华书局,1998:567.
[10] 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56.
[13] 教育部.關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307/201212/xxgk_145679.html,2012-12-11.
[16] 共产党员网.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文字实录)[EB/OL].http://www.12371.cn/2017/10/18/ARTI1508315414608762.shtml,2017-10-19.
[19] 作者不详.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N].光明日报,2016-12-9(1).
[20] 教育部.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348145.html,2018-09-10.
[21][22] 人民日报.专家解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用好教育改革的指挥棒[EB/OL].https://3w.huanqiu.com/a/22b871/40MMLhuSYRT?agt=4,2020-10-20.
责任编辑:谢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