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冰祎
摘要:为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对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激发与引导展开研究,对激发、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并从引入新知、概念教学、定理公式教学、知识复习四个方面,列举了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期望本文能够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数学思维;激发;引导
引言:
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与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为初中数学教学激发、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重视充分发挥数学科目思维性强的特点,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引导与激发,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推动学生数学水平的进一步成长发展。
一、激发、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分析
新课程标準认为,学生应当通过学习,形成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激发与引导,推动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能够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更加熟练的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这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可分为表面与深层两个层次。对于表面层次的数学知识而
言,一般指的是基本的数学概念、定义、定理,学生能够较为轻易地掌握;而深层次的数学知识指的是那些丰富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这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后,深入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对知识展开更为深入的剖析、应用与归纳,才能够形成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通过激发、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领悟到蕴含在基础数学知识中的深层次知识,能够运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熟练地解决多种问题,让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得以提升[1]。
二、新课程教学中激发、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一)在引入新知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维
新知识引入环节,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教师应当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创设课堂情境,或应用类似于知识树、思维导图这类的思维工具,引领学生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对数学思维的体会与把握,形成良好的数学知识建构,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将知识合理迁移。
以引入“四边形”这一知识为例,由于这一知识的很多内容,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教师就可运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整理小学阶段学习的四边形知识,与初中阶段学习的四边形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教师也可通过思维导图,整理多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思维导图,体会知识迁移的过程。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初中阶段的四边形知识展开复述,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应用类比、推理的数学思维方法,最终培养学生深入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激发数学思维
数学概念是对现实本质的客观反映。因此,概括数学概念,是人们在认识客观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以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为主的思维活动[2]。因此,教师在教学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激发、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避免将一个数学概念简单地教给学生,而是应当引导学生在运用数学思维的过程中,体会概念形成的过程,进而对数学概念形成更深入的印象。
以教学“函数”概念为例,教师在教学这一概念时,应当重点突出数学的变化思想与对应思想。教师可以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某一现象,建立一次函数,让学生在知晓自变量的值的基础上算出应变量的值,让学生在计算函数的过程中体会自变量的变化导致的应变量变化,以此感受运用数学思维、构建数学概念的过程。总之,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应用上述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数学认识能够实现从静态到动态的飞跃。
(三)在定理公式教学中引导数学思维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学习数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数学家的纸篓里找材料,而不是看书上的结论。”由此可见,相比于直接得到数学知识的结论,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更为重要。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一般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其一,通过观察与猜想得出结论,最终证明结论正确;其二,通过理论推导,得到结论。以上两种方法,都是典型的通过数学思维、数学探索,最终得出数学结论的方法。教师在教学数学定理公式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加强学生对以上数学探索过程的体验,避免过早为学生提供结论,限制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大量的探索、推导,弄清数学关系,最终得到结论,以此让学生深入体会运用数学思维探索数学知识,为自己带来的成就感。
以教学“角平分线”相关定理为例。教师可先让学生对高精密角平分仪展开观察,感受角平分线的特征,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角平分仪,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多种数学原理,感受角平分线的作用,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总之,教师应当重视在课堂中开展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探究活动中加强应用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在知识复习过程中运用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的复习课堂应当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与课本知识内容的紧密结合,将多种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深入运用进课堂中,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以复习“函数”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通过思维导图等工具,梳理已经学过的知识,梳理解决这一类知识问题时,通用的数学方法,对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展开深入的思考,充分调动自身的数学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脑海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总之,教师应当重视在知识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让学生的复习事半功倍。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教师应当重视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挖掘教材中能够用于培养、激发、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点,依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中深刻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推动学生数学素养的真正提升,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文礼.促进初中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3):48-49.
[2]马瑞芬.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文理导航(中旬),2021(08):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