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播学与互联网的初中地理德育课设计与实施

2021-10-30 02:20吴佩艳
家长·下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德育互联网

吴佩艳

【摘    要】基于教育传播学理论和互联网的德育课程能够摆脱德育课程流于表面的现状,真正实现德育课程目标。本文以地理课程为例,探讨初中地理德育课程的设计策略与实施路径。

【关键词】教育传播学;互联网+;德育;初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30-0034-02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Geography Moral Education Course in Junior High Scho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and Internet

(Siyuan Experimental School, Anding District,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WU Peiyan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cours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Internet can get rid of the superficial status quo of moral education courses and truly realize the goals of moral education course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geography curriculum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design strategy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Keywords】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Internet +;Moral education;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是开展学科德育的主要场所。在学校开展不同形式的德育课程,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然而,传统德育课程的实施,一方面无异于知识教学,枯燥乏味,没有活力,最终导致课程实施与反馈流于表面;另一方面德育课程形式单一,跨学科实施及多学科全方位综合设计匮乏,既忽视了各学科的德育价值,更使德育课程失去了价值内涵。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初中地理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且主要集中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方面。要想将初中地理课程与德育课程融合,并摆脱流于形式的现状,其关键在于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学生的切身体验。因此信息时代下基于互联网平台,依据教育传播学理论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是初中地理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新方向。

一、教育传播学与“互联网+”的基本观点

(一)教育传播学

教育活动本身作为一种传播活动,符合传播学的相关规律。在不同感官作用下的媒体资源,在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和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方面的作用是不同的。教育传播媒体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和视听媒体。从德育课程的角度出发,视听媒体更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因此在地理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必定需要教师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媒体资源,以激发学生德育学习的内在需求。

(二)“互联网+”

信息时代的来临,对人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教育也不例外,“互联网+教育”成为新的教育研究热点,尤其是在特殊时期,线上教学、在线教育等新的教育形态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今后教育的发展趋势。近些年来,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闻联播等权威媒体的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发布了丰富的时政媒体资源。这些资源经过适当的选择和整合后,能够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最终有助于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简言之就是信息时代下,“互联网+德育”成为有效开展德育课程的新路径。

二、初中地理德育课的设计策略

科学合理地设计初中地理德育课程是有效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前提。基于教育传播学理论与“互联网+”的地理德育课程,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又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相关性;既要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又要注重借助互联网平台选择与实际教学内容相关的时政媒体资源,并依据教学需求进行适当的整合,以期达到最理想的德育课程实施效果。

(一)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育的一般规律

一般而言,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因此德育课程目标的制定及具体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施都要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针对性地进行。同时需要教师厘清一个基本点,那就是德育课程的实施不同于以往不同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接近于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德育課程既要关注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的共性,更要选择与之相应的认知内容及教学、评价方法。

(二)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德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其目标指向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及生活中的实际表现。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的德育课程很难引发学生的情感认同,更无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简言之,初中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必定是指向生活的,立足于生活,选择媒体资源,并基于此设置具体情境,在情境中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最终体现为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因此,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德育课程更具生命力,也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注重权威媒体平台的时政媒体资源选择

信息时代下带来的信息大爆炸要求我们必须学会甄别符合教育规律及正确价值取向的教育媒体资源,并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德育课程资源选择,应注重权威媒体平台发布的各类资源,如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闻联播等权威媒体的抖音、快手等官方媒体平台,筛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听媒体资源,并应用于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以地理课程为学科基础,进一步以生态文明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德育内容,使德育课程真正落地生根。

三、初中地理德育课程的实施路径

初中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从德育目标的设计、教学计划的制订及地理教材中蕴含的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依次进行。

(一)制定地理德育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的导向,也是课程实施成果反馈及评价的重要依据。初中学段开展地理德育课程,教师应该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教学实际需求,制定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地理德育课程目标。

(二)开发地理德育课程资源

地理课程及不同版本的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课程资源,开发地理课程中蕴含的德育课程资源是实现德育課程常态化实施的基本保障。在开发德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地理德育课程目标及德育的基本内容,进行地理课程资源细目表的开发与整理,在此基础上初步选取相应的教育媒体资源,形成地理德育课程资源的雏形。

(三)制订地理德育课程常态化实施计划

初中地理德育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是实现德育课程基本目标的基础。地理德育课程的实施不是教师突然产生的灵感,也不是为了教学展示课而专门设计的花样,而是融于地理教育全过程的常态化教学内容。因此,制订与地理教学进度相符的德育课程计划是实现德育常态化实施并达成德育目标的有力保证。德育课程常态化实施计划的制订依据《课程标准》《指南》及教学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德育课程目标及已开发的地理德育课程资源依次实施。经过以上三个方面的逐步实施与开展,经过一定时期的教学实践,教师就可基本构建初中地理德育课程体系。基于此,教师在做好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总结及改进的基础上,初中德育课程从开发、设计、实施、反馈、总结等方面形成完整的路径,对实现地理德育课程目标以及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并最终体现在内心情感认同和设计生活表现中,真正实现了德育课程的落地生根。

综上所述,学科德育是德育全面实施并达成德育目标的新方向,地理德育课程在理想信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及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具有独特意义。德育课程从来不是孤立的,只有我们立足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并在此基础上基于教育传播学理论,在互联网平台上选择易于激发学生情感认同的教育媒体资源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德育课程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并成为教师和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胡德海.教育学基本原理(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责编  侯   芳)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德育互联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