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学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

2021-10-30 02:23吴芳
关键词:学习活动道德与法治

吴芳

摘要:“真学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既可以表现出明显的外在的操作性特征,更应当具有内在的心理行为的特征。也就是说,既要有游戏、表演、练习等让学生动起来的活动,又要有讲授、欣赏、讨论、交流等让学生静下来的活动。这些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以正确的角色定位为基础,以精准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关键的教材内容为依据,以明确的活动规则为保障,以多样的学习工具为支持,以多元的活动成果为评价。

关键词:“真学课堂”;学习活动;道德与法治

学习活动,一般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达成特定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操作总和。很显然,这是从广义的角度对学习活动的界定。在這样的定义下,整节课的各种活动都可以归入学习活动的范畴。而本文所说的“学习活动”,是指基于我校“真学课堂”语境而展开的具有关联性的学习行为。这种学习行为,既可以表现出明显的外在的操作性特征,更应当具有内在的心理行为的特征——当然,两种特征互相融合,难以分开。也就是说,既要有游戏、表演、练习等让学生动起来的活动,又要有讲授、欣赏、讨论、交流等让学生静下来的活动。下面就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谈谈“真学课堂”中学习活动设计应恪守的一些原则。

一、以正确的角色定位为基础

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习者的责任。也就是说,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学习真正发生,首要的是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当然,这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撒手不管了,而是应当重构自己的角色定位,把自己定位为学习的发动者、引导者、支持者,千方百计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真学课堂”努力构建可以吸引学生参与并能运用高阶思维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一种深度学习,是一种由学生内部驱动,家长、教师外部指引,共同完成的学习。

比如,教学一年级下册《风儿轻轻吹》一课,我领着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里,放手让他们走一走、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自己去观察、感受风的存在。回到教室,再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风”的感受、想法。整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发挥出最大的学习潜能,实现自我发展。

二、以精准的教学目标为导向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一节课的灵魂和方向。教学目标的精准性,直接影响学习活动的效率。以精准的教学目标为导向的学习活动,才会更有明确的方向感。

精准的教学目标需要兼顾以下因素:首先,基于课程目标。道德与法治学科保持了生活德育的特点,一方面要让学生在已有认知水平上实实在在地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家庭关系、社会活动、公共生活等领域的知识、规则和规范,另一方面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落细落小落实”,强调以实际行动来运用知识,践行规则和规范。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方式的实践化、体验化和探究化。其次,落实单元目标。最后,精准解读教材,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比如,《这些是大家的》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中的第1课,基于课程目标、单元目标、教材解读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我制订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认识学校的公物,建立公物的概念;(2)尝试用多种方法,认识学校公物给我们的学校生活带来的便利;(3)通过调查班级里的公物,了解公物的使用状况,同时反思自我和他人的行为,在调查和思考中探索爱护公物的方式。以这三个目标为导向,我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活动一:借助图片、视频走访校园,认识学校里的公物。活动二:采用趴在桌上写字和离开桌子写字等游戏体验,体会学习生活离不开公物。活动三:实地调查教室里的课桌椅情况,交流破损的原因,明白应该爱护课桌椅,并用手帕、橡皮等把课桌椅擦干净。

三、以关键的教材内容为依据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范本,只是静态地呈现了要求学生掌握的关键知识。我们的教学,就是要把这些关键知识的学习转化成实践探索的过程,也就是把学习内容转化成学习活动。

比如,《我们小点儿声》是二年级上册的第12课,教材上第二个环节是“做个小小‘调音师”,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针对教室中吵闹的各种情况,提出改进的策略。这是解决问题的环节,也是实践的环节。本环节中“小引导员”的话,提示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视野拓展到整个学校范围内,在学校生活中寻找噪声现象,并提出改进策略。基于对教材的深度解读,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活动:(1)“大小声音调调调”。通过“大小声”游戏并播放视频《方方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声音是可以控制的,并懂得在哪些场合应该小声说话。(2)“教室噪音小小小”。利用教材中“教室里面有点儿吵”的4幅配音图,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针对自己教室吵闹的各种情况提出改进策略。(3)“校园噪音消消消”。播放中午就餐情况等视频,先引导学生通过视频审视自己的生活,发现噪声的来源,再讨论改进策略,最后通过课堂实践深化认识,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学生在这样动静结合的学习活动中学会控制音量,进一步认识到在公共场所尽量不大声喧哗,不打扰他人。

四、以明确的活动规则为保障

活动规则是为了保证学生有序地、顺利地完成学习活动而规定的合理的流程,以此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保证学习活动实现最优化。明确的活动规则,包括完成任务的规则、交流的规则以及评价规则等。借助这些具体的规则,每个细节都能够正常运行,避免出现各抒己见、一盘散沙等情况。

比如,教学三年级上册《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明白网络学习无法取代学校学习在他们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我设计了如下学习活动:小明在家报网络辅导班,不去学校一样也能够学习,但是爸爸妈妈认为不去学校不行。你们赞同谁的观点?抛出问题后,在学生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出示了几点“温馨小提示”:(1)小组成员轮流发表观点;(2)认真聆听,不打断他人发言;(3)组长汇总观点,填写讨论单,推选代表交流汇报,音乐停止讨论结束。有了明确的讨论规则,学生井然有序、交流充分,深化了道德认识,意识到在网络学习盛行的今天,学校学习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明确的活动规则既可以保证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以多样的学习工具为支持

学习工具是学生有效开展学习活动的中介和支持。“真学课堂”中的学习工具不仅包括学习材料、工具、多媒体等,更重要的是,恰当预设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思考面对这些问题可以借助哪些学习工具提供支持,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当然,教师不可能完全预估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更不可能完全预料到学生的言语、行为、动作、想法、活动的结果和会产生的问题,这使得活动的实施过程具有不确定性,上课富有创新性。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随机应变,更好地发挥教学机智,借助学习工具引导学生解决学习活动中的各类问题。

比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四通八达的交通》一课时,为了指导学生依据时间、费用、路程和出行目的这些因素选择合理的交通工具,我设计了如下学习活动:每个小组从任务单(如图1)中选择

其中一项任务展开讨论,先在地图中找到出发点和目的地,再根据路线商量怎样合理选择交通工具。这里,任务单、多媒体、中国地图、公交车站牌等学习工具都为该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六、以多元的活动成果为评价

学习活动的评价可以多种多样,包括实物成果、报告方案、表演或辩论等等。

比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针对乱拿乱放这一问题,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学习活动:从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入手,到整理自己的生活用品,再到整理班级公共用品。这一学习活动虽然简单,但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养成分类整理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并从中学会如何关爱父母长辈,做他们生活中的小帮手。在评价环节,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整理办法,并现场展示整理过程。对于整理得又快又整齐的学生,颁发“小能手奖章”。这样的成果展示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还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对学习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活动性课程,要淡化“教”的痕迹,淡化对内容的空洞分析,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对道德原则的领悟,获得价值判断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邵丽.学习活动设计:内涵、意义与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8(1).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規划课题“基于学生生活的小学课堂‘真学习的实践研究”(编号:TYc/2018/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习活动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学”,从设置学习活动开始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让学习活动走出高耗低效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