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当代研究:多学科汇聚和整合

2021-10-30 07:29王续琨程现昆
关键词:内经经学主题词

王续琨,程现昆

(1.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2.大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成书于约2 000年前的《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总结了秦代以前的传统医药学知识,为医药学构筑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整体框架,成为中医药学奠基性的扛鼎之作。《内经》研究作为中医药学领域一片仍然保持着较高热度的学术园地,当下更是成为多学科的聚合之地。本文从展示《内经》研究文献数量的增长情况入手,粗线条地呈现了进入这块学术园地的多学科阵列,提出在多学科整合基础上建立完整学科意义的内经学的初步构想。

1 历久弥新的《内经》研究

按照今人的共识,《内经》是经多人之手逐步充实起来的一部医药学著作。因此,极而言之,对于《内经》的研究,始于其成书过程。早期研究多侧重于考校编次、注释解读。宋代和金元时期之后,医家将《内经》的理论与医疗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更关注于对某一个专门问题的开拓发挥,撰写见解独到的论著,由此而陆续出现了对中医药学理论有所创新的医书。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研究者队伍的扩大和中医药期刊的增多,《内经》的研究成果不仅数量持续增长,而且研究领域也不断有所拓展。

笔者近期在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全文数据库》中,以“内经”“素问”“灵枢”作为检索词进行篇名精确检索,检出中文期刊文献分别为7 532篇(包含以“黄帝内经”为篇名主题词的期刊文献3 044篇)、1 041篇、456篇。由于20世纪50年代初以前的大部分期刊没有进入数据库的收录范围,上述文献中的第一篇论文的刊出年份为1955年[1-2]。

最近40多年来,以“内经”作为篇名主题词的期刊文献在数量上远超过以“素问”“灵枢”作为篇名主题词的期刊文献,为此我们选择前者的数据作为《内经》研究规模的表征性统计样本。在表1中,年份栏下第一行列出1979—2020年期间以“内经”为篇名主题词的7 237篇中文期刊文献的年份统计结果。

笔者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内经”“素问”“灵枢”作为检索词进行题名精确检索,检出学位论文分别为606篇(包含以“黄帝内经”作为题名主题词的学位论文407篇)、59篇、19篇;上述学位论文的学位授予起始年份为2001年,该年通过答辩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分别为6篇、2篇。在表1中,年份栏下第二行列出以“内经”作为题名主题词的606篇学位论文的年份统计结果(2021年检出数据为0)。

借助“读秀学术搜索”引擎,笔者在《读秀图书数据库》中以“内经”“素问”“灵枢”作为检索词进行书名检索,检出图书分别为3 510部(包含以“黄帝内经”作为书名主题词的图书2 725部)、1 614部、878部。在表1中,年份栏下第三行列出1979—2020年期间以“内经”作为书名主题词的2 221部图书的年份统计结果。

表1 《内经》研究相关文献数量年份统计(1979-2020年)

由表1数据可见,《内经》研究的期刊文献数量,1981—2005年大体维持在每年100篇以上;2006—2020年每年均超过200篇,其中有3个年份达到每年300篇以上。虽然年产出量略有起伏,但呈现出波动中增长的基本趋势。2001年以来,《内经》研究的学位论文数量同样呈现渐进增长之势。图书数量起伏比较明显,但依然在跳跃中有所增长,峰值年份2017年达到179部。40多年来,研究规模的不断扩张表明,《内经》研究是一片常研常新的学术沃土,已经成为当代中医药学领域一个历久弥新的研究热点。

2 《内经》研究的多学科汇聚

《内经》内容宏富、包罗万有,不止是一部治未病、治欲病、治已病的医书,实为一部广泛论说人类生命的百科全书。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学者倡导对《内经》进行多学科研究,期待着出现具有多学科修养的通才式研究者,寄厚望于中医药界与其他学科研究者结成“研究联盟”[3]。1990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内经〉多学科研究》(雷顺群主编)一书,全书包括《内经》的哲学思想、医学心理学思想、信息理论、控制论原理、系统观、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思想、泛系分析、数学、术数思想、现代物理学、天文历法体系、医学气象学思想、物候学思想、医学地理学、时间生物医学思想、分子生物学、激光、电子计算机等19章内容[4]。1997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黄帝内经研究大成》(王洪图总编),对《内经》的研究成果做了比较全面的汇集整理。该书《前言(代序)》指出:“《内经》分析与认识医学问题时,运用了当时有关文字学、语言学、哲学、天文学、地理学、历法学、生物学、气象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手段与方法,古人将这些手段与方法概括、抽象为‘天地人’。”[5]

《内经》研究的多学科性,有两个所指范围。第一是指医学科学的多学科参与,包括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毒理学、免疫学、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眼科学、护理学等;第二是指现代科学各个科学部类及其下属学科门类的多学科参与。本节重点讨论现代科学非医学学科在《内经》研究中的多学科汇聚。

按照研究对象的属性特征,现代科学区分为自然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哲学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交叉科学7个科学部类[6]。为了对7个科学部类所属学科参与《内经》研究的情况做简单验证,笔者选择以“内经”为主题词的7 458篇中文期刊文献作为统计对象,使用“内经”与各个学科的常见关键词相搭配进行篇名的组合检索。例如,在天文学、历法学中,以“内经-天文”“内经-天体”“内经-历法”“内经-太阳历”“内经-天干”等作为检索词进行期刊文献篇名的组合检索。表2列出部分学科的中文期刊文献关键词组合检索的结果。

表2 《内经》研究的中文期刊文献篇名组合检索结果

表2可以看作是对《内经》研究多学科汇聚态势的粗线条描绘。该表列出的文献检索结果表明,在《内经》研究这个学术舞台上,现代科学的7个科学部类都没有缺席。当然,由于分支学科数量差异较大,各个科学部类对于《内经》研究的参与程度各不相同,相比而言,社会科学参与其中的分支学科最多。表2中,检出文献较多的分支学科,如生物学、体质人类学、系统论、一般哲学、文化学、心理学、翻译学、教育学(教学论)、普通思维学等,可以视为参与《内经》研究的热点学科。

现代科学是一个持续扩张的知识体系,各个科学部类的分支学科还将不断增多。层出不穷的新兴学科,有可能包含着能够为《内经》研究提供新视角的学科。《内经》研究者应该做引进新学科、新理论、新方法的促进派。

3 内经学的多学科整合

判断一个知识集合体能不能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学科,首先要看它是否拥有特定的研究对象[7]。在《内经》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经学,拥有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医著《内经》,而其他学科都没有肩负对这个研究对象做专门研究的学术使命。在中国,以一部书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不乏其例,例如尚书学、春秋学、诗经学、淮南子学、史记学等。《内经》的内容丰厚度丝毫不逊色于《尚书》《春秋》《诗经》《淮南子》《史记》等名典。内经学理应获得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理应在学科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为学科名称的“黄帝内经学”(以下简称为“内经学”),最早出现于1934年。上海的中医书局以《秦氏内经学》为书名,出版了秦伯未(1901-1970)任教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和中国医学院时为开设《内经》课程而编写的教材。为便于初学中医药的学生接受和理解《内经》,秦氏在教材中借鉴了西医学校课程设置的学科架构方式,将《内经》的有关条文梳理为生理学、解剖学、诊断学、方剂学、治疗学、杂病学6个专题,对这些条文做了较为详尽的阐释。1941年,上海千顷堂书局出版中医药学家时逸人(1896-1966)的《时氏内经学》。该书同样是为教授《内经》课程而编写的教材,其体系、内容比《秦氏内经学》有所扩展。全书分为上、下2篇。上篇“导论”分为15个部分,涉及《内经》的书名、成书过程、著作时代、学说时代性、学说分析、学说后世应用等问题;下篇为“本论”,按照摄生、阴阳、生理、色诊、脉诊、病理、治法、病机、标本、经脉病10个专题,选择《内经》的88段条文进行解读和论析。

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陆续创建中医药高等院校,各院校均开设《内经》课程,课程名称多为“内经选读”,有的院校则使用“内经学”之名。目前见到的多部内经学教材有共同的取向,也各有特点。《读秀图书数据库》收录了一部北京中医学院教学研究班1959年编撰的《内经学(草稿)》讲义。该讲义分为上、下2册,蜡板刻写油印,包括绪论、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人与自然、藏象、病机、诊法、治则8篇。其中,“绪论”介绍了《内经》书名的由来、唐代以前的《内经》研究者、宋代以后的《内经》研究状况、《内经》研究思路。2004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内经学》(王洪图主编),是第一部专门为中医药七年制学生编写的教材。该教材分上、中、下3篇,上篇为“概论”,介绍内经学的概念、《内经》其书、内经学的学术体系、《内经》历代研究概况;中篇为“《黄帝内经》的医学原理”,包括生命与人体、藏象、疾病、诊法、论治、摄生与康复6章;下篇为“《黄帝内经》的多学科思想”,包含《内经》的医学哲学、天文历法、地理医学思想、气象医学思想、时间医学思想、体质医学思想、心理医学思想、社会医学思想、五运六气学说9个专题。

内经学是对多学科汇聚背景下的《内经》研究成果进行学科化梳理的产物。内经学这一术语肇始于教育领域,被称为内经学的这门课程由于需要考虑学时、相关课程内容衔接性、学生接受能力等问题,必然要对《内经》研究的大量成果进行有选择的萃取。以“内经学”命名的课程,其内容不足以反映《内经》研究的全貌。为此,我们认为应该区分两种意义的内经学,或者说可以在两种语境下使用“内经学”这个术语。

一是专业课程意义的内经学。中医药高等学校为学生开设的内经学课程,总体上都偏重于《内经》作为医药学文本的解读,但各校可以有不同的内容取舍,每位主讲教师也可以根据各自的特长突出不同的重点章节,不求其全,但求其效,力求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开设内经学课程,终极目的不只是让学生读懂《内经》的主要条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条文解读,为学生创设感悟《内经》研究方法的场景,引领他们熟悉并逐步掌握学习和研究中医药学的思路。专业课程意义的内经学,对应的是《内经》研究多学科整合的收敛机制,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收敛式地整合为适应教学要求的专业课程。

二是完整学科意义的内经学。7个科学部类的众多学科参与《内经》研究,其成果丰富厚重、异彩纷呈。北京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黄帝内经研究大成》(王洪图总编),分上、下2册,正文部分达2 700多页,对近2 000年来《内经》研究的成果做了全面梳理和整合。全书分为7编,依次为《黄帝内经》文献及语言文字研究、《黄帝内经》学术研究发展史、《黄帝内经》理论研究、《黄帝内经》病证与临床研究、《黄帝内经》多学科研究与实验研究、《黄帝内经》近代校释珍本辑录、《黄帝内经》研究文献汇编。可以认为,该书呈现了完整学科意义的内经学在20世纪末的基本面貌。

完整学科意义的内经学,是对《内经》多学科研究成果的全面整合。在科学学科数量持续增多、科学知识体系不断扩张的大背景下,《内经》研究将与时俱进地不断借鉴和吸纳多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因而内经学的演进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以研究生命有机体与微观环境(菌群)相互关系的微生态学为例,20世纪80年代末,微生态学被引入中医药领域,近年来,出现了运用微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内经》的文献。微生态学介入《内经》研究,引进了动物模型实验、临床对照实验等量化实验方法,为论证《内经》的某些理论(如“心合小肠”[8]“甘入脾”等)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可以预期,今后不仅将有新的学科加入《内经》研究的行列,而且那些已经参与《内经》研究的学科将会进一步拓展研究广度和深度,为内经学的多学科整合增添新的内容。

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学科创生、演进的重要动力。当今的大科学时代,为《内经》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工具库。完整学科意义的内经学,是大科学时代多学科整合的产物。整合不是凑合、拼合、简单加和,各个相关学科对《内经》的认知成果既可以有相对独立的学科属性,又要在相互投射、观照中逐步融为一体。今后,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应该在对《内经》进行深度开掘的总目标下,通过一系列综合性论题的引领紧密合作、协力攻关。我们坚信,在各相关学科的协同助力下,内经学将与时俱进地“融会新知,发皇古义”,通过众多学科交相辉映的学术光谱可持续地展示《内经》的博大精深。

猜你喜欢
内经经学主题词
评《明初经学思想研究》
日本经学史著分期分派说述评
Contents and Abstracts
智能传感器的智慧战略,新技术创造新价值
经学与当代中国
《内经》理论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明代医家芮经墓志铭考释
浅谈“生病起于过用”与养生
取消公文主题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腔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4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