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琨
摘要:芮经为明代宁夏名医,医术精湛,然史籍关于他的记载仅《乾隆宁夏府志》中“通脉理,修治丸散尤精,往往有奇效,一时重之”18字。墓志铭的出土为了解其生平、医术提供了重要材料,可补史之阙。本文在墓志铭考释的基础上,对其遵奉《内经》《难经》之旨,精通脉理,强调八纲辨证,重视脉诊等医学思想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芮经;墓志铭;《内经》;《难经》
《明诰封武略将军明轩芮老先生墓志铭》一件,于2002年银川市正丰花园楼盘施工时出土。砂石质,保存较好。志长56 cm、宽54 cm、厚10 cm。四周双线阴刻边栏,内饰以卷云纹。志文竖行楷书阴刻,共29行,满行38字,共921字。现藏银川市文物管理处。史籍中关于芮经的记载仅《乾隆宁夏府志》中“通脉理,修治丸散尤精,往往有奇效,一时重之”寥寥数语。生平亦未详。芮老先生墓志铭的出土,为了解其医学技艺、思想及芮氏宗谱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兹移录志文如下:
明诰封武略将军明轩芮老先生墓志铭
呜呼!老先生之遘病也,余适北上。余以老先生素尊生、工调摄、且寿人多,必能自寿,口口何寻以仆闻。明年,肖轩均持友人茂才澄吾黄君状蕲余铭。老先生与家君近联姻亚,余自幼叨老先生爱知又稔,谊弗容辞,谨志而铭之。按状:老先生讳经,字汝治,号明轩。其先乃直隶镇江丹阳人。洪武季,祖诚以小旗戍宁夏,遂为夏人焉。数传而生遇贤,遇贤生老先生。老先生生而颖异,贞介醇谨,为儿时即能甘澹泊、习勤瘁,拮据家政,倜傥有大志。第迫于户役,遂业医业。仅浃岁,俞跗而下诸方书,靡不淹贯。诊候俞募,尤独得窍系。比及三年,五色诊病,知人生死,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甚精,方之古明医,亦未远过。即剧瘕痼疾,数年不起者,应乎辄愈。凡王侯贵介,多所倚命。暨各边郡,咸不远千里而币聘焉。先是抚制鉴川王公(学)甫,下车诘老先生以输会、支兰、奇咳诸术,及验之,诊疗若持左券。遂大奇之。因属之标下,恩遇若家人父子。然是时,名满关西,家赤殷殷起矣。老先生视之澹如也。自嘉靖丁巳至隆庆戊辰,先后首功五,上职晋千兵,当道奖藉数十次。时有以地方都司拟咨者,固谋算材德致然,而医之功实为之本根。呜呼!今之执鞭鞲属桑犍介胄起家者,比比然也。躬擐跋履援抱而亲矢石,所活人能几?而老先生以诊候为间谍,以方书为纪律,以神圣功巧为前茅,镇静守之,药石攻之,霸王道时出没之,辄为人入关格擒二竖,复七表八里,扶衰历于长春,起痫瘰痛痛于解悬,所活人不既什伯。于诸介胄家哉,用能式培民命,而国脉实嘉赖之矣。《八十一难》云:上工十全九,其次十全八,其下十全六。工若老先生者,其邻于上焉者乎!今之晋若职累我家,匪遇也,宜也。盖贵贱易心,浓淡异遇,人情大抵类然。老先生既贵,虽败夫牧监,一有蕲恳,即严寒盛暑亦不辞诊疗。其阴德又实弘多矣!老先生以口衰之年,获震索之再。或者人之不足,而天特为之偿欤!老先生于嘉靖壬午九月廿有六日,以万历戊戌正月初二日卒,寿享七旬有七。配魏氏,卒;继史氏,亦卒。俱诰封宜人。它若一郭与许,咸以次侧焉。先是太宜人止生老先生,暨一女,适刘初老先生。尚未嗣,刘已再男矣。太宜人命老先生负刘仲男式毂似马,即肖轩均继先也,入芮姓,习老先生业。拟继嗣应旗役斩首,升试百户职,配舍人口柳庄女。嫡男二:日光先,许出,袭老先生职,聘挥使,熙庵戴均女;日荣先,郭出,尚仪宾,聘璺林奉国将军允斋均女。女二,俱魏出,长适家君,次适书办官文山杨均。孙男一,孙女三,各获聘许,俱继先出。老先生为人忠孝,睦以娴任,以恤居家,历口大要,以俭约勤慎为本、恬静无事为福。遘壬辰之变,其粹清早茔,犹靡悔焉。卜本年九月廿四日,葬于南郊之原,衬乎魏、史之垄。其铭日:其德雍雍,其口口口。上池秘术,见垣可齐。活人孔多,同脉是倚。阀阅世胄,谁日不宜。令终有俶,荫藉无期。呜呼,先生口哉,其无愧欤!
大明万口二十七年岁在巳亥秋九月陕进士肓寰田赋撰。
1.芮经世系、生平与家室
志主芮经,字汝治,号明轩。生于嘉靖壬午年(1522年),卒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志云“其先乃直隶镇江丹阳人”,即今江苏丹阳市。北宋徽宗时有名臣芮毓,任奉政大夫兼枢密院使,后升迁右司郎。“靖康之变”时,芮毓护驾康王赵构逃到临安(今杭州),并携家眷居于江苏溧水。芮毓生八子,是为江南芮氏八宗,只是宋金对峙,恐身罹其祸而遣八子各徙州县,未几宗便又散居全国各地。墓志云:“洪武季,祖诚以小旗戍宁夏,遂为夏人焉。”芮诚至芮经一脉,可能就是江南芮氏的分支。
明初实行卫所制度,所分千户所、百户所两类。百户所下设总旗二,“总旗领小旗五,小旗领军十”。小旗是明代军队编制的最小单位,芮诚即是领军10人的小头目。他背井离乡,远戍宁夏,也是明代军屯制度的产物。宁夏是明代北部边防重镇,朱元璋在废宁夏府、移民关中之后很短时间内,又“徙五方之民以实之,江南之民尤多”。苏皖、秦晋数万人被迁移到宁夏一带。很多戍守军户也便成为宁夏当地人口。芮诚在这时来到宁夏,是卫所编制内以戍守或屯种为职责的小旗,自然也是军户中的“正军”了。之后便在宁夏生根落户,“数传而生遇贤”,遇贤就是芮经的父亲。关于其父,志文没有更多的言辞,可能也是清贫一世。
关于芮经,志云“迫于户役,遂业医业”。明代的户类沿袭元制,以徭役定户籍,分为民、军、医、儒、匠、僧、户、道等类。“太祖籍天下户口,置户帖、户籍,具书名、岁、居地。籍上户部,帖给之民”。天下之人各以“本等名色占籍”。而且按照明代卫所军户的世袭制度,必须子袭父业,役皆永充,例不得分户。芮诚以“正军”戍宁夏,其子孙自然属军户,有继补军役之责。而他“迫于户役,遂业医业”,由此,我们可以简单得出两点认识:其一,嘉靖年间,军户的社会地位已十分低下,在这个个案的讨论中我们看到尚不如医户;其二,明初等级森严的户类制度及严禁私自脱籍、更换户类的规定已有所松动,或户籍管理者可以进行某种台面下的操作,这使芮经可以业医。客观来讲,明代医户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医、卜、相均被列为“方技”,不被重视,医家衣不温、食不饱者有之,逃户役者有之,贿赂官员改籍造册者亦有之。但军户因其身份的强制性及军役负担沉重,社会地位也十分低下,这一点王毓铨作过充分的讨论。明代中期以后,宁夏地区社会变化加剧,屯军土地被侵吞、盘剥现象日益严重,加之沉重的户役,寻找新的安身立命之法也在情理之中。与此同时,黄册制度紊乱、废弛现象已日益严重,而芮经是否入医户?毫无疑问,他一生以医为业,类于医户,但从墓志来看,他屡次因公受赏及子嗣袭职承荫,都在军户的官制体系之内。折中考虑,芮经的身份可能是军医户。
芮经天资聪颖,很有医学天赋,他博览医书,上自俞跗、下迄元明诸方书“靡不淹贯”;诊候精准,又擅长杂病辨治,“即剧瘕痼疾,数年不起者,应乎辄愈。”志云他曾为“抚制鉴川王公(学)甫”诊治。王崇古,字学甫,号鉴川,明代名臣,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西)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七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期间屡胜北敌著力兔、吉能各部,战功甚多,时人为其立“功德祠”;隆庆四年(1570年),王崇古迁宣、大、山西总督。那么,芮经为其诊疗也即在1564-1570年间,芮经时即42~48岁。这次诊疗是芮经事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王氏“属之标下,恩遇若家人父子”,且是时“名满关西,家赤殷殷起矣”,他的名望、社会地位及家庭境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当然,芮经的升迁和发展还有赖于其他更多的医治之功。志云:“王侯贵介,多所倚命。暨各边郡,咸不远千里而币聘焉。”自嘉靖丁巳(1557年)至隆庆戊辰(1568年)年间,他“先后首功五,上职晋千兵,当道奖藉数十次。时有以地方都司拟咨者”,“千兵”即“千户”秩,与卫所统兵千户绝不同,只是因功而授的荣誉头衔。墓志首题“诰封武略将军”,也是无实际职掌的散官名,从五品初授之阶。
芮经娶妻妾者共四:元配魏氏、继配史氏,皆为明代命妇,因其官封五品而获宜人封号,先芮氏而卒;侧室郭氏、许氏。起初,芮经的妹妹(或姐姐)嫁刘初老先生,已生二男,而芮经尚无嗣子,他的母亲便主张将刘氏第二子过继给芮氏,即志文所说“肖轩均继先”,其实算是芮经的外甥。芮继先承袭芮经从医业,但因“继嗣应旗役”而革为百户职。芮经嫡男二:一为芮光先,许氏生,袭芮经职,又官至指挥使,为卫所一级最高军事长官,秩正三品;一为芮荣先,郭氏生,尚仪宾,得以攀附皇亲,志云“聘丰林奉国将军允斋均女”,虽仪宾只给禄不预政事,但芮氏也由此显贵。元配魏氏为芮经生有两个女儿,长女嫁给墓志撰者之父,次女嫁给“书办官文山杨均”。孙男一、孙女三,皆芮继先所生。志文撰者为芮经外孙田赋,通篇称其“芮老先生”,熟稔程度非同一般,所记生平之事当更可信。
在芮经汇集的《杏苑生春》一书中,其身份为“医正”,洪武十七年(1384年)规定,府、州、县均设医学,作为专门的医疗行政管理机构,其管理者是医学正科、医学训科。府设医学正科一人,从九品。从《嘉靖宁夏新志》所绘“宁夏城图”来看,所设“医享(学)”位于庆王府外的东南角,芮经为医正时即在此办公。而丰林王府正好位于医享(学)的正北,二者隔路相望。地理位置上的临近,或许为芮经次子芮荣先与丰林奉国将军允斋均女的姻缘提供了某种机缘。
2.遵奉《内经》《难经》而尤精经脉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作为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含有丰富的中医学理论与中医防治疾病技术。《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以答疑体解答、发挥《内经》的理论问题。《内经》《难经》历来被医家奉为经典,芮经诊疗疾病效验如神,也正是精研了“二经”的理论与方法,并通过不断探索、实践,而独得窍系。墓志中关于其医术及疗效虽颇多夸饰和引用之语,但也不失为考察其医学成就的重要材料。下面结合志文略作说明。
志云:“诊候俞募,尤独得窍系。比及三年,五色诊病,知人生死,决嫌疑,定可治。”俞募,指背部俞穴与腹部募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聚集于背腰和胸腹部的代表穴。中医有俞募配穴法,即指二穴相配以治疗本脏或本腑及相关疾病的方法。五色诊病,“五色”出《灵枢》,指反映五脏病变及各种症候的五种病色。以青、黄、赤、白、黑五色,分属肝、脾、心、肺、肾五脏,而五脏在面部的反映有一定位置,根据相应部位的色泽变化以诊断疾病,大致是:青主风、主惊、主寒、主痛;赤主热;黄主湿;白主血虚、主寒;黑主痛、主血瘀、主劳伤。依五脏脉象变化以判断疾病和预后的吉凶、生死,谓之五决。《素问·五脏生成篇》:“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所谓五决者,五脉也。”《灵枢·经脉》云:“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于脉症决生死之法,《内经》垂训较多。芮氏能独得窍系,知人生死,决嫌疑,定可治,也定是精通《内经》之旨。
又云:“抚制鉴川王公(学)甫,下车诘老先生以输会、支兰、奇咳诸术,及验之,诊疗若持左券。遂大奇之。”“输”即输穴,输与俞、腧通,故亦作俞穴、腧穴。意为脉气所至较强盛,犹如水流之注输于深处,故名。《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府六腧,六六三十六腧。经脉十二,经络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留为荥,所注为输。”意即心、肝、脾、肺、肾五脏,每藏有井、荥、输、经、合五腧,是为二十五腧;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府,每府有井、荥、输、原、经、合六腧,是为三十六腧。脏有五,府有六,又加心包络经,则为经脉十二。十二经各有一个输穴,即太渊(肺)、三间(大肠)、陷谷(胃)、太白(脾)、神门(心)、后溪(小肠)、束骨(膀胱)、太溪(肾)、大陵(心包)、中渚(三焦)、足临泣(胆)、太冲(肝)。经络所行之气即五腧间。“会”亦指腧穴,因穴位为经络气血会聚之处,故名。《灵枢·小针解》:“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张介宾说:“人身气节之交,虽有三百六十五会,而其要则在乎五腧而已。”支兰,指人体的脉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上有绝阳之络,下有破阴之纽,色废脉乱,故形静如死状。太子未死也。夫以阳入阴,支兰藏者生;以阴入阳,支兰藏者死。”张守节《正义》引《素问》曰:“支者顺节,兰者横节。阴之兰胆藏也。”奇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云:“受其脉书《上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石神》《接阴阳禁书》,受读解验之,可一年所。”仓公在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拜见了他的老师阳庆,阳庆传给他黄帝、扁鹊的数种医书,其中之一便是《奇咳术》。《素问·玉版论要篇》云:“《奇恒》者,言奇病也。”龙伯坚认为“《奇恒》可能就是《奇咳术》”。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也;恒者,得以四时也。可知,王学甫当时所患定是鲜为人知的奇恒之病。而芮经之所以“诊疗若持左券”,这与他精通《内经》有很大关系。“《内经》之论疾病者不及二十余篇,而论奇恒之章有八”。芮氏善经脉,又比类奇恒,故能从容诊治。结果也令王氏“大奇之”。
又云:“《八十一难》云:上工十全九,其次十全八,其下十全六。工若老先生者,其邻于上焉者乎!”《难经》“十三难”云:“经言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七,下工者十全六。”《新刊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卷一云:“上工者,能知五藏声色臭味而为五藏之病,又知寸口尺内脉之相应,又知相胜相生之理,知此三者,则治病十可全九;中工者,能知五藏声色臭味及寸口尺内脉之相应,而不知相胜相生之理,则治病十可全八;下工者,但知五藏声色臭味而已,则治病十可全六。”《难经》所谓五藏各有色臭味声液,即肝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声呼,其液泣;心色赤,其臭焦,其味苦,其声言,其液汗;脾色黄,其臭香,其味甘,其声歌,其液涎;肺色白,其臭腥,其味辛,其声哭,其液涕;肾色黑,其臭腐,其味咸,其声呻,其液唾。寸口尺内脉,《说文解字》:“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难经》“一难”云:“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藏六府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又“二难”云:“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日尺寸也。”中医诊脉要懂得从寸口脉的缓急、沉浮、强弱、滑涩来辨识疾病,是谓“相应”。“相胜相生之理”,指色与脉相克相生之脉象,《难经》“十三难”云:“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者,即死;得相生之脉者,病即自己。”而芮老先生诊病,则是色、脉、尺肤三种诊法皆通晓,故能十而全九。
又云:“辄为人入关格擒二竖,复七表八里,扶衰历于长春,起痢瘰痛痛于解悬,所活人不既什伯。”关格,言脉象,指人迎与寸口脉俱盛极,盈溢于府,格拒六阴,系阴阳离决之危象。《灵枢·终始》云:“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日溢阳,溢阳为外格。”又“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日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日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或谓阴阳偏盛,不能相互营运。《灵枢·脉度》:“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日关;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也,故日格。阴阳俱盛,不得相容,故日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七表八里亦为脉象分类法,又称十五脉。《脉诀》把二十四脉分为七表、八里、九道3类。七表即浮、芤、滑、数、弦、紧、洪脉;八里指微、沉、缓、涩、迟、伏、濡、弱脉。
由此可见,芮经所奉方法论,基本从《素问》《灵枢》及《难经》中可找到对应,显然是承接了“二经”的医学思想和方法,尤其是对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腧穴针刺、病因病机、诊法治则更为精通。《杏苑生春》卷1首篇“医学习业”中就讲到“医不读《灵》《素》,何以知阴阳运变、德化政令”“医不读《难》《素》,何以知神圣工巧、妙理奥义”,这可能就是芮经行医深切的心得体验。
3.结语
古人之论医,常有治病如用兵之说。志云:“老先生以诊候为间谍,以方书为纪律,以神圣功巧为前茅,镇静守之,药石攻之,霸王道时出没之,辄为人入关格擒二竖,复七表八里,扶衰历于长春,起痫瘰痛痛于解悬,所活人不既什伯。”这是对其精湛医术的生动表述。兵法讲求形势、权谋、技巧,医术注重诊候、制方、用药;无深谋远虑则势必倒戈败绩,不细察明诊则贻误害人;二者事殊而理同。然兵能卫人之死,不能养人之生。芮老先生出入患难之场,随病察诊,据脉立方,救人于危难,扶衰历于长春,活人甚众,实天地之大德。凡疾厄来求者,“虽败夫牧监,一有蕲恳,即严寒盛暑亦不辞诊疗”,表现了他普同一等、同仁博爱的医德。
本文基于出土墓志,对明代宁夏名医芮经的世系、生平、医术进行了考释。芮氏博览医书,贯通古今,又能博采约取诸家之长;遵奉《内经》《难经》之旨,精通脉理,诊治重视四诊,强调八纲辨证;善治疑难杂病,屡有奇效,活人颇多,医功卓著。在宁夏方志“方技”条,明代医家除芮经外,还有张琦、黄俊、张景皋、方悛、吴通、徐恭、胡杰等人,可惜他们高超的医道没有进一步的记述。芮经墓志铭的出土,为了解芮经及明代宁夏地方医疗水平提供了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