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照莹
(辽东学院 化工与机械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3)
手机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与快捷的同时,也给人的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在国外,相关研究将手机使用人群中产生的成瘾现象称为“问题性手机使用”;国内则称为手机成瘾倾向或手机依赖。“手机依赖作为一种过度沉迷手机使用的状态,会对个体造成一系列消极影响。”[1]在大学生群体中,手机依赖现象较为普遍。“iiMedia Research的调查数据显示,44.9%的大学生每日手机上网时间为3~6小时,12.5%的大学生上网时间达到了6小时以上,超半数大学生上网时间较多,均超过3小时。”[2]大学生手机依赖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学业与日常活动,也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相关领域的学者也开始关注与研究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干预问题。传统的大学生手机依赖干预主要是行政与纪律干预,最普遍的手段就是学生管理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纪律教育与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干预者主要是辅导员以及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课教师等。传统干预手段的实践结果表明其收效甚微,尤其对于拥有大量课后时间的大学生没有任何约束力。为了寻找有效的干预途径,一些学者开始通过心理学手段进行干预。牛临虹利用正念疗法来干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研究结果表明正念疗法对手机依赖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及共情能力的影响显著[3];陈德冰运用叙事疗法研究青少年手机依赖问题,为破解青少年手机依赖难题提供了新的视角[4]。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症状,但也存在着难以推广的局限。由于大学生手机依赖具有群体性的特征,要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定范围内的成效,必须寻找新的干预途径,帮助大学生走出手机依赖的困境,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基于此,笔者将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技术应用于大学生手机依赖干预之中,提出大学生手机依赖干预新的模式。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是由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研究协会(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 MRI)“简短治疗”模式中的“简捷治疗”理念发展而来的,其核心观点是用最短的时间解决心理咨询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治疗的基本方法就是强调咨询者现有的资源并加以利用,促使其思想的积极改变。有3个问题始终贯穿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模型运用的过程:一是咨询者希望在会谈之后获得哪些收获;二是如果这些希望实现了,会有哪些收获;三是有哪些已经发生的事,可以使咨询者的希望得以实现。上述三点是应用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模式进行个体咨询会话时始终使用的流程,如果将其会话技术运用于手机依赖大学生的团体咨询治疗方式中并能取得显著效果,将为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开辟新的视角。
基于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手机依赖干预过程主要分为明确问题、正确认知、聚焦目标、小步行动、相互监督、后期跟踪6个环节。
明确问题也可以称作确定问题,它是基于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手机依赖干预过程的首要环节。手机依赖是大学生在使用手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难以控制的成瘾行为,是因过度使用手机而形成的一种一般心理问题。
大学生正确认识并科学使用手机是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模式下对手机依赖干预的基础环节,也是干预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前提。正确认知就是要正确认识理性使用手机的重要性,认识到使用手机的“双刃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大学生使用手机时的自我控制能力。大学生要认识到手机不是大学生生活、生存的必备工具,它只是时代发展进步的技术特征,是大学生获得资讯、进行人际交往、沟通信息、购物、娱乐的一种工具。在一定程度内,手机的使用能够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快捷与便利,但是,使用手机超过一定的度就会成为损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杀器”。所以,大学生应处理好使用手机与完成学业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核心就是学业始终是第一位的,必须做到健康使用手机。所谓健康使用手机,一是指使用手机不过度;二是指利用手机获得有助于完成学业的各种资料;三是指利用手机丰富大学的生活,使得大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聚焦目标是解决手机依赖的关键之一,也是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模式的精髓。“该技术的精髓在于通过挖掘个人自身资源,找到例外可能,帮助其看到未来希望。”[5]因此,为产生手机依赖的大学生确立干预目标意义重大。对于产生手机依赖的大学生,可以采用“奇迹问句”来探寻其目标:“假如你的手机依赖成功地戒掉了,你最希望参加的活动或事情是什么?”通过这样的询问方式,使大学生把聚焦点转移到问题解决之后的对未来情景的展望,通过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向往促使大学生树立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对于产生手机依赖的大学生来说,目标聚焦关键点就在于目标指向的是未来美好的事物。
在干预者的指导下,聚焦现实与当下,从大学生目前所面临的外部条件与自身能力出发,帮助大学生制定克服手机依赖、具有可操作性的“一小步”行动计划。例如,“你现在怎样做,才有可能实现你所期望的目标?”在确立“一小步”行动计划后,以“一天”为行动周期,除了必要的手机使用以外,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不必须使用手机的活动中。同时,可以用1~10分的评价标准评价对目标的执行力度。如果对自己目前的目标达成情况满意,可以明确下一个“一小步”行动计划。大学生可以通过若干个“一小步”行动计划来逐步树立对生活的控制感,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手机依赖大学生“一小步”行动计划实施以后,为了进一步强化行动效果,提升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大学生相互之间可以监督彼此“一小步”行动的执行情况,监督者可以用1~10分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对方“一小步”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大学生之间根据对方的评价结果,寻找与概括“一小步”行动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调整下一步行动计划。
后期跟踪是基于焦点解决短程治疗大学生手机依赖干预过程的最后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所获得的干预成果。在理论界,大学生手机依赖也被称作手机成瘾,一次性的大学生手机依赖干预成功并不意味着大学生手机依赖成瘾症状的完全消除。为避免手机依赖现象出现反复,干预者还要通过技术手段继续跟踪干预。干预的过程可以重复明确问题、正确认知、聚焦目标、小步行动、相互监督五个环节,也可以根据被干预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某个或几个环节,仍然采用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模式下的团体咨询治序方式。
运用熊婕与周宗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该量表重测信度系数为0.91,效度系数为0.87)[6],对辽东学院某学院大学生进行手机依赖筛查,依据判断标准筛选出67名手机成瘾的大学生。其中,女生30人,男生37人,年龄在19岁至22岁之间,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67名手机成瘾的大学生分成实验组(35人)与对照组(32人)。对于实验组大学生,运用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模式进行人为干预;对于对照组大学生,则处于学校自然环境(没有人为干预)中。四周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大学生再进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测试,前后两两比较,以判断基于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模式的手机依赖干预效果。
实验组前测与对照组前测的得分比较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得分比较
由表1可看出,在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手机依赖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大学生在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手机成瘾倾向方面基本处于同等水平。
1.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显著性检验
实验组前测与后测的得分比较见表2。
表2 实验组前测与后测的得分比较
由表2可看出,在运用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模式进行手机依赖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在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手机成瘾倾向方面均得到显著改变。
2.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显著性检验
对照组前测与后测得分比较见表3。
表3 对照组前测与后测的得分比较
由表3可看出,由于对照组未实施干预,对照组大学生在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手机成瘾倾向方面测前与测后基本处于同等水平。
实验组后测与对照组后测的得分比较见表4。
表4 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得分比较
由表4可看出,在运用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模式进行手机依赖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大学生在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手机成瘾倾向方面差异显著。这说明,基于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手机依赖干预措施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基于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模式的手机依赖干预不是面向全体大学生,而是面向具有手机依赖症状或手机依赖倾向的大学生。所以,在进行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手机依赖干预前,干预者要运用手机依赖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测试,按照手机依赖的判断标准,准确无误地筛选出大学生手机依赖者。目前,评估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的工具比较多,包括:梁永炽的《手机依赖指数量表》[7];熊婕与周宗奎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王正翔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8]。在上述量表中,由于针对性强,符合我国大学生实际情况的量表是熊婕、周宗奎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 本文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筛选采用该量表。
基于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手机依赖干预,需要大学生依靠现有的资源做出实际行动。所以,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干预的效果至关重要,而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主要体现为“一小步”行动计划。符合自身实际的“一小步”行动计划是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实现的,产生手机依赖的大学生切忌制定好高骛远、无法实现的计划。
制定基于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手机依赖的干预方案,干预者素质的高低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是一个群体性现象,仅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纪律约束是难以取得可持续成效的,因此,必须依靠学校的心理咨询师,以团体咨询辅导的方式来实现对产生手机依赖大学生群体的干预。为此,团体咨询辅导老师要熟练掌握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核心技术,并结合大学生、自身的实际创造性地将该技术运用于大学生手机依赖干预之中。
为取得更好的干预效果,要深度挖掘学校、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共同构建大学生健康使用手机的有效机制。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并不只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家庭的共同支持。从社会角度来看,游戏开发商可通过后台接入公安数据网,一方面对使用手机游戏的大学生进行实名认证,另一方面,对于过度使用手机游戏的大学生进行技术控制。例如,超过规定的游戏时长,游戏开发商就要通过技术手段自动切断游戏链接。同样重要的是,大学生在使用手机与父母沟通时,父母也应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提醒子女要健康、科学地使用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