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方法: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体现生本教育理念、联系学生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关键词】统编教材 语文实践能力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58-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注重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培养这种语文实践能力的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而不是刻意追求语文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语文实践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探究、调查、访问等形式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那么,在全面使用统编语文教材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
一、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
不言而喻,被选入统编语文教材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这些文章在语言文字、结构、情感、思想、内涵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教师要利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使其能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服务。
(一)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
要了解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教师需要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及整套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来研究,了解和掌握各个学段内容目标的要求(特别是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
以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编者设计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是唤醒学生对自然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语言特点,能够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关于“自然”的主题,统编语文教材在小学低、中年段多次涉及,如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自然”主题,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夏天”主题,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大自然的秘密”主题,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大自然中的场景、事物”主题,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春天”主题,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大自然的奥秘”主题,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金秋时节”主题。教师只有整体了解整套教材对“自然”主题的编排,才能结合语文要素准确把握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侧重点——侧重于叙述人们对自然的观察、感悟,在阅读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该单元时笔者抓住“感受、生动、积累”三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生动的特点,以及积累相关的语言。对此,笔者设计了:寻找作者流露出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作者和父亲对鸟的喜爱之情、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等语言表达方式和特点,积累相关语言,然后尝试着运用类似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某种动植物的喜爱之情。这样引导学生把握“我与自然”的主题,既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又能够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科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承载着一定的育人功能,且都是以单元主题的形式编排课文,教师在备课时要抓住这一语文课程的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单元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先从统编语文教材单元整体上落实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两个教学目标,再对每一课的语文教学目标进行分解与细化,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以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为例,作为一个预测阅读单元,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让学生养成边阅读边预测的良好习惯,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并能够尝试续编故事。因此,教师要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形成边阅读边预测的阅读习惯。(2)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预测方法。(3)让学生学会续编故事。同时,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侧重于教会学生预测阅读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借助课文题目、插图、关键词句或者课文旁批等进行阅读;《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则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运用学到的预测阅读策略进行阅读,以及续编故事上;《不会叫的狗》一课的教学重点则应结合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经验,注重预测、续编等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这样围绕着单元目标进行单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设计,有助于學生逐步提升语文实践能力。
二、体现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应该在利用教材范例的基础上,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而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需要教师做到如下几点。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语文课堂上,除了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内容,教师还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比如,有的学生需要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那么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有的学生需要增强回答问题的勇气和自信心,那么教师就要时刻注意运用激励的手段鼓励其大胆发言;有的学生依赖性比较强,未形成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那么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召开大会》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是,鉴于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从兴趣爱好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分组,让拥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能从其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开展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如让朗读组的学生通过个人读、合作读、扮演读等展示自己的学习探究成果;让擅长画画的学生画一画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让擅长发表议论的学生谈一谈狗熊每次发布通知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等等。在观看不同小组汇报学习结果的过程中,学生的不同学习心理需要既得到了满足,语文实践能力也有所提升。
(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人的一生发展中的重要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实也有助于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熟读和精思文本内容,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原有局限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军神》一课的时候,许多学生往往只抓住课文的内容情节阅读,而忽视了课文题目的用意。对此,笔者从题目入手,启发学生思考“军神”与“军人”有什么区别。这样引导,不仅有助于突破学习难点,而且使学生从关注语言内容转向了语言形式,发展了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找准教学切入点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对话:你从哪可以看出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再次与文本对话,并结合插图和上文中的“一个”“只有”等词语感受到了树和鸟的孤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发展了思维,而且语文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发挥评价作用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使学生能够依据评价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调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旨在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这一阅读策略目标的引领下,教师就不仅要关注学生通过阅读提出了什么问题,还要了解学生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并注重对学生学习“提问”策略过程的关注与评价。这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联系学生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现实生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实践条件。
(一)联系生活提升感悟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学习需要把语文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一种亲切感,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在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的“识字加油站”中,需要学生认识的生字是游览公园时看到的導览图,导览图中有各处景点的名称,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回想自己平时去公园或者景区游玩的时候,在导览图中看到过哪些景点,这些景点上写的是什么字,自己在游览过程中认识了哪些汉字。这样引导学生识字可以使学生对需要认识的汉字的根源一目了然,不仅激发了识字的积极主动性,而且树立了在生活中识字的观念,养成了良好的识字习惯。
(二)还原生活情境增强代入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平台,以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例如,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注意说话的语气》的口语交际课,如果教师一上课就把说话应该注意什么强硬地塞给学生,那么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是枯燥乏味的。对此,笔者采取还原生活情境的方法,把学生平时相处时说话的方式和语气以短视频的形式播放给学生看,并让学生对这些同学说话的方式和语气等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总结提炼口语交际时的注意事项。这样引导学生学习,润物无声,不仅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习得了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心智、情感、态度等。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并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时间与空间,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李志清(1975— ),女,广西陆川人,大学专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陆川县平乐镇平乐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