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对话,让幼儿敞亮地走向世界

2021-10-24 05:21黄海滨
教育家 2021年36期
关键词:师幼幼儿教师

黄海滨

2018年11月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园规范发展,必须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建构良好的师幼关系是使幼儿在幼儿园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衡量幼儿园办园水平的重要指标。对话关系作为师幼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一种教师与幼儿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的关系;是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通过倾听和表达进行的双向沟通;是双方在知识、情感、智慧和精神层面的共同成长。

关注人文,营造公共对话环境

人文关怀教育理念在教师与幼儿对话关系中体现为双方的“同频共振”,即教师蹲下身子,与幼儿同视;参与活动,与幼儿同试;稚化思维,与幼儿同想。教师需要以平等的理念、理性的态度、开放的姿态创设“公共空间”,通过与幼儿的交往与交流,将分散的幼儿个体聚集形成“交往共同体”,创设有效的“对话空间”。

教师的尊重是建立对话关系的前提。一是尊重幼儿人格。幼儿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教师要在尊重幼儿人格的基础上,形成与幼儿“视界融合”的状态,更多地从幼儿的生活中了解幼儿的真实需要,真正为幼儿创设属于他们“最近发展区”的对话学习空间。二是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3-6岁的幼儿正处于吸收性心智阶段,对周围的世界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这是幼儿主体性的表现,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和心理发展特征,采用合适的教育方式与幼儿展开对话。三是尊重幼儿间的差异。生活经历和经验的差异容易造成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以往经验和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独有的感受和体验,根据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对话方式。

教师的关爱是维系对话关系的纽带。高尔基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教师需要用正向情感来与幼儿对话,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爱与鼓励,用亲和的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和表情语言来表达对幼儿的关爱、肯定和抚慰。一句肯定的话、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拥抱,都可以给幼儿极大的精神鼓励,促使孩子勇敢地向着未来进发。

教师的权威是创造对话关系的引领。在对话关系中,教师要将自己的权威融入情景,鼓励幼儿勇于质疑,用问题连接已有经验与未知经验,引发好奇心,推动幼儿自身“既知”与“未知”的碰撞与连接。比如,《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到困难,除了要细心观察,还要善于动脑。勤于实践。但如果缺乏质疑思维,就容易把这个故事局限为刻板的结论,教师所要做的就是鼓励幼儿去质疑、去尝试,用科学研究的精神去验证故事的结论。

主动倾听,捕捉平等对话时机

教师作为对话关系中“平等的首席”,要摒弃唯我独尊的心态,做幼儿灵魂的倾听者。倾听不仅仅是听幼儿说什么,还要倾听话语背后的含义,了解幼儿话语背后的原因,即搞清楚幼儿为什么会这样说。倾听需要教师具有明确的主体意识,不断提升倾听能力,在倾听中发现“他性”,静待幼儿的“自我完成”。

尊重双方的主体性是有效倾听的前提。对自我主体性的尊重是教师与幼儿进行良性对话的基础。首先,教师要把自己当成主体,着眼于“我思”“我言”“我行”,要通过自我反思、自我剖析来实现自我更新,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样才能在把握话语权利的同时拥有对话能力,听懂幼儿的思想,在与幼儿共同参与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支持与引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其次,教师要在倾听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倾听幼儿的观察心得,分享幼儿的发现成果,与幼儿共同决定学习的内容,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倾听与追问中提高幼儿的主体自觉与主体能力。

对话双方的他性差异是倾听的主要内容。进行对话意味着对话双方的观点存在差异。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发现者,都需要一个分享的空间。教师要尊重幼儿的立场和发现,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评估幼儿发现的价值,通过倾听幼儿的自我评价,进一步感受幼儿的内心,激发幼儿的主体性,促进幼儿自主地、能动地发展。

静待幼儿的自我完成是倾听的重要方式。等待对话意味着教师相信幼儿具有发现世界、探索世界的能力,支持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独立表达、独立决策。教师要在对话的过程中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实现“自我完成”。

稚化思维,寻找同频对话交点

师幼对话关系不能囿于集体教学活动和知识的传授过程,而应该扩展到教师与幼儿相处的全部过程中。教师要用心体察幼儿的生活,寻找与幼儿进行同频对话的交点。

对话童稚化。一是与幼儿建立稳固的情感依恋。幼儿行为带有强烈的情绪性,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情绪特征,与其培养良好的感情,让幼儿对教师产生较为稳固的情感依恋,从而实现“亲其师,信其道”。二是以游戏角色与幼儿对话。游戏性语言在与幼儿进行对话的过程中收效甚好。这要求教师扮演游戏的角色,以角色的身份与幼儿进行对话,从而让幼儿打开心扉,以便更为深入地了解幼儿内心。三是以正面语言进行对话。幼儿只能了解事物的表象、不能进行综合深入的分析,教师要尊重幼兒的这一认知特点,用具象化、童稚化语言与幼儿对话,切忌说反话。

对话生活化。瑞吉欧资深研究教授乔治·福门博士认为,最佳的时刻是简单细小的寻常时刻,而不是那些庞大复杂的时刻。教师要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在与幼儿的相处中观察、发现、选择、挖掘适合幼儿的课程内容,在实施过程中生成新的内容。比如,教师收到了某幼儿送来的一枝刚从树上折来的茶花,在这个既有情感表达又有违“花儿好看我不摘”行为规范的事件中,教师一方面要接受幼儿的爱,另一方面要注意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鼓励幼儿正确地表达爱,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

对话共场化。良好对话关系的前提是参与交流的多元主体同时“在场”并“共场”,其表现在师幼对话关系中就是指对话双方通过多种方式的共同参与。一是与幼儿共同创设学习环境。教师可与幼儿一起讨论活动空间的设计与布局、区域标识的创建,共同收集、制作游戏材料,共同商讨游戏规则。二是与幼儿共同决策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决策可以让幼儿与同伴共享学习课题,在学习共同体中进行交流、探讨,从教师指令的执行者变成主动的学习者。三是与幼儿进行开放式讨论。在不设标准答案的讨论中,教师与幼儿各抒己见,帮助幼儿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学会用实践来验证观点。通过开放多元的交流,让幼儿充分表达,学会倾听,并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多种感官进行学习。

生命在对话中敞亮,主体建构在自我与他人的对话中实现。幼儿在与教师的“我”和“你”的世界中丰满羽翼,才能自信地走向“他”世界,成为一个人格完整的人。

(本文系2020年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立项课题“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对话型师幼儿互动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FJJKXB20-1012)

责任编辑:于杏林

猜你喜欢
师幼幼儿教师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幼儿园师幼互动现状调查研究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秋天在哪里
师幼互动那些事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