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明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龄人群的比例持续上升,而我国也逐步步入一个老龄化的社会。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患者更容易伴有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心肺功能储备更差,更难承受手术和术后并发症的打击。因此在术前和术后可能会接受更多的检查和化验,患者和家属也唯有真正了解了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特点,才能更好的配合完成术前检查及围手术期的护理。在医院护理工作中,护理安全管理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指在护理工作中对护理失误进行避免,从而将法律法规制度允许范围外的机体结构、功能、心理上的损害或死亡的发生减少到最低限度[1]。近年来,老年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日益提升[2]。本研究统计分析了2018年5月—2019年8月我院老年慢性病患者800例的临床资料,探讨了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在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我院老年慢性病患者800例,纳入标准:(1)年龄均在60岁及以上;(2)均具有齐全的病历资料;(3)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具有较差的依从性;(2)有精神病史;(3)有语言障碍。依据治疗方法分为管理路径组(n=400)和非管理路径组(n=400)两组。管理路径组中男性患者232例(58.0%),女性患者168例(42.0%),年龄61~86岁,平均(73.5±9.4)岁。在年龄分布情况方面,61~70岁312例(78.0%),71~86岁88例(22.0%)。在疾病类型方面,脑梗死126例(31.5%),脑出血后遗症102例(25.5%),高血压88例(22.0%),冠心病50例(12.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4例(8.5%)。非管理路径组中男性患者230例(57.5%),女性患者170例(42.5%),年龄62~84岁,平均(74.2±9.8)岁。在年龄分布情况方面,62~70岁310例(77.5%),71~84岁90例(22.5%)。在疾病类型方面,脑梗死124例(31.0%),脑出血后遗症100例(25.0%),高血压90例(22.5%),冠心病51例(12.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5例(8.8%)。两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非管理路径组 未采用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只接受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用药,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等。
1.2.2 管理路径组 采用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具体操作为:(1)将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建立起来。安全管理小组成员为护士长、具有较为丰富的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依据护理经验及患者的实际病情将安全管理路径内容制定出来,包括入院时的安全风险评估、安全宣教、效果评价等;(2)对培训护理知识的力度进行强化。将护理人员定期组织起来,总结并分析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让具有较为丰富的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对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进行讲解,然后组员共同讨论,将更为有效的护理措施研究出来;(3)对护理监督进行强化。将护理监督小组成立起来,培训护理人员过程中严格依据护理人员沟通能力、临床处理能力等,对监督护理人员实际护理水平的力度进行强化,定期考核,将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寻找出来,对护理质量进行不断完善。
(1)摔倒、褥疮;(2)护理满意度。将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发放给患者,总分100分,分为不满意(0~59)分、比较满意(60~85)分、十分满意(86~100)分[3]。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管理路径组患者的摔倒、褥疮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管理路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摔倒、褥疮发生情况比较[例(%)]
管理路径组患者中十分满意200例,比较满意184例,不满意16例,护理满意度为96.0%(384/400);非管理路径组患者中十分满意184例,比较满意152例,不满意64例,护理满意度为84.0%(336/40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龄人群的比例持续上升,而我国也逐步步入一个老龄化的社会。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患者更容易伴有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心肺功能储备更差,更难承受手术和术后并发症的打击。因此在术前和术后可能会接受更多的检查和化验,患者和家属也唯有真正了解了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特点,才能更好的配合完成术前检查及围手术期的护理。在老年患者的护理中,常规护理虽然能够将一定的效果获取过来,但是其展开中心为患者病情,没有充分关注护理工作中的安全因素,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护理安全管理包括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提高用药安全、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严格防止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严格执行手卫生,符合医院褥疮控制的基本要求、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防范与减少压疮发生、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5-6]。相关医学研究表明[7-8],护理安全管理路径一方面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意外和纠纷现象发生的减少,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对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进行倡导,目的为将安全管理小组成立起来,对护理人员进行监督,使其有效预测和处理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促进护理安全性的提升。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9-12],和常规护理组相比,路径管理组患者具有显著较少的意外和纠纷现象、显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以此认为护理安全管理路径一方面能够促进患者意外和纠纷现象发生的减少,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极易为患者所接受,因此在护理管理中推广应用护理安全管理路径极为必要。本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路径组患者的摔倒、褥疮发生率4.0%(16/400)、0(0/400)均显著低于非管理路径组16.0%(64/400)、10.0%(40/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路径组患者中十分满意200例,比较满意184例,不满意16例,护理满意度为96.0%(384/400);非管理路径组患者中十分满意184例,比较满意152例,不满意64例,护理满意度为84.0%(336/40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老龄社会的来临是无法阻挡的,无论是患者本人或家属,还是医生或护工,唯有认真了解老年人身体机能的特点,才能更好的明白治疗中的风险并加以规避。相信,随着微创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随着个体化综合治疗理念的传播推广,我们必将能够给更多的老人带来更加适合的治疗和护理[13-15]。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在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