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艳丽
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急诊ICU)大多病情更为严重、危急,需要尽快进行救治[1]。同时急诊ICU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更差,更容易发生各种安全事件。而无论由患者自身原因引起的不良事件还是医护工作不当引起的安全事件最终都可能招致患者或患者家属的强烈不满,容易引起护患纠纷[2-3]。当下人们对医疗纠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当下来源于急诊ICU患者医疗纠纷事件占比通常较高。医院必须采取措施,避免急诊ICU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而避免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是提升护理质量[4]。科学高效地护理管理方法,能有效激发护理人员潜能,提高护理人员热情,从而提高护理质量[5]。护理风险授权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本研究将主要探讨护理风险授权管理在急诊ICU护理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效果。
本研究共计纳入患者146例,均为2019年1—12月入住我院急诊ICU。所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患者办理入住急诊ICU手续时间先后顺序,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先入住我院急诊科ICU的73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为15~78岁,平均年龄为(47.25±14.37)岁。后入住我院急诊科ICU的73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龄为14~72岁,平均年龄为(46.81±15.09)岁。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护士长统一安排急诊ICU护理人员每日工作,提前1月进行排班,护理人员按照排班计划进行上班和值班。每日护理工作任务分配主要由护士长进行安排,必要时可自行调整。护士长同时需要监督检查护士每日护理工作执行情况、相关部门及院内相关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情况、护理资料填写情况等。定时分析急诊ICU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并探寻解决方案。了解护理人员培训需求,组织护理人员参与相关培训。并完成对护理人员出勤、日常工作情况考核记录等工作。
观察组应用护理风险授权管理。根据急诊ICU近年发展趋势及其护理工作特点,授权全科护理人员执行护理风险管理。以医院护理部下发护理质量评审标准以及护理缺陷评价标准为依据,结合本院急诊ICU具体护理工作情况,为各小组的风险管理内容进行细化。科内设置教育培训管理、院内感染管理、临床护理落实管理、护理文书管理、制度流程管理共5个管理小组。教育培训管理小组主要管理收集科内护理人员培训需求,讨论落实相关培训方法,落实相关教育培训工作。院内感染管理小组,主要根据本科实际情况,制定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及督促其落实。临床护理落实管理组,主要负责安排和监督临床护理具体工作的实施。护理文书管理组,主要监督管理护理文书质量。制度流程管理组,组主要依照医院及相关部门有关规定、管理制度、操作规范等对急诊ICU相关护理工作规范性进行监督、纠正等。科内所有护理人员根据特长和兴趣,选择一组参与管理。护士长统筹协调各组管理工作,同时协助各管理小组进行管理。各授权风险管理小组内自行分工执行相应的管理工作。各组需要对所管控范围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通过小组成员开会讨论制定解决方案。每月科内召开一次月度授权风险管理工作总结会议,各授权风险管理小组,总结本月内本组所管理范围内风险控制成绩以及工作问题情况,并对下月的本组的风险管理重点工作进行计划。科内每月评定先进风险管理小组,对小组相应成员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激发所有所有人员的积极性。
统计患者入住ICU期间护理差错、护理安全事件、护理纠纷、护理投诉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自制调查表,向患者或患者家属发放,调查分析患者或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满意度评价由患者或患者家属根据护理人员护理专业技能、护理服务态度、工作积极性、护理中差错发生情况等相关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有3个选项,分别是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患者例数所占比率与比较满意患者例数所占比率之和。
应用Excel表格软件,详细记录患者相关观察指标数据,然后分组计算相关项目指标所占该组所有患者得百分率。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方面单独发生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住急诊ICU期间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43例(58.90%),比较满意22例(30.14%),不满意8例(10.96%),总满意度为89.04%;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服务非常满意27例(36.98%),比较满意26例(35.62%),不满意20例(27.40%),总满意度为72.60%。经χ2检验,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所占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6,P = 0.008(P<0.05);两组患者中比较满意患者所占比率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497,P=0.481(P>0.05);观察组患者中不满意患者所占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3,P=0.012(P<0.05);两组患者中对护理服务总体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3,P=0.012(P<0.05)。
急诊ICU护理风险来源包括患者病情变化多端,随时可能恶化;同时还有部分急诊ICU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抵御风险能力差,容易发生安全事件;另外急诊ICU 患者受病情影响,其发生院内感染风险相对更大,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6-7]。但这些风险同时也是可控的,而最好的控制方法就是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工作由临床护理人员具体完成,护理质量的提高也需要通过相关临床护理人员才能实现。一般情况下护理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8-9]。常规的护理管理是由护士长统一负责管理全科护理工作,日常工作安排、监督管理等工作均由护士长完成[10]。大量的护理管理工作由护士长一人承担,护士长本人工作压力太大容易在管理上出现纰漏,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同时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也容易压制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潜能和责任心,大多数护理人员在工作上流于形式,只图完成护士长所安排的护理任务。所以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不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控制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授权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管理方式,其在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上,适当向护理工作人员授权,让护理工作人员参与护理风险管理,从而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和潜力,进而提高护理质量[11]。护理风险授权管理是将一部分的风险管理权力和责任下放于其他临床护理人员。为了科学地进行风险管理,需要具备一定相关管理能力的护理人员共同组成风险管理小组,各小组分工、协作管理教育培训、院内感染控制、临床护理落实、护理文书、制度流程等各项工作[12]。护士长全面协调和协助各小组开展相关管理工作。
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护理风险授权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相关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急诊ICU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授权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避免部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