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21-10-21 18:12:19卓泽东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7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小学高年级教学策略

卓泽东

摘要: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逐渐向纵向深发展,愈发强调“五育并举”,音乐教学则是这五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地学习音乐知识的起始阶段,小学音乐教学以提升学生审美为核心,以提升学生音乐欣赏水平为宗旨,以促进美育教育的有效开展为最终愿景。在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相应的音乐意境,调动学生的音乐欣赏学习内在动机,使其置身其中,充分体会不同音乐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基调,促进其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促进小学阶段美育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在小学高年级学段,教师的重要教学内容是音乐欣赏教育,通过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在接受音乐知识、强化自身音乐技能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更是能将学生从课业压力之中解放出来,调整情绪,有兴趣地投身学习。为此,立足本学段学生学情,学校切不可迫于升学压力而缩减音乐课时,否则可能会得不偿失。在课堂上,需要教师设法激趣,还要注重对教学方式的科学选择,在良好的的课堂环境中传授相应的音乐欣赏知识,将学生置于真实的音乐意境之中,在浸润式的体验中,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体验,牢固掌握相关音乐鉴赏技能,高效落实小学阶段的美育教育。

一、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

(一)可有效丰富学生的情感

音乐是一种有别于书法、绘画、建筑等表达形式的艺术,音乐作品中的歌词、旋律等具有叩响学生心灵之门的神奇魅力,更能在不断欣赏、品鉴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情感。比如,学生在认真欣赏完一部音乐作品后,一定会或多或少地从中获得一些体悟,不同的作品也会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或激动人心,或使人平静等,而这些不同的情感会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逐步深入地学习及鉴赏更多的作品,可有效丰富学生的情感,对学生想象能力及創造性思维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开始侧重精神生活的富足,而此方面,审美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使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教师必须早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艺术的神奇在于不同领域的艺术审美能力是共通、是“一通百通”的,由此,学校教育便可以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为抓手,有效提升学生多领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首先要意识到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意义,之后则要在课堂上营造出适宜的音乐氛围和意境,除了要引导学生欣赏、感受音乐作品自身所蕴含的美,还要带领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在音乐殿堂驰骋,让学生能够与音乐意境融为一体,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现状

虽然教师开始侧重教学的创新,但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欣赏教学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除了课时不足外及部分学校音乐教学设施不足等客观因素,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足及教师的教学模式陈旧等主观因素,才是导致音乐欣赏教学质量难有起色的根源。

(一)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足

目前,大部分学生对音乐欣赏课都不太感兴趣。这主要是由于在升学的压力下,学生需要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升学考试科目的学习上,加之家长的教育理念存在偏差,更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忽略了学生的综合发展,认为音乐学习与学生的成绩提升及升学没有直接关联,在这种双重因素的影响之下,导致学生学习本学科内容的主动性持续下降。学生的这种学习态度,必然会阻碍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教师的教学模式陈旧

此外,音乐教师的教学模式滞后,授课方式单一,使得课堂氛围枯燥无趣也是音乐欣赏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一大原因。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授课模式一般是先花费大量时间为学生介绍音乐作品的相关背景及音乐鉴赏知识,之后为学生播放相关作品,结合自己的理解为学生讲述音乐作品的内涵、情感及作品的意义等。在这样的授课模式之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突显,也缺乏与教师的互动,更无法真正融入作品意境。如此,让学生体会作品内涵,与作品产生共鸣,发现音乐作品的美等教学目标的实现一定是无从谈起。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非但难以实现学生多元学科素养的发展,甚至会遏制学生对音乐欣赏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此,教师十分有必要反思自身的教学方式,并结合实际作出合理的改变,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教代替学生的学。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引导,将学生带入音乐作品的意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真听、真感受来鉴赏音乐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三、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有效教学策略

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中,为了提升整体的教学实效,需要从根本问题上入手,通过对新课改理念的深入理解,结合当前教学形势,在把握学生能力发展规律以及实际需求的前提下,不断革新自身的育人理念,打造利于学生主动加入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用心走进音乐作品,品悟作品内涵,逐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音乐素养。

(一)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择音乐作品

当前,围绕当前的教学现状并针对学生难以主动加入学习过程的情况,教师应立足学生的角度,注重授课方式的策略性,调动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积极情感,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其可以主动与教师和同学畅谈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及体会,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作品中的美,使其走进音乐、爱上音乐,为其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基。对此,在选择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一改传统做法,将学生的兴趣和喜好考虑进去,如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流行音乐,但要注意,不可盲目选择,要从流行音乐作品中选择积极向上、欢乐明快、充满正能量的作品。先通过这些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敲开学生的音乐欣赏之门,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进而使其在音乐节奏的不断变化之中充分感受到音乐作品为其带来的积极情感。

(二)结合声势训练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作为有效的教训方式,声势训练是教师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声”指的是声音,“势”可理解为手势,拓展开来就是律动,结合起来,即是通过节奏及富有音乐表现力的声音+律动,深化学生对音乐的体验。

例如,在《来吧!踢足球》的音乐欣赏过程中,由于该作品中的第二个主题旋律非常欢快,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在欢快的旋律下进行“竹竿舞律动”,用拍手模仿打竹竿的动作,隔两拍击打两次,再用两根绳子替代竹竿,跟随旋律与节拍进行“竹竿舞律动”。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结合肢体进行声势训练,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及表達出音乐力度的强弱,这种直观感受、参与的学习模式,更加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规律,也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欣赏音乐作品,是优化音乐欣赏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营造优美的音乐意境

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元素,但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对音乐和对美的想象才能感受得到。为此,在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想象力和创新性思维,教师要做的便是帮助学生将这种想象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发挥到极致,使其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己在脑海中描绘可视、可感的音乐意境,使其在节奏、旋律、曲式等音乐表现中走进音乐作品,生发情感共鸣,获得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浸润,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及音乐审美素养。

例如,欣赏音乐作品《百鸟朝凤》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便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结合凤凰这一充满神秘色彩的形象,为学生讲述一些关于凤凰的神话故事及其象征义。之后教师可边为学生播放音乐边引导学生由节奏、力度、音色、旋律等角度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舒展的慢板乐、稍快的快板乐、鸟叫、华彩乐句以及快速尾声,想象百鸟朝凤的热闹场面,以及万物争荣的繁华之景,由此逐渐将学生带入音乐作品的美好意境,使其更真实地感受到音乐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充满生活气息的积极向上的情感。

四、结语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音乐欣赏教学是“五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不仅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丰富大有裨益,优秀的音乐作品还能浸润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其减缓学习压力,可见音乐欣赏教学的强大育人功能。因此,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自身都要重视音乐欣赏教学,教师更是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高效开展,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铖.关于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17):115-116.

[2]黄整.“联觉”在中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中的实践[D].泉州师范学院,2017.

[3]崔华琳,王忠.音乐作品之多维感受[J].音乐创作,2016(01):165-167.

[4]吕亚倩.解释学视野下的音乐教学[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6.

[5]杨晓叶.解析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J].北方音乐,2017,37(20):146.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小学高年级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6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4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1:44:32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40:42
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35:23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52:47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