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财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于中小学生体质给予了高度重视,伴随着学校体育工作的不断增强,学生的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方面的改变对于全民族健康素質提高以及现代化建设工作而言非常重要。但是现在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随着一些生活方式的转变健康观念尚且没有形成完善,教学过程中片面的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依然十分常见,中小学生面临着沉重的课业负担,不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育人理念对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严重的制约。
关键词:体质健康;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对策
自从教育部和国家体育局联合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的标准文件后,学校体育工作积极响应,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对体育教学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促使学校体育教学迈入了崭新的阶段,我国民族的未来发展和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良好的素质与体制才能够为国家的长远发展起到充分的保障,我们需要通过调查了解当前初小阶段学生的体质情况,对其体质特征和规律作出研究,相关部门需要意识到提高学生体质素养的责任所在,对此作出调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策略解决问题。
一、初小阶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分析能够发现很多学校学生的体质结果测评都处于中下水平,能够达到优秀级别身体素质的学生,数量非常少,面对这样的现象,在教学工作中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精神上引领学生展开体育锻炼,保证每天的锻炼时间在一小时以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体育教学进行深化改革,这是体育活动组织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当健康理念能够深入人心,体育活动的强度才能够被充分重视,这是为学生着重成长提高有利的条件。
测量学生的身高体重时,能够发现大多数学生中,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的比例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当然也存在一部分学生的体重过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学生家庭生活条件的影响,当然这只只是一小部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学生生活习惯,缺乏体育锻炼而造成的,学生对于自己的体质健康不重视,造成了大多数学生的身体数据无法达标,这一数据结果应该受到高度的关注。
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方法与策略
2.1落实政策
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中央及各地政府应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落实好文件精神,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人员对这一问题要进行重点思考。
2.2保证时间
只有在不断的体育锻炼中,才能提高人体的身体素质,没有足够的时间做保障,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学校要保证学生足够的课外体育运动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
2.3安排活动
大课间体育活动需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贯彻落实,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和学校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作息制度进行了调整,于是便出现了大课间体育活动,这种体育活动的原型,实际上是课间操,以课间操为基础进行发展,让学生有了更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长通常控制在30~40分钟左右
2.4加大投入
随着学校的不断扩张,学生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教学楼越发密集,活动场地却越来越小,人均使用器材的机会也会随之减少,这在大多数初小学校中非常常见,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机会和场地来进行体育锻炼,学校最好能够在每年的固定资金中拿出一笔费用用来购置器材和维护运动设施。
2.5足课齐师
按照学生年级的不同来设置相应的课时,对于小学生来讲,一二年级由于他们的年龄比较小,注意力相对不集中,所以每一周的体育课时最好能够多一些,通常为4课时最佳,而到三到六年级,学生的年龄不断成长,注意力也会愈发集中,我们的体育每周四课时,任何人都不能用任何理由来占据体育课, 为了保证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学校需要安排专业的体育教师来负责这方面的工作。
2.6转变观念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学校领导与教师应该意识到体育除了提升学生体质素质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及道德品质,转变体育教育理念,针对大众学生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2.7加强宣传
学校应该通过体育氛围的营造及媒体传播强化体育锻炼的宣传工作,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可以积极的在体育活动中发光发热,最好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进行运动。
2.8督导评估
教育监督部门应该对于学校体育活动的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的督导,将体育活动的监督工作纳入到评估指标体系中,将督导检查结果与日常工作检查结果、工作评比结果、校长年终考评结果直接挂钩,并将督导结果进行全面的通报,从而确保相关规定能够被有效实施。
2.9重视群体
学校应该就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广泛的意见收集,认真聆听教师及学生群众的意见,不断提高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丰富性。在不断的实践与反馈中积累经验,进一步推动校园内体育工作的进步。
2.10通力协作
体育教育的开展不能仅依靠体育教师来实行,文化课教师也应该积极配合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通过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使学生具有更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文化课教师不应过度占用体育课时间,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及课后时间从书本中脱离。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应该灌输重视健康的人文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2.11专业要求
作为开展体育教育的核心阵地,学校应该加强体育课的专业性与系统性,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中真正实现体制与体能的锻炼,真正学习到运动项目的技巧,从而获得终身体育的能力。
2.12家庭配合
在教育体系中,家庭与学校教育应该具有相通性及呼应性,家长应该充分意识到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及严峻现状,在家庭活动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通过陪伴孩子活动等方式在提升亲子互动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的将体育锻炼坚持下去。同时,家长在学生课后时间除了监督其完成教师的家庭作业外,不要额外给学生施加过重的学习负担,要为学生保留充足的休息与锻炼时间。
2.13政策推动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不能仅依靠学校的努力,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将体育考试纳入中、高考内容等措施带动学校、家庭及学生本身对于体质锻炼及体育运动的重视。在中考与高考中,体育考试项目应该具有衔接性与连续性,同时,社会与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健康发展理念的宣传,转变大众重智育而轻体育的理念,通过国民整体身体素质的提升,带动重要学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
总结
健康是人类永恒关注的话题,只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够支持人们实现个人的自我发展,而只有当全民身体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时,社会的正向发展才能够具有重要的支撑。因此,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学校应该强化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做好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与提升工作,使学生的健康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冯欣.动态干预,"全面"健康——学生体质健康的突出问题与干预举措[J].田径,2021(05):61-62.
[2]刘晓虎.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以武威第六中学为例[J].科教导刊,2021(03):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