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冷化热,处理“事故”的锦囊妙计

2021-10-21 15:53黄珊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08期
关键词:冷处理引导事故

黄珊

【摘要】课堂教学中,遇到暴躁、无礼、蛮横的学生与老师发生矛盾、冲突的“事故”不为鲜见。“冷处理”是解决“热问题”的锦囊妙计,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是教师的能力与智慧的体现,更是师德修养。课堂上老师的“点名”的好意提醒,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无意的伤害,应灵活避免。对待发生的“事故”追根求源,细心引导,方显育人初心。

【关键词】冷处理;机智应对;引导

他文静朴实,平时寡言,基本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上课经常啃啃手指舔舔笔擤擤鼻涕,印象中他就是个不太显眼,个性有点内向,不会惹是生非的孩子。

那是一节普通的语文课,我和学生们正校对着阅读题,然而,当学生们认真做着阅读笔记的时候,他却纸笔不提,净坐着发呆,眼看还有几天就要毕业考了,他不急,我这皇太后急呀!我走过去点了点他的名字,提醒他要记笔记。他假装没听见一样,拿起笔装装样子记了记,接着就开始拿纸巾擤鼻涕,似乎在掩饰他的不在乎。我劝说无效,只好继续上课。

时间嘀嗒走,课已上了半节了,又是学生们做笔记时间,他又发愣了,我再一次点了他的名提醒了他,此时,他居然自若地翻找着书包,我看着他的行为,想着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心中的怒火还是被理性压制了下来,无奈地忍了忍。当我在我第三次提醒他需要做笔记的那一瞬间,他竟然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狠狠地把拿在手中的修正带摔在地板上,修正带顿时“粉身碎骨”,散落一地,他神色慌张,面庞灰白,手握拳头,愤慨地盯着周围的一切。那咬牙切齿的模样与我印象中的朴实模样天差地别,脸庞上写满了愤怒与挑衅。

班上的学生们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啪”声吓得捂嘴瞪眼的,教室里鸦雀无声,似乎在等待什么?老师的暴跳如雷?还是学生的掀桌胡闹?还是……原本专注讲着习题的我瞬间也愕然了,他这是要干嘛?打我吗?离毕业考只剩两周时间,我好心提醒上课得认真还招来如此“礼遇”,这不是当众扇了我一巴掌吗?我颜面何存?威严何在?我怒气上窜,真想走过去,把他拖出教室,叫他滚蛋!

然而,看着他那故意昂起的头却又慌张的神情,我不禁心疼了。平时找他面批作文时声声“谢谢老师”回响耳边,“六一儿童节”时他大方地跟同学分享礼物的情景浮现在我眼前,曾经偷偷跟我说他如何劝说班级那个捣蛋鬼完成作业的小样。瞧,他的笑容曾是多么的灿烂,他跟我曾是那么地和谐。而此时,他却换了个模样,让我如此难堪,如此痛心,如此生气!

我扫视了班级学生的模样,那一双双疑惑而又天真的眼神触动着我,我回了回神。我知道,学生们在期待什么。我顿了顿气,咽了咽心中的慌与惧,假装若无其事地继续上着课。面对我的“不理睬”“不回应”“不在乎”“不生气”,他原本高高昂起的头慢慢地低下,原本灰白的脸庞开始憋得通红,眼泪夺眶而出。我示意同学们继续上课,让他自个儿冷静冷静。

放学铃声一响,班级几个热心的学生围过去关心问候他,看着同学们关切的模样,我松了口气,思考着该如何处理这样的突发事故。

我是上学期才接手这个班级的,跟学生的接触不算久,特别是对这些寡言少语的学生了解更是不深,于是我果断地到办公室找教了他们四年的英语老师了解情况。英语老师说她刚接手这个班时也是做这个班的班主任,记得有一次在班级批评的这位学生的不是后,他也是大发脾气,甚至是大声地、不分青红皂白地污蔑老师,说老师打了他,英语老师当场跟他辩驳,他更是哭闹着说“你就是打我了!”……听着英语老师的讲述,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原来这学生在课堂上大发脾气并非这一次,这个是什么原因导致他情绪如此失常?他现在这么敌对我,我不太适合现在找他谈话了解情况,我必须先让情绪激动的他安静下来。正是放学时间,我赶紧与来接送他父母电话联系,说明今天发生的情况,并吩咐家长回家后不要责备他对老师不礼貌,而是先倾听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并要求下午家长陪同学生一起来上学,我需要向家长沟通交流学生的详细情况。在家长非常乐意接受我的意见后,我才放心地让家长把他接走。不然,我怎敢让一个情绪激动的他独自回家呢?

那天下午,我和家长谈了足足两节课,了解了他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点滴。他是家里的独生子,家庭环境优越,一家三口与爷爷奶奶住一起。爷爷奶奶都是有身份的人士,平时对孙子宠溺有加,他在家经常指使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不但不拒绝还非常乐意,导致养成了小皇帝的个性。他不太善于表达,一有事儿就憋气,大发雷霆,有宣泄行为。曾经因无法很好控制情绪而就诊过,经医生测试后得出了他的情商比常人低的结果。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也非常关注他的情绪变化,在他情绪爆发时刻给予冷处理,后再讲理。在家长的努力下,他除了在家外,很少在外对他人大发脾气……与家长沟通后,我很庆幸自己在当时颜面扫地的瞬间能选择冷静处理,不然将难以想象师生在教室开战的混乱局面,那才真让人汗颜了。

那天下午放学,他故若轻松地迈着步伐来到我前面,笑眯眯地向我道歉,我当然知道他有多紧张,有多勇敢。看着不经常见到的笑脸,我不禁摸摸他的头,牵手让他坐下,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宽容与不计较,放下心里的戒备。接着倾听了他早上所作所为的内心想法,与他畅谈一些应对不良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寫日记,找人倾诉,做做运动等等。最后,我殷切地向他表达我的愿望:战胜自己,向阳而生。

第二天,他又如常一样在教室上课,与同学嬉戏,与老师交流。看着他的一颦一笑,我将此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总结。

一、“冷处理”是化解矛盾的锦囊妙计

《道德经》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教师也是如此,能够战胜学生问题的老师是有能力,有力量的;而能够战胜自己的老师是真正的强者。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矛盾、冲突、暴躁、无礼、蛮横等现象不为鲜见,有的老师能够圆滑处理,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重,有的老师一不小心则掀起狂风巨浪,促使闹剧上演,最终无果收场,弄得两败俱伤。那么如何应对教学中的矛盾与冲突,这考验着教师的应对机智。

词典中“冷处理”有两种解释:一是工件淬火后立即放进低温空气中进行冷却,使其机械性能较高,规格较稳定;二是比喻事情发生后暂时搁置起来,等适当机会再做处理。如上案例,老师能够放下所谓的面子和威严宽容学生,恰到好处地运用“冷处理”的方式,给彼此间留下一个缓冲地带:老师能在冲突和矛盾中平息自己的怒气,衡量处理的方法方式,寻找问题的根源;学生则在“冷处理”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平息不理智的情绪。师生双方都能在“冷处理”的过程中找到台阶下台,化解矛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事情的能力决定着事情的发展趋势。

“冷处理”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当老师遇到棘手的事情时,暂时的“冷却”比急切的“热攻”效果更喜人心。这不仅是教师的一种能力与智慧的体现,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修养。

二、好意的“点名提醒”是无意的伤害

案例中学生的不良情绪是怎样被激起的?这与老师课堂教学中的多次点名提醒有着莫大的关联。六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成长期,他们非常在意自己的面子,不管自己是否做错,都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丢份儿。尤其是在课堂上,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他们经常会为了自己的“尊严”而怒吼。老师一厢情愿自以为这是好心提醒,但学生不一定能接受你的好意,有时会把老师的“好意”被当成“驴肝肺”,甚至是讽刺或批评,无意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我想,如果老师在学生犯错的第一时间给予无声提醒,如眼神暗示、敲桌子暗示等,也许能避免这一场“事故”的发生。

三、宽容引导方显育人初心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案例中教师在“冷处理”后积极跟进事态的发生,向带班多年的科任老师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寻找有价值的信息。与家长电话联系,依据实际情况,约谈家长。经过了解,得知他大发脾气的真正原因后,并不是毫无原则地选择原谅,而尝试让孩子换位思考,让他感同身受地体会教师的急迫、无奈与初心,从而取得学生的理解。事后,老师专门设计和组织微班会,在鼓励学生畅谈想法的同时端正学生的认知,适时进行感恩教育,利用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将教育进行到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勉和指导孩子应对不良情绪,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是教师专业素养的综合体现。

教育者的慈爱与宽容,智慧与爱心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用心浇灌,必将收获一路的芬芳!

猜你喜欢
冷处理引导事故
学中文
对学生“冷处理” 更要“热应对”
废弃泄漏事故
“冷”处理带来的“热”效应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夏季旅行中的事故
高端装备制造核心部件及材料的深冷处理改性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