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21-10-21 13:32马丰琴
学周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马丰琴

摘 要: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科目,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成为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指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家校联合营造良好氛围;全面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立足语文教学课堂,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希望能给相关的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1-00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1.03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孕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宝贵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经过历史的积淀,至今仍有深厚的底蕴和借鉴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指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能别离的精神家园。”作为中华儿女,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小学生处于品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他们良好素养的形成。小学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的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能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还要使其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博大,汲取优秀的人类文化智慧,体会文化品位和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整个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个逐渐融入世界历史的过程。而当今是一个日益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时代,科技和信息发展迅速,国家之间的交往密切,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在文化的多元化互相激荡的形势下,要守住中华民族的“根”,实现传统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传承显得更为重要。继承与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建设文明的社会风气,还有利于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任务,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小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使他们从小就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从心灵深处构筑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在这一时期使他们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家校联合营造良好氛围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入心入脑,不能流于形式,学校和家庭都要加强重视,从基础教育抓起,内化小学生的日常言行。家庭和学校要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氛围,为传统文化的渗透创造条件。

学校要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优良的文化环境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努力将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到校园环境的建设中,例如可以在校园的走廊上挂上精美的国画和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孔子、老子、荀子等,在教室的墙壁上或者板报的橱窗中悬挂精选的《弟子规》和历代名家的名言警句,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人接受终身教育的场所,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家长要注重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优良的餐桌礼仪和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

(二)全面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立德树人的关键就是教师。教师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者,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和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教师肩负着传承文化、落实立德树人的使命。因此,必须全面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教师应自觉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不断夯实自身的思想道德基础,将素养外化于教育教学的行动中,从而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目标。

首先教师要博览群书,多阅读中华原创经典,博采众家之长,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使教学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语文教师文化素养的缺失必然使课堂教学过程僵化,更不用说课程改革了。魏书生曾说“语文学科不像别的学科那样结构清晰,语文学科的教学天地要比别的学科宽广。”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要阅读专业书籍以外,还要阅读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凡是学生应该读的、喜欢读的,教师都应该读到,了解作者建构与文本中的文化精华,从而获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成效。其次,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汉字文化素养,尤其是书法水平,使学生在教学之初就能体会汉字之美,从而主动了解中华的汉字文化。最后,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要通过学以致用、教学相长得以体现,在教学中,教师将积累的传统文化素养转化为个人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并通过师生活动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三)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

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古诗、词和一些文章,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蕴含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传授文字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从汉字、句子、故事情节、蕴含的道理等各方面入手,挖掘文本中包含的育人素材,如仁、义、礼、智、信、忠、孝、温、良、谦、恭、俭、让等,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自觉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后羿射日》这篇文章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准确理解故事中隐藏的知识内容,感悟文章的情感,体会后羿勇敢、一心为民除害的无私的大无畏精神。又如,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述曹冲称象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对文章形成初步的感知,并引导学生用“先、再、然后、最后”“一边、一边”造句,在訓练学生逻辑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开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包含众多诗词歌赋,如杜牧的《山行》、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与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理解李白的潇洒豪迈,杜甫的忧国忧民,苏轼的旷达通透。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