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横断面研究*

2021-10-21 09:20王金朋佟久芬夏冰杰
精神医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工龄精神科职业倦怠

王金朋 佟久芬 夏冰杰 李 娜 张 顺

随着社会发展与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心理问题[1]。其中职业倦怠是人们在从事职业过程中,产生的较大的生理与心理压力,出现严重的疲劳和倦怠等不适的表现[2,3]。我国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的职业倦怠研究仅涉及到了少数的几个行业,比如教师、医务工作者,对于精神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研究较少[4~6]。职业倦怠会使医护人员精力涣散甚至疲惫不堪,导致其对工作的成就感或者胜任感降低,从而对患者的情绪比较消极和淡漠,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表现的尤为明显,对临床诊疗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7~9]。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对精神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并且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目的是为精神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进行预防与拟定干预措施,使医护人员更加高效地投入到精神科的临床工作中,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7~12月对华北理工大学附属的三所医院的精神科医护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纳入标准:自愿参与本调查;无精神病史,且未服用过任何精神类药物;本岗位工作时间为连续6个月及以上。排除标准:拒绝参与调查者;工龄不满6个月者;长期病假或离职者;近期有服用精神类药物者。共发放问卷201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回收有效率为99.50%。包括临床医生31名、护士169名。所有调查对象均签定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基本情况调查表 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月收入水平、岗位、工龄、周均工作时间、吸烟情况、锻炼情况、医院类别等。

1.2.1.2 马氏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 MBI-GS) 本研究采用中文版MBI-GS,此量表是国内外通用量表,内容涵盖了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低成就感3项,共15个选题,计分方式采用通用的Likert 7等级,其中0分为“从来没有”,6分为“非常频繁”,每个项目的得分相加即为总分。分值的临界点确定为:情感耗竭≥20分,人格解体≥16分,低成就感≤24分;以上3个方面出现1个超过临界点为轻度的职业倦怠,出现2个超过临界点为中度的职业倦怠,3个方面均超过临界点则为高度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检出率=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低成就感3个方面各项超过临界点的人数之和/调查对象总人数×100%。本次量表总体的Cronbach’s α为0.872。

1.2.2 质量控制 首先培训调查员,让其了解本次调查的目的及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了解职业倦怠知识,对被调查者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涉及到选项问题,调查员给予中立的回答;在问卷中设计了纠错功能,并且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除不合理的答案。

2 结果

2.1 不同一般资料职业倦怠检出率比较 200名精神科医护人员,有56名未筛查出职业倦怠,占28.0%,有职业倦怠者144名,占72.0%。其中有轻度职业倦怠者110名(55.0%),有中度职业倦怠者24名(12.0%),有重度职业倦怠者10名(5.0%)。医护人员MBI-GS情感衰竭、人格解体、低成就感因子分分别为(11.04±5.39)分、(6.98±2.64)分和(22.17±6.29)分,情感衰竭、人格解体、低成就感的检出率分别为14.5%(29/200)、13.5%(27/200)、65.0%(130/200)。不同岗位、工龄、周均工作时间、医院类别及不同吸烟、锻炼情况的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检出率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一般资料职业倦怠检出率比较[n(%)]

续表1

2.2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分析 以是否锻炼(从不锻炼=0,定期锻炼=1)、是否吸烟(不吸烟=0,吸烟=1)、工龄、医院类别、周均工作时间、岗位为自变量,以是否存在职业倦怠为因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缺乏体育锻炼、吸烟、工龄为6年及以上、周均工作时间40 h及以上、岗位为护士是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P<0.05),精神专科医院是保护因素(P<0.05)。见表2。

表2 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由于其病种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往往受到许多负面因素影响,导致一系列问题[10~15]。精神科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往往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给医护人员造成的心理压力较大,而且精神类疾病往往具有高复发率和难治愈等特点,医护人员往往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诸如职业倦怠之类的心理问题[16~18]。职业倦怠在精神科医护人员中较为普遍,本研究中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检出率为72.0%,其会对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以及工作效率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影响医疗机构的诊疗质量。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精神科医护人员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其职业倦怠水平应引起高度重视[19]。研究表明,职业倦怠与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持续工作的时间、加班及夜班有一定的相关性[20]。本研究的200名医护人员调查结果表明,多数的精神科医护人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而且导致其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下降,会导致难以预测的不良后果[21],因此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加大对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情况的关注,采取适时的措施加以干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从岗位特征来说,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检出率较高。一方面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时间最多,无论患者还是家属都是情绪低落、焦躁不安、易激惹的,难免会对护理人员的医疗行为产生不满,从而产生矛盾冲突。另一方面,从事护理工作的大多数是女性,受男主外女主内传统思想的影响,女性承担较多的家庭重担,难免会产生家庭-工作冲突,从而负性地影响工作[22]。从工龄和周均工作时间来看,工龄和周均工作时间越长,精神科医护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情况越显著,这说明需要科学调配工作权重,同时需对精神科医护人员的精神压力和负性情绪进行合理疏导,从而弱化该群体的职业倦怠现象。从个人生活习惯来说,定期体育锻炼和不吸烟是职业倦怠的保护因素。体育锻炼除了可以增强体魄、锻炼意志外,还可以宣泄不良情绪,帮助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改善人际关系[23]。

通过本研究得出护理人员、较长工龄、长周均工作时间、缺乏体育锻炼、吸烟的精神科医护人员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长期的职业倦怠可以导致职业紧张、抑郁、焦虑等情绪的发生,从而影响诊疗服务质量,造成医患纠纷等不良事件[24]。精神卫生机构有关部门要关爱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针对高风险人群、重点岗位,制定合理的休假制度,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目前巴林特小组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改善医患关系,缓解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心理治疗技术[25]。

本研究是横断面调查分析,调查对象仅为本地区精神心理相关医护人员,且样本量有限,仅为200名。此外,本研究只在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新冠肺炎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未纳入本次调查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扩大调查范围,增加影响因素的分析,使本研究更加深入完善。

猜你喜欢
工龄精神科职业倦怠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那些和工龄有关的事儿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这七种情况,不在岗也能算工龄
我回乡务农的时间可以计算为工龄吗
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