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骶管注射治疗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后反跳痛的临床研究

2021-10-20 08:18田明金成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1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针刺

田明,金成鹏

(利川市民族中医院 疼痛科,湖北 利川 445400)

0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脊柱外科一种常见及多发的疾病,主要由于椎间盘退变,或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突出,进而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而导致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候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工作习惯的改变,LDH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逐渐走向年轻化。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临床症状重,常常采用手术治疗,但不论采用何种手术方式治疗,均可能造成不同程度术后综合残余症状的发生[1]。椎间孔镜作为一种最新兴的的微创手术技术,具备创伤小、下床时间早等优点,得到众多脊柱骨科医师的认可与推崇,但该手术术后亦能出现术后残余下腰痛—即术后反跳疼痛现象。基于此,本文以80例椎间孔镜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针刺联合骶管注射疗法辅助椎间孔镜术后反跳疼痛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利川市民族中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经皮内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治疗LDH患者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31~70岁,平均45.1岁。所有病例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皮内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手术诊疗标准,按随机数字表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术后予针刺+骶管药物注射),对照组40例(术后予一般康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病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20~70岁;②术后未复发者;③患者知情同意。手术排除标准:①年龄不符合者;②曾有过其他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③术后经CT、MRI检查复发者;④成为纳入研究对象后,擅自使用其他治疗方案影响观察指标的患者;⑤患者无法按原治疗方案治疗或中途要求终止本实验的;⑥无法接受针灸、骶管注射治疗或存在针灸、骶管注射治疗禁忌证的患者。

1.2 方法。实验组:药物配伍:2%利多卡因0.1 g,生理盐水20 mL,曲安奈德40 mg。骶管注射方法: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进针定位于骶裂孔处,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穿刺针成功穿刺入骶裂孔内后置入麻醉导管(带钢丝)12~15 cm(不同椎间盘层面深度有区别),再次回抽无血无液后缓慢注射氯化钠2 mL+利多卡因2 mL行脊麻实验,注射药液时骶尾部会有胀热感、下肢有麻木感为正常反应。出针及钢丝,留导管后用无菌创可贴保护进针口,嘱患者保持俯卧姿势15 min,如脊麻实验(-)注射液氯化钠10 mL+利多卡因0.1 g+曲安奈德40 mg,卧床休息2小时后即可起床活动;椎间孔镜术后一周后给与骶管注射治疗。针刺取穴:局部取穴:取L2-4双侧腰部夹脊穴;委中穴、环跳穴等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中医辩证加取辅穴,血瘀证:阳陵泉、膈俞;寒湿证:命门、足三里;湿热证:曲池及昆仑;肝肾亏虚证:三阴交、太溪。针刺得气后接上G6805-2型电针治疗仪,连续波刺激,每次30 min,一日一次。针刺于术后第3 d进行。对照组:术后行一般康复,包括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及腰背部肌肉训练等。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8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治疗评估评分(JOA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内比较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采用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组间差异比较,正态分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检验标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不同时间节点的比较。在治疗前、初次治疗2周、4周、8周时记录VA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种治疗方式均对该临床症状有明显效果。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4周的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术后8周时的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节点的VAS评分(±s)

表1 两组不同时间节点的VAS评分(±s)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不同时间节点的比较.在治疗前、初次治疗2周、4周、8周时记录JOA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JO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种治疗方式均对该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效果。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4周的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8周时的JOA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节点的JOA评分(±s)

表2 两组不同时间节点的JOA评分(±s)

?

3 讨论

椎间孔镜技术是一项正在不断发展的有效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刘相英等认为其适应证主要为旁中央型、椎间孔内型、极外侧型[2]。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普及,术后反跳痛疼痛越来越引起重视,蔡少康等进行了临床报道,该现象术后3~5 d开始加重,直至4~6周;约10%~30%患者术后会遗留疼痛[3]。术中会在神经根周围人为造成空隙,被凝血块和组织损伤造成的水肿所充填,进而短期内代替已被取出的髓核压迫神经,刺激神经根引起术后反跳疼痛;或者手术创伤造成的局部血肿,神经根黏连、瘢痕组织形成,手术挤压神经等原因诱发疼痛的发生。

中医针刺治疗腰痛的临床实践历史悠久,《针灸甲乙经》[4]记述:“小腹胀满痛,月水至,腰脊痛,胞中瘦,水道主之。”体现了近部取穴的原则;《东垣试效方》中强调:治之者,当审其何经所过分野,循其空穴而刺之。”论述了循经取穴的取穴取穴的原则。陈霞等人在研究者发现通过针刺可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尤其在患者的疼痛症状上能够得到极大地改善。周晓宁[5]等认为,骶管药物注射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地非手术治疗措施之一,其操作简单,创伤小,相对安全,患者易接受;在应用的过程中,常常配合针刺等治疗措施,往往取得更好地临床疗效。

基于术后反跳疼痛这一现象,通过本次研究观察,采用针刺联合滴管药物注射,能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缩短恢复时间;针刺有利于松解肌肉长期紧张而造成的黏连,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达到通经活络的目的;滴管药物疗法有利于消除椎管内炎症反应,消除神经根水肿,从而达到内外兼顾的治疗目的[6]。椎间孔镜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得到了广大同仁的认可,但部分术后反跳疼痛影响力该技术的短期疗效评价与更大范围的推广;实验结果证明,中西医结合让患者尽快恢复,提升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最大程度缓解病痛,促进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针刺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清明的雨
颈椎反弓对C4~5节段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揭开腰椎间孔镜的面纱
牙痛苦相煎 针刺有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