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云
【摘要】深入学习古诗词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不仅可以陶冶身心,培养鉴赏能力,还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比重增加,教师应更加重视古诗词的教学,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决定学生是否接受并喜爱古诗词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多种形式和具体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教学形式
学习古诗词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相较别的版本,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篇目更多、分量更重。教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古诗词教学,使学生爱上古诗词,并形成一定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既达成教学目标,又普及了古诗词文化。
古诗词的语言凝练、丰富,艺术表现手法独特,读来节奏鲜明。反复诵读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语感,读出韵味,体会感情,进入诗的意境。新课标针对中小学古诗词的诵读教学提出:“诵读优秀的古诗文,注意能够透过它的语调、韵律、节奏等充分体味出古诗词文学作品的蕴涵内容与表达情感。”朱熹曾经说过:“诗须是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只有认真地反复诵读,虚心聆听涵泳,才能潜移默化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读对,读通,读出节奏。初读古诗,要想方设法达成目标,做到字字会认、词词读准、句句读顺。前后鼻音、边音翘舌音、拗口词、多音字等都不能忽视。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运用对比、示范等辅助手段让学生清晰掌握,为读通全诗扫除障碍。
读懂,读深,读出情感。精读古诗词,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感情基调,入情入境地朗读。如五年级(下册)《从军行》一诗,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描绘了边塞的辽阔景象,通过具体景物勾勒出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朗读时语调、语速可以低沉、缓慢一些,读出荒凉、肃杀的感觉。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充分表现了驻守戍边时间的漫长、战斗的频繁和激烈,以及驻守将士坚定的报国之志和豪壮誓言,朗读时语速一般可稍快,语调也转为高昂,读出驻守戍边将士的豪情和气势来。
读熟,读广,读出韵味。在把握诗句意思和诗人情感的基础上,利用诗中的景物、地名等关键词语熟读全诗,甚至背诵。也就是说,可以选择丰富多样的阅读形式,如引读、轮读等,激发学生对朗读古诗词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反复朗读之后自然而然地背诵下来。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还可以拓展阅读相同主题的古诗,或补充诗人不同年龄阶段的作品,引导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深入地理解主题思想或者诗人的情感。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示儿》一诗时,教师可以通过补充陆游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一些爱国主义诗歌,如《关山月》《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激起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以充分、全面地了解这位诗人的爱国之情。在此基础上再回读《示儿》,学生就会有更深的领悟,朗读起来就更有韵味了。
新课标指出,要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所以,教师要搜集优秀的课外古诗词作品,引导学生品析、摘抄、背诵优秀的古诗词。如此,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深度将进一步加深,古诗词学习视野也会得到有效拓展,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得到有效提升。
比如,教师以每首诗词作品的作者为基础,尝试拓展一首或者两首课外诗词作品,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多文本阅读的方法和能力,提高对作品的鉴赏力。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的同时,拓展学习其他几首古诗。这首诗写作于江南地区的初夏时节,诗中描写的几种不同的植物,如梅子、杏子、麦花和菜花,表现了江南乡村的自然风貌,歌颂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追求和热爱之情。而这篇作品仅是其《四时田园杂兴》系列作品的其中一首,同系列作品中还有诗人对南宋官府贪污腐败的抨击以及对农民被剥削、压迫的体恤的诗句,如“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反映了当时南宋统治者的昏庸和腐败。
有的诗词语言内容与学生现在的生活经历、知识能力相差较大,制约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正确理解。教师不妨为学生提供一些与诗词密切相关的背景素材,开阔学生的眼界,为在小学阶段掌握古诗词作好铺垫。
由于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生活的艰辛,现在的学生很难接近和理解,需要利用拓展性资料帮助学生去进入诗词所描述的意境,力求唤起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体悟诗人当时的感受。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结合注释和生活经验说说前两句的意思,再适当补充相关背景知识,让学生大体了解南宋和金对峙的局面,体会遗民南望王师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后两句的大意,从而进一步体会诗人写黄河与华山的用意。
再比如对《题临安邸》一诗中“西湖歌舞几时休”一句,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南宋偏安统治时期的历史资料,了解达官贵人在这里不仅不去商讨如何恢复中原统一的大计,而是天天跑出去寻欢作乐,以此方式来理解作者愤怒质问的根本原因。教学后两句时,教师继续出示当时汴州的背景资料,使学生充分了解到汴州曾经是北宋时期宣德年间的都城,非常繁华;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南宋权贵们为什么把杭州作汴州?作者对达官贵人“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现实持什么态度?进而引导学生体会“暖风熏得游人醉”之“醉”的多重含义,分析作者提出质问的缘由。
古诗的语言精练含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敏锐的眼光、独特的教学视角引导,利用诗句结构中的主要空白点和节奏等特点,找准可以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大胆想象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诗句,独立思考、大胆想象,从而理解诗文的内在逻辑,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如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的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将王昌龄与好友辛渐临别时的话语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但是在这首诗中并没有具体描述王昌龄请辛渐为其亲戚朋友捎带哪些话语,只有“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简短的话,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紧紧抓住这个空白的节拍,先向学生展示“冰心”“玉壶”的典故材料,引导他们了解鲍照用“玉壶冰”来比喻清白廉洁的品格,骆宾王用“玉壶冰”来比喻自己对朋友坦诚相见的真挚友谊等典故,再叙述诗人王昌龄的经历,进而顺势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体现了王昌龄怎样的价值观和精神品格?他究竟要告诉亲朋好友哪些事情?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进行想象,读出了诗人的言外之意,悟出了诗人“坚守信念,问心无愧”的高贵人格及开阔心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句中的景象,不僅有助于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更能让学生在学习时提升沉浸度,提升关注度,达到发散思维的目标。
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的小学语文诗词课堂,具有很强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可以带给学生更丰富的视听享受,激发学生的审美趣味,营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画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不要让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空置。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时,对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月夜乌鸦声声啼叫”“江边的枫叶”“船上的渔火”“寒山寺传来的悠长钟声”等幽深、凄凉的夜景,我们就可以巧妙地结合多媒体flash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其次,还有相应的流行歌曲《涛声依旧》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首古诗。听着歌曲,观看着动画,让学生沉浸在有声有画的情境中,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词都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语言艺术精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创设情境,营造氛围,通过多种形式激起学生的情感参与,更积极、深入地学习古诗词,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