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红红
摘 要 小学英语教材中会话类语篇较多,会话类语篇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别语篇的特征。教师抓住会话类语篇的特征进行文本解读,能够优化教学设计,既有利于学生掌握该模态语篇的特征,也有利于学生在把握文本结构的基础上阅读其内容、探究其主题意义。选取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两个会话类语篇,分别进行文本特征的分析和文本解读的阐述。
关键词 会话类语篇 文本解读 教学设计
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中学英语教师聚焦语篇教学研究,积极开展语篇分析视角下的阅读教学[1]。义务教育教科书译林版《英语》(以下简称译林版《英语》)三至六年级八册教材共六十四个单元,每单元的第一个板块是Story time,大多数单元的这个板块是一个围绕单元话题的会话类语篇。不少小学英语教师对教材中Story time板块的处理偏重于语篇传递的信息和承载的知识,忽略语篇类型和语篇特征,使会话类语篇与独白类语篇的阅读教学没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偏差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语篇解读的意义理解不到位,对語篇类型及其特征把握不到位,导致教学设计与语篇类型结合不紧密,不能凸显语篇特征。本文例述译林版《英语》会话类语篇的特征,阐释深入解读会话类语篇的角度,优化教学设计。
一、语篇解读的内涵
《新课标》指出,研读语篇就是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的解读,并建议教师从what、why、how三个方面解读语篇:what指语篇的主题与内容是什么;why指语篇的深层涵义是什么,也就是作者的意图、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什么;how指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也就是作者为了恰当表达主题意义选择了什么样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在语篇解读过程中,教师应从语篇的整体入手,层层剖析,解读内容、写作手法、作者的意图等,突出解读主题意义。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解读语篇的角度和深度直接影响教学设计、影响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和体验。只有语篇解读到位,教学目标的设定才能科学、准确,教学活动的设计才能合理。如果教师没有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理解、体验和感受文本,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认识就浮于表面,不能深入理解文本的深层含意[2]。因此,教学设计前解读语篇是实现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培养学生认识语篇特征、分析语篇主题、学以致用的前提与保证。
二、会话类语篇的特征
语篇,分为独白类语篇和会话类语篇两大类。会话类语篇包括各种场合下的会话[3]。译林版《英语》的Story time板块以会话类语篇为主,会话围绕单元话题,在教材编者设定的人物之间展开。会话涵盖《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功能与话题,如《课标》规定的话题“动物”在五年级上册Unit3 Our animal friends等单元中体现;话题“节假日”在五年级上册Unit8 At Christmas、六年级上册Unit3 Holiday fun和Unit8 Chinese New Year中得到落实。教材中涵盖《课标》话题的会话具有以下特征。
1. 主题明确,场景清晰
对话是在一定情境下的交际,如果脱离了情境,对话就失去了意义。情境是由“情”和“境”两部分构成。“情”指具有感情色彩的人物角色;“境”指活动的场所、场景、背景和氛围等。两者的关系就像话剧演出中的人物和背景,相互依存。明确情境下的会话必有鲜明的交谈主题。
六年级上册Unit3 Holiday fun Story time的会话导语交代了会话产生的背景和场景,学生Mike和Liu Tao在国庆假期返校后交谈他们的假期活动。此篇会话的“情”是Mike在假期中牵挂小伙伴Liu Tao,给他家里打电话,可是当时Liu Tao家没人接电话,返校见面后询问Liu Tao的假期行踪;Liu Tao介绍了自己的假期活动后,也关切地询问好朋友Mike的假期活动。整个会话在关心好朋友的氛围中展开。此篇会话的“境”一是导语交待的国庆假期后返校,会话发生在教室里;二是Mike和Liu Tao会话中提到的国庆假期活动的场景。对话的主题围绕假期活动的乐趣展开,会话中有“It was great fun.”“That's great.”等评价假期活动的话语,还有两句话“I caught a big fish!”“I ate it!”用了感叹号。这些话语和感叹号都表明了假期生活是愉快的。
2. 话轮清楚,语意顺接
对话的基本原则就是按话轮说话,话轮推动着会话往下发展[4]。依据对话的话轮,可以找到一篇完整对话的脉络,了解整篇对话的结构。会话的答话人回答问话人的提问,答话人依据会话的主题也会向问话人提问,然后问话人回答提问。会话在问与答之间完成,答与问密切相关,语意是顺接而连贯的。
Holiday fun单元里Story time的会话在学生Mike和Liu Tao之间展开,Mike问Liu Tao答,Liu Tao问Mike答,五个话轮非常清楚。Mike说国庆假期间给Liu Tao家里打电话,可是他家没人接听,接着问他去哪儿了,开启了会话,Liu Tao告诉Mike没人接电话是因为他去了上海的婶婶家;Mike接着问Liu Tao在上海干了些什么,Liu Tao回答后询问Mike的假期活动,Mike告诉Liu Tao他和家人去了农场摘桔子、捉鱼;Liu Tao对捉鱼感兴趣,接着问Mike有没有捉到鱼,Mike回答捉到一条大鱼;此时,Liu Tao想起来会话开头Mike说到的打电话一事,就问他打电话有什么事情,Mike回答想给他送鱼;Liu Tao接着问鱼在哪里,Mike回答鱼已被吃了。两个小伙伴围绕国庆假期的活动完成了会话的问与答,会话过程自然流畅,语意衔接连贯。
3. 语言简洁,交际性强
对话的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与习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5]。生活中有若干的场合需要与他人会话实现某种目的,如去醫院就医、去餐馆点餐、去车站购票等等。想了解他人的假期活动,亦是通过会话交流的方式完成的。
Holiday fun单元里Story time的会话中Mike见到同学Liu Tao的问候语“Hello, Liu Tao!”自然而简洁;Liu Tao回答完Mike的询问后,以一句“How was your holiday, Mike?”引出Mike对他假期活动的描述;Liu Tao在得知Mike捉鱼了后问“Did you catch any fish?”,Mike回话“Yes, I did. I caught a big fish!”,Liu Tao欣喜得评价“Thats great.”这些简短话语都达到了交流信息的作用,会话的双方都获悉了对方假期活动的内容。
三、会话类语篇解读的实践
教学设计离不开文本解读,教师解读文本的角度、层次直接反映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会话的主题、语篇格式、参与会话的人物关系、会话配图的图意以及话语背后的人物情感等都是教学设计前教师应该解读到的内容,基于这些内容的教学设计才能够符合会话语篇的文本特征,才能够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握会话类语篇的要素,帮助他们形成会话能力。
1. 基于单元话题,分析主题意义
《新课标》指出,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最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学生对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6]。教师在解读文本内容前,有必要思考单元话题的主题意义。
五年级上册Unit6的话题是My e-friend,内容涉及Wang Bing的网友Peter。教师不但要设计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获取Peter的信息,更要在获悉了Peter信息后,引导学生发现Wang Bing的网友Peter课余时间学习中文,而Wang Bing在学习英文,因此,他俩日常的简单沟通与交流应该没有语言障碍;他俩有共同爱好——踢足球,这应该是他俩成为朋友的原因之一。基于这样的解读,教师在教学的适当环节可以向学生揭示:有共同爱好的同龄人更容易成为朋友,交友的意义在于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网上交友需谨慎等基于话题的主题意义。英语教师不仅仅教会学生语言知识、帮助其形成语言技能,更应该突出学科育人,而单元话题承载的主题意义正是学科育人的素材。因此,语篇解读应突出单元话题,重视分析主题意义。
2. 整体观察文本,识别语篇格式
角色之间的交谈产生了话轮,话轮指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一番话,其结尾由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的沉默为标志[7]。话轮是会话的基本构造单位,依据会话的话轮,可以找到一篇完整会话的脉络,了解整篇会话的结构。识别文本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提高阅读效果[8]。
会话类语篇通常是围绕某主题展开,由多个话轮组成。解读文本应该从整体出发,识别语篇格式。浏览Unit6的Story time板块,很容易看出阅读文本是会话,再数一下便知全篇会话Liu Tao 与Wang Bing共有七个回合的会话,即七个话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谈论“My e-friend”的语篇。会话类语篇的语言没有独白类语篇的语言正式,通常含有口语化的交际用语,如打招呼、应和说话人或思考回应对方的口头语等。解读会话类语篇时想到引导学生观察文本、识别语篇格式有助于在教学设计中增加这样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语篇意识。
3. 略读对话“左列”,判断人物关系
会话是一个有序的过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话参与者在没有事先安排的情形下,一个接着一个轮番说话。发生了说话者与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标志着一个话轮的结束和下一个话轮的开始[9]。会话的格式为参与会话的角色后面用冒号,冒号后的话是参与会话人物的语言。会话的“左列”,即冒号前的人名或称谓,能够看出参与会话的人物、说话的先后顺序及会话的话轮。
解读会话类语篇的人物关系对阅读起到导向作用,参与会话者的人物关系通常决定谈论的话题,如同学之间、小伙伴之间聊的话题往往是学业情况、课余生活、爱好或家人、朋友。看My e-friend Story time板块会话“左列”的人名,很容易发现参与对话的两人分别是Liu Tao和Wang Bing,他俩是教材编写者设定的人物,是同学也是好朋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安排读“左列”、判断会话人物关系的环节,并在该环节联系单元话题My e-friend,学生可以预测到Liu Tao和Wang Bing谈论的是他们的网友,对阅读全篇会话有导向作用。
4. 细心观察配图,读懂人物情感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各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都有配图,配图既活泼了板块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又能够传递文字以外的信息,对该板块的文字阅读起到补充作用。教师通过教会学生通过看图理解语篇中的角色,体验角色的喜怒哀乐等复杂情感,可以培养学生对语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推理与演绎等能力。
My e-friend 的配图1中Liu Tao做出邀请Wang Bing去操场踢足球的手势,Wang Bing扭头会话时有气泡图,他脑海里闪现的是他的e-friend Peter的形象。Peter身着“米字旗”的长袖T恤,表明了Peter的国籍;Peter竖着大拇指,貌似称赞自己的e-friend Wang Bing,说明Wang Bing与Peter两人已互相了解。Liu Tao邀请Wang Bing踢足球时兴致勃勃,Wang Bing让Liu Tao稍等会儿时的表情很开心,一是很愿意跟Liu Tao踢足球,二是刚刚给e-friend写了封电子邮件,愉快分享了学习与生活。Liu Tao听说Wang Bing给e-friend发邮件很好奇,紧接着就问了Wang Bing的e-friend的信息。配图2中Wang Bing开心地拿出Peter踢足球和游泳的照片给Liu Tao看,Liu Tao看到照片上Peter的踢球姿势,兴奋得抬腿垫起了足球,说明孩子们提到自己的爱好和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心情是愉悦的。
解读配图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会话参与者的心情,使学生更加深刻體会到交友的意义,教师也能进一步理解教材编者设置该单元话题的目的。
5. 结合教材文本,构思后续会话
读后阶段教师可通过各种思维和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相联系,进一步理解、熟悉、记忆文本内容和语言知识,并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促使知识与技能的内化[10]。
My e-friend Story time板块Liu Tao与Wang Bing在聊了Wang Bing的e-friend—Peter的爱好后结束了。另一个事件的发生可能会使当前会话结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读文本内容,想象并推测他俩后续可能的会话。学生可以合理推断出Wang Bing很可能应会话开头Liu Tao的邀请,两人去操场踢足球了。学生可以编出两人边走边谈论踢足球的会话,内容可能涉及是否还有其他小伙伴来操场一起踢球,可能涉及他俩喜欢的足球明星,可能联系到近期的足球赛事,也可能提及父母对他们一起踢球的态度。教师结合学生已读会话推测另一件事,可以引导学生依据另一件事的情境展开新的会话。结合已读文本,构思后续会话的活动既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够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文本解读是教学设计的基础,也是教学设计层次高低的决定性因素。解读小学英语会话类阅读文本,教师可以抓住其语篇特征,还可以关注内容以外如字体、字号、背景填充色等能引起视觉注意的特征。教师在备课阶段充分、准确地解读文本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伟.语篇分析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0(11):54-58.
[2] 许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8(12):34-38.
[3] 陈新仁.语用身份论——如何用身份话语做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37.
[4] 王丽华.以“文本话轮”推进英语会话语篇教学[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4:(05):27-29.
[5] 梅莹儿.小学英语会话教学的常见误区及应对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3(09):15-18.
[6] 程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8(10):1-7.
[7][9] 刘虹.会话结构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5,4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7.
[10] 何亚男,应晓球.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3.
[责任编辑: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