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鑫
食管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胸腔镜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食管癌常用的手段,但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进度[1]。加之,患者对疾病预后不确定感较明显,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患者遵医行为及治疗效果[2]。慢性疾病轨迹模式认为护理干预需随着疾病分期而进行适当调整,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不同时期护理需求,提高患者干预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3]。相关研究指出[4],应用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可以使肺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临床成效颇为突出。食管癌胸腔镜手术患者的身心反应存在较大差异,常规护理难以满足患者不同时段的护理需求,无法有针对地将精确护理落到实处,护理效果难以与预期相符[5]。为了更好地促进食管癌胸腔镜手术患者预后,本研究探讨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在胸腔镜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2020 年1 月—2020 年12 月选取医院行胸腔镜手术的食管癌患者76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经皮穿刺活检确切诊断为食管癌,预估生存时间>1年;年龄为18~70 岁;患者及家属知晓且自愿加入此次研究。排除条件:存在关键器官障碍,如心脏病变、脑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合并精神异常;无法与人正常互动及中途退出者。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中男18 例,女20 例;年龄25~70 岁,平均45.22±3.40岁;病程1~4年,平均2.45±0.67年;临床分期:Ⅰ期10 例,Ⅱ期14 例,Ⅲ期14 例;学历:小学6 例,初中8 例,高中14 例,大专或以上10例。对照组:男16 例,女22 例;年龄25~70 岁,平均45.52±3.42 岁;病程1~5 年,平均2.58±0.69年;临床分期:Ⅰ期11 例,Ⅱ期13 例,Ⅲ期14例 ;学历:小学7 例,初中9 例,高中16 例,大专或以上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围手术期行常规护理干预,责任护士在其入院之后做好对其基础信息的收集,并对其展开自我概念、疾病有关知识、日常生活方面的干预。与此同时,将本院自行拟制的食管癌健康宣教小画册发放给患者,手册内部包括疾病症状、诊治方法、保健等内容,并通过知识讲座等对患者进行详细阐释。此外,通过开展病友互动及认知重建活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从运动、饮食、心理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
(1)设立慢性疾病轨迹模式小组:成员由护士长和护理人员组成,均已学习相关方法,且通过了相应考核。
(2)计划:责任护士收集患者的疾病情况、症状、生活习惯等基础信息,并完成针对性干预内容。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结合患者的情况,完善食管癌健康宣教画册,画册按疾病轨迹始发期、急性期、稳定期的时间顺序编写,各个时期内容对疾病相关行为、日常生活、自我概念行为等内容进行增设,各个时期依照患者的现实状况而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增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及认识,初稿完成后,2 位主任医师进行批改,并请受过高等教育的5 名患者提出建议,最后定稿获得。
(3)实施:依照患者的基线资料将患者分为3个时期,即始发期、急性期、稳定期,主要对3 方面进行干预,即疾病相关知识、自我概念、日常生活。
(4)评价:干预结束后,责任护士以复查、随访等方式对患者3 个时期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对于存在的缺陷给予改进,干预时间为2 个月。
(1)不良情绪: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6]、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7]进行评价,HAMA 共14 个项目,每个项目赋值1~4 分,总分14~64分;HAMD共17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1~4分,总分17~68 分。HAMA、HAMD 评分越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明显。
(2)自我管理效能:采用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量表(SUPHH)[8]进行评价,量表包括正性态度(10 个条目)、自我决策(10 个条目)、自我减压(8 个条目)3 个维度,合计28 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1~4 分,总评分28~112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798~0.902,提示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
(3)疾病知识知晓率:应用自拟的“食管癌疾病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包括食管癌发病机制、胸腔镜治疗原理、胸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胸腔镜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等4 个方面,共20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 级评分,总评分>70 分为疾病知识知晓。
(4)遵医行为:采用自拟的“患者遵医行为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包括用药、饮食、运动、日常生活等4 方面,共10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1~4级评分,总评分10~40 分,>30 分为遵医行为良好。
(5)并发症:包括气胸、乳糜胸、肺部感染等。
(6)生活质量:采取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OL-C30)[9]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量表包括认知、情绪、角色、躯体症状及社会功能5 个维度,每个维度赋值0~100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理想。
应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HAMA 评分、HAM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 评分、HAMD 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自我管理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及各维度(包括正性态度、自我决策、自我减压)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评分比较(分)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疾病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疾病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均分及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由于食管生理解剖结构特殊,患者行胸腔镜治疗术后容易出现气胸、乳糜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会增加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影响患者康复信心,从而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患者围手术期身心健康[10-11]。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是根据病情将治疗分为不同阶段,责任护士再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从而促进术后康复[12]。本研究对胸腔镜食管癌患者实施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HAMA 评分、HAMD 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这是因为此模式护理将慢性疾病分成多个发展阶段,而且在各阶段展开疾病相关行为、自我概念行为、日常生活行为3 种干预,有助其掌握更多的疾病知识,确保患者心态平稳,从而减轻患者不良情绪[13]。
研究指出[14],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越高,越有助于患者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疾病。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效能感评分及相关维度(包括正性态度、自我决策、自我减压)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使其慢慢地恢复到健康的生活状态,并顺利过渡到自身的社会角色,形成正向应对方式,从而提高患者疾病自我管理效能[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可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让患者能更好地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提升身体素质,同时借助自我概念行为等方式促使其更好地接受各种现状和变化,从而提高其遵医行为,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6-17]。两组疾病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可能因为本研究纳入病例数较少,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关,在日后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均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胸腔镜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这可能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通过借助对患者的健康指导,使其慢慢地恢复至正常的生活状态,更好地适应患病后的角色转变,能够防止其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的心理负担,使患者能有效应对疾病,增强患者应对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8-19]。
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提高胸腔镜食管癌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从而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