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婉婷 吴玉玲 黄正宇 李玉玲 范彩连 幸珍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以尿频、尿急、尿不净为临床特点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组织学表现为细胞增生,进而尿道阻力增高。症状较轻的BPH 患者大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对症状较重的患者,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外科医师一直在寻找最佳手术方法,旨在达到创伤小又能疗效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目前临床治疗BPH 的标准术式[1-2],但TURP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尤其是术后排尿功能异常,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如何促进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一直是医护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有研究证明盆底肌功能锻炼[3]和电针治疗[4-5]均有助于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本研究通过临床对比研究,观察盆底肌功能锻炼结合电针治疗的疗效。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 例预行TURP 术治疗的BPH 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预行 TURP 术;年龄 50~80 岁,肌力五级以上者;无膀胱或尿道手术史,生活可自理;无伴发膀胱结石;手术过程中无出现电切综合征,无中转开放手术或膀胱造瘘。排除条件:神经系统病变可能影响尿动力检查结果者;自主能力受限,不能有效配合盆底肌锻炼的患者;对电针过敏者。根据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51 例和对照组49 例。观察组平均年龄50.0±5.6 岁,病程6.5±1.2 年;对照组年龄51.6±3.4 岁,病程6.3±1.6 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采用术前术后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的方法,具体方法为:指导患者进行缩紧肛门、尿道、阴道的动作,注意保持腹肌及大腿放松,产生上提的感觉,每次收紧后维持3 s 以上方可放松,重复以上动作 15~30 min,每日做150~200 下,可分2~3次进行,卧、站、坐位等均可进行该项训练。疗程结束3 个月后,患者回医院复诊。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术前术后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结合电针治疗方法,电针治疗:取中极、关元、水道(双)、大赫穴(双),操作前嘱排尿或导尿,四穴均采用3 寸毫针,倾斜60°角向内下刺40~50 mm,均匀提插捻转3 次,局部酸麻胀得气感并以针感持续传至膀胱、会阴及尿道部位为准。再连接电针仪电极于双侧水道穴和大赫穴的针柄上,一组电极接一侧水道、大赫穴。电针参数:连续波,频率30 Hz,电流强度1~5 mA,逐渐增大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20 min。每周2 次,14 d 为1 个疗程。疗程结束3 个月后,患者回医院复诊。
在当天、和14 d、及3 个月后复诊,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和评估。
(1)排尿症状评分:量表参照《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6](I-PSS)和国际尿失禁问卷表(ICI-QSF)[7]制定。
(2)临床疗效评定[8]:临床治愈:无症状或症状评分减少90%以上;有效:症状评分较前减少50%~90%;无效:症状评分减少50%以下。
(3)膀胱残余尿量[9]:正常男性排尿后残余尿量≤20 ml,超出此范围均属异常,排尿后立即行超声测定。
使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行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在术后当天排尿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 及3 个月复诊时,两组排尿症状评分均减少,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BPH 患者TURP 术后排尿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术后当天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 及术后3 个月复诊两组术后膀胱残余尿量均减少,且观察组的膀胱残余尿量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BPH 患者TURP 术后尿后膀胱残余尿量的比较(ml)
观察组复诊是显效和有效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BPH 患者TURP 术后复诊总疗效分析
TURP 术后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项主要并发症——排尿功能异常,其发生机制至今不明[10],其危险因素很多,可能与电切时灼伤尿道括约肌有关。西方医学对于术后尿失禁的治疗上多采用西药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其中,手术治愈率高,同时风险较高;西药即时疗效快,但不良反应较多,且单纯药物治疗疗效不高,康复训练效果较佳,但患者执行时十分痛苦,而且许多患者意志、机体功能不足以配合治疗。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手段,博大精深,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穴位经过经络系统与脏腑器官相连,具有从属经络、输注气血、反应通病和感受信息的特点,针刺穴位,调通脉络,舒经活血,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该法痛苦少、耗时少、疗效佳,深受医师的喜爱。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排尿症状评分均减少,观察组的分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膀胱残余尿量均减少,观察组的膀胱残余尿量较对照组少,表明盆底肌功能锻炼结合电针治疗的疗效好于单一盆底肌功能锻炼的疗效,可以加速促进盆底肌肉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盆底肌功能锻炼通过有意识地收缩盆底肌肉群,加强肌肉力量和活性,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功能,从而促进患者控尿能力的恢复。这种锻炼不受时间、空间和外界条件的限制,且对患者没有特殊要求,简单易于掌握。在一开始进行锻炼时,患者感受不到肌肉收缩,极易产生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护理,鼓励患者积极坚持锻炼[11]。电针治疗是在针灸的基础上加治疗剂量的电流,取穴关元、中级、大赫和水道。因人体水液的代谢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中极、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交会穴,中极为膀胱募穴,是膀胱精气汇聚之处,募穴治腑病,调节水液平衡。中极穴下神经来源于腹下神经T12~L1阶段,能支配膀胱逼尿肌,刺激它能调节逼尿肌,缓解高涨的尿道压力,促进排尿。本研究对象均为50 岁以上中老年人,气血亏虚,刺关元穴可固本培元,补肾益气。且电针关元穴能够使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节律性收缩,协调二者的平衡,促进排尿反射的形成。大赫属肾经,足少阴与足太阳互为表里,可疏导膀胱气机。水道属足阳明胃经,水由胃入体,胃与脾互为表里,针刺水道可调节脾胃气机,使水运得利。电针刺四穴,能够直接刺激穴下T12~L1神经根,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盆底肌肉群进行收缩与舒张,另一方面电流可以延神经纤维刺激脊髓,促进排尿反射的恢复,改善患者的储尿或排尿功能。观察组的复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盆底肌功能锻炼结合电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本研究方法易于掌握、疗程短、临床症状改善快且远期疗效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但本研究有不足之处,未探究人体其他穴位,未探究其他电流频率是否可以有更好的疗效;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为该方法提供更多的临床客观依据。
综上所述,盆底肌功能锻炼结合电针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BPH 患者TURP 术后排尿功能恢复,且具有很好的远程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