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琼
摘要: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从思路培养、能力锻炼两方面入手,在任务中从不同维度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构思空间和练笔时间,使其得以在写作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实现创作上的有效引导。基于此,本文从培养写作思路、提升写作素养的理论突破口、具体教学策略应用等两方面进行了阐述,致力于启迪写作教学智慧,为语文教师提供可行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素养;写作情境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4-334
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师生双方共同承认的难点。构建学生对写作的整体认识,在实践中贯彻写作方法和理论,加强对有效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从思维与实际素养两方面入手,使写作指导更具体详实,让学生明确认识到“写作”二字的精髓和魅力所在。
一、观照学生学情,设置教学目标
若要加强时“微写作”教学策略的应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在明确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架构多维度目标,是十分必要的。就笔者所任教的班级而言,我们的核心教学目标,应当指向学生写作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因而,教师一方面应当加强对课程标准、语文教材中不同写作任务的认识,明确我们的写作教学应当走向怎样的位置和方向;另一方面应当透过日常教学点滴,提炼出小学生在写作上的薄弱环节,找到二者之间的契合点,在目标的导向下设计教学环节、制定写作经验汲取和练笔策略,从而使写作宏观教学目标、意图得以落地。
例如,在学习《我的植物朋友》这一单元时,通过单元叙述和写作任务的分析,教师可以认识到,人物、景物和事物是一篇文章中不可或缺的主体元素,故而,能否完整、清晰、有逻辑地描写人物、景物和事物,并在此过程中突出其特质,是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分项。基于此,教师可明确单元教学意图,即系统勾勒植物的形象,并将其突出特点写具体,适当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应用于其中;引导学生注重观察生活中的植物,并通过自身审美加工表达出对该植物的个性化认识,并按顺序描写植物,聆听学生对喜爱植物的想象与感性认识。
二、把握写作要素,融入文章之中
一篇文章中必然会有一些基本要素的存在,如人物(景物、事物)、动作、形态、形象,以及由此生发出的情节等。因而,在展开写作教学实践时,教师不应当急于让学生沉浸到创作之中,急于求得写作成果;而是应当带领学生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清晰地列出自身文章中将会体现出的各个基本要素。如学生思路上受到阻碍,则教师不妨利用图画,配以生动的媒体资源,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或利用给出的文字提示和素材,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转化为文字,成为架构文章的重要支撑。
例如,在学习《看图画 写一写》这一单元时,教师可首先给予学生3分钟时间分析图片中的人物、元素,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图画中的孩子们在放飞形态各异风筝时的喜悦、畅快和自由。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课本问题,让学生一一列出图画中的几个人物、他们的动作、他们的表情,并依据动作表情揣测他们的心理、创编对话。在这种教学形式下,教师既遵循了循序渐进、先思后写的教学顺序,又将单元要素的融入和学生自身创造思维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感受到揣摩、自主思考和趣味表达的乐趣。
三、创设写作语境,提供写作思路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因此,在写作训练课堂上,大部分文章的创作都基于自身在阅读过程中获取的素材积累和阅读经验。因此,教师便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写作语境,基于不同写作主题为其拓展相关素材,包括文章和真实社会事件等,以开拓学生的文学视野。同时,在为学生抛出写作主题或相关线索时,教师一方面应当为学生给出可进行阅读参考的文章或书籍;另一方面也可要求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内容的吸收和理解。
例如,在学习《心愿》这一单元时,教师便可在写作指引过程中结合近两年疫情防控过程中的真实人物经历和感人事件,为学生创设具体写作语境。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近一段时间以来医护工作者的境遇和付出,带领学生走入真实情景之中。其次,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写作角度,如:逆行、青年责任等,帮助其寻找写作切入点。最后,教师可给予学生五分钟时间确定立意、文体、所要描绘的事件和写作框架等,思考怎样的材料能更好地助力心愿表达。
四、规划写作单位,精心搭建体系
写作练习是锻炼写作技能、提升文章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当将更多视角聚焦于练笔任务,保证学生能够练习中观照到自身在语言表达、文章建构、凸显中心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积累写作经验。教师也可将写作过程分为构思、初稿、修改、定稿等不同阶段;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不同课时针对性地规划写作练习单位,灵活化写作教学模式,避免学生在长篇文章的写作中因畏难而退缩。
例如,在学习《写读后感》这一单元时,由于小学生之前甚少接触过读后感的撰写,并不明白一篇感想中需要包括的内容及其体系。基于此,教师便可利用这一单元,为学生讲解“读后感”的定义、选取题目的方式和一篇读后感里应当包括的内容。根据课本中的文字介绍,我们可以知晓,读后感不同于读书笔记需要摘取一些原文内容,而是要先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书目的主干与中心思想,之后,可选取1-2处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进行介绍、表达想法,最后,谈一谈书中揭示的深刻道路。基于读后感内不同部分的构建,教师可利用2-3个课时,先组织学生构思读后感主题和其中涉及到的关键词,之后叙述自身真实具体的感想;最后,形成篇章后,可邀请学生在全班进行分享,根据师生意见进行修改、重新措辞,实现写作内容的深入化。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培养写作思路、提升写作素养教学特点的认识,提出应当写作教学素材编排的立体化、题材的生活化、阅读与写作并重的模式,才能真正助力学生创作上的发展。进而,又提炼出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期通过教师对写作教学目标与基本要素的整体把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汲取到的经验,切实增强学生对写作的重视,提升其写作素养,实现语文課堂上阅读与写作的并重。
参考文献
[1]李彩琴.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新课程,2020(21):147.
[2]吴金华.浅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J].读写算,2020(0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