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华东
摘要:心理健康基本含义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各个方面所处的状态良好或者正常。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基于此,以下对初中体育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4-161
引言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心理健康状态能够对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从总体上来看,初中生普遍具有情绪化的特点,所以教师应对此情况予以充分的重视,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设计工作,将培养学生的体育心理素质作为开展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由不同的切入点入手,开展教学实践的创新工作,以促使学生的主动意识得到全面提升,进而可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加强理论学习,教学技能的不断进步,注重自我素养的提高
只有较为全面地掌握和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相关知识和科学,根据科学的方法和规则进行教育,更好地处理学生平时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相关的意外事件。比如,一个平时表现不错,身心都很健康的学生,一时冲动偷了钱,事后因为自责找到老师承认了错误。但是若是教师没有很好地处理,这个学生很容易被其他人看成小偷,父母、教师和学生都会戴有色眼镜看他。这个学生也很容易心理负担非常重,甚至可能自暴自弃,害怕和其他人打交道,甚至可能出现幻听,觉得别人都在议论他。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正常地上学,心理危机也会比较严重。若是教师能够很好地处理,没有扩大事态,信任学生,给其改正的機会,鼓励学生改变自己,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很好地摆脱心灵的阴影,能够坦然地处理相关的问题,不但没有受到负面的影响,反而可能会因为教师的谅解而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增强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
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已经较大,而体育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对学习、生活压力起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所以体育课可谓是初中生的“刚需”,也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各方面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并将此结合教学内容对教学整体进行合理调节。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教师应能够具有良好的契合意识,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于体育课虽然较为喜爱,但是对于运动项目的选择倾向十分明显,若教师所设计的运动形式不能满足学生的喜好及需求,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进而则不利于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可以对运动内容进行相应调整,使其更具趣味性,例如加入比赛和游戏,以促使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或是在韵律操的学习中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等,只要教师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即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培养学生自控和自调能力
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当今的很多初中学生存在任性、自控能力差等特点,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他们会表现出很大的负面情绪,容易激动反叛,甚至是做一些过激行为。比如在一些接力跑比赛中,一般是以小组竞技为主,而且比赛氛围活跃,竞争性强。比赛有赢就有输,输的学生有时候会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如不能正视比赛结果,不去分析自身的失败原因,反而将责任推卸他人等。此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情绪控制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失败和挫折,使其调整心理状态。如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冷静下来,控制好自身的情绪,然后逐步引导其分析过程和结果,从中总结失败的经验,提出改进措施等。
四、结合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制订教学方案
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学生才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有利于培养健康的心理。体育教学在当今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因为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会消除一些心理上的压力,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改善他们的心理问题。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举办一些体育项目,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如跳绳比赛、跳远比赛、八百米长跑和四百米短跑等。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他们的性格,为他们推荐适合他们的体育项目,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也可以有效提高训练效果,前提是教师要把学生的身体状况放在第一位,提出合适的训练要求,适当的训练不仅能够使学生健康成长,也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对于初中生来说,在生活上大多数都是衣食无忧,没有太大的压力,没有经过社会的锻炼,这就容易导致他们性格比较软弱,意志力不是很坚定,没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无论哪一种体育项目都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他们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除此之外,参加体育比赛还可以锻炼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当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会想到体育精神而坚持下去,其实在体育比赛中获胜体现的不是他们拥有多么好的训练技巧,而是他们拥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永不屈服的精神。学习也和体育比赛十分相似,一个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靠的不是他有多么聪明,而是他拥有坚持不懈、不断努力、积极上进的心态。
结束语
通过在体育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而且对发展学生个性、陶冶情操和促进心理素质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还要在体育教学中继续深入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有通过辛勤耕耘,才能收获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健康成长,才能让学生收获快乐和健康。
参考文献
[1]叶涛.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8):71-72.
[2]朱彩秀.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5):101-102.
[3]马校和.初探初中体育健康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7,7(04):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