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2016-12-07 13:53伍儒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1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渗透策略心理健康教育

伍儒冰

摘 要:本文围绕“初中语文学科如何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从“农村初中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有效渗透的策略”两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德育 农村初中语文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策略

《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品质教育。”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但,现时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新闻媒体时有报道。在农村留守儿童占大部分的乡镇学校,问题显得更为严重,它已经成为制约当前农村学校素质教育,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成了新一轮课改中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农村初中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初中学生心理处于幼稚与成熟交织的矛盾状态。在思考、处理问题时既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像小学生那样直接单纯,又因见识有限,经验不足,而欠缺周详,易走极端。像青春期烦恼、不良习惯,甚至犯罪、自杀等许多心理问题表现突出。近年来,在校生离家出走、伤害他人甚至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就可见一斑。其次,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占大部分的乡镇中学的德育教育,因受教育环境、办学条件以及师资力量、教育观念偏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通常只采用灌输、防范、压制的方法,把道德原则和思想观念对学生加以灌输,通过禁止、惩罚等手段生硬简单地把“行为规范”“校纪校规”等主题的教育加以强化,而很少采用渗透、熏陶的方式。这样的德育方式脱离学生实际,缺乏人性化,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感受,使学生失去了主动接受的兴趣,德育教育收效甚微。而缺少关爱和沟通的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在这样的氛围下就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实践证明: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德育教育形式。初中语文新课标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因此,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中,积极、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农村初中语文学科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盲目无知的行动只会造成相反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昀有效的方法是做出榜样和示范,做到“润物细无声”。叶圣陶先生说过:“身教昀为贵,知行不可分。”语文教师自己首先要理解、接受课文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心理因素的教育,并把它外化为行动,为学生做出榜样,以良好的心态感染学生。这样,学生才会认可、接受老师的教育,教育才能有效。因此,即使目前教师已经成为心理压力巨大的职业之一,也要在教学中按照师德规范的要求,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热爱学生,严于律己,甘为人梯,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2.放下师道尊严,营造“绿色”人文环境

初中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易走极端,而常常闯祸、受挫,极易产生心理压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关爱、尊重、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建立“绿色”的师生关系,并成为心灵的朋友,倾听他们的诉说,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特别对于因长期缺少关爱、温暖而心理压抑、厌学的农村留守儿童更应如此。这样,他们才能学会与人沟通,化解压力,健康成长。课堂是学生学习的空间,也是他们心灵成长的主要环境。营造“绿色”的课堂心理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持尊重学生的态度,热情地鼓励、引导学生,敢于表达不同的意见,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这样,通过营造“绿色”的人文环境,学生就可以轻松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心理负担就会烟消云散,各种学习活动也就能顺利开展。

3.找准“结合点”,长期坚持

首先教师要把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初中阶段的心理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心理教育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寻找渗透的昀佳“结合点”,渗透得法。例如:(1)阅读教学中,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把课文内容蕴含的情感心理因素积极渗透。像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范进中举》时,让学生从人物表现出的人格丧失、人性扭曲中吸取教训,从而在思想里面意识到拥有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重要;教学《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时,通过认识作者在遭遇贬谪时的不同思想行为表现,教育学生在遇到困难、挫折时不应悲观沉沦,而应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从而让学生受到感染与熏陶。(2)作文训练中,根据学生出现的青春期烦恼、叛逆心理、厌学等不良心理现象,有意识地布置有针对性的作文练习,如“成长的烦恼”“我想对你说”等,让学生的不良心理情感得到宣泄,并通过作文批语巧妙指导、化解心理问题,让他们放下心理包袱,快乐成长。(3)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可利用不同的活动主题和形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像八年级的《让世界充满爱》,通过“关爱每个伙伴”“同在蓝天下”“人人都献出一份爱”的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人际间的温馨和谐,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和与人沟通、合作的精神;《到民间采风去》借“采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走出生活的阴霾,从而安全度过“叛逆期”。此外,人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教师要长期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结语

心理健康,学生才能快乐地成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营造“绿色”人文环境,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持之以恒地选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加以渗透,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中学德育大纲,1995.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M].2012.12.

[4]赵福祺,李菀编著.语文教学实施指南 .初中卷[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5]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5.

[6]郑雪主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11.

[7]戴军,吴一凡主编.卓越老师——教育新坐标[M].新华出版社,2013.8.

[8]陈吉兴,王伟主编.中国教师身心健康密码[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5.

[9]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七—九年级)[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 5月第三版.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语文渗透策略心理健康教育
多媒体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与解决策略简析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浅析农村初中语文有效学习